作者文章归档:宋石男

知名自由撰稿人,为南方周末、新京报、东方早报、看历史等平媒撰稿。

不能降服历史,就降服故事


  “之所以有那么多人谈论记忆,因为记忆已经不存在了”。皮埃尔·诺拉此话印证了一个逻辑:事件或现象要先消失,才能进入人们的意识。但对台湾而言,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曾拥有记忆。别有用心的教化、无本之木的想象或者风掠过露珠的游走,不是记忆。我们既然还没有记忆,也就谈不上忘记。这未免显得尴尬,台湾,无论政治经济还是历史文化,都与我们血脉相连,犹如河水与河岸,花瓣与花蕊。对台湾的记忆空白,如同与手足在襁褓间就失散。

  此书正是要对我们的记忆空白进行一次挑衅。作者上官乱用上百个故事告诉我们,大陆人关于台湾的历史记忆与现实记录如何成为可能。而我们,又如何在她...

Read more

十三亿种幸福


  如果食物能被完美分配,我们将拥有一个人民过于肥胖的世界,但是,这些食物并没有被完美分配。于是我们有大量吃不到午餐的山区孩子。

  如果通货膨胀能被抑制,或者失业率被控制到一个较低的水平,我们将拥有满意的生活,但是,它们中至少有一个,甚至两个都在夺路狂奔。于是我们感觉一脚踏空。

  如果权力能够被约束,我们将拥有基本权利不被侵犯的安全感,但是,权力常常恣意而行。于是我们有像树一样被砍倒的钉子户,像鸡一样被抓回的访民,像野狗一样被撵走的小贩,像水汽一样被消失的异议者。

  如果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政府之间能理性、真诚、充分地沟通,我们将拥有和美的族群,但是,非语言学意...

Read more

情感教育


  康拉德说,无知是人类的状况,就像无处不在的空气,充溢于人的周围。我要补充的是,对知识的无知,我们已经说得太多,对情感的无知,我们还不常谈及。可是,对情感的无知,也许才是最要命的无知,它滋生冷漠与轻蔑、仇恨与恐惧,使人们的嘴唇,那些无辜的嘴唇,说出轻率而固执的话语。

  对情感的无知,只能依靠理解来教育。理解需要剔除根植于一己本性中的傲慢、成见与自恋,它包括体验人类情感千变万化的差异,洞察人与人之间不断发生的情感交互。理解本身就饱含情感,它既深藏着困难,又孕育着希望。

  今年是我们初中毕业二十周年,开同学会,熟悉的,陌生的,来了三十多人。老班长李强是聚会组织者之一,忙内忙...

Read more

沉默者的胜利


  中国有两位诺奖得主,他们都是沉默者。

  10月11日19点,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第二位诺奖得主。据说他当时的第一反应是“overjoyed and scared(狂喜并惶恐)”。

  这是中国人首次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百年来的遗憾终于圆满。然而,一些人会有新的遗憾,因为莫言除了小说写作外,在公共领域几乎是位沉默者,这被认为是背离了诺贝尔文学奖的“理想主义倾向”。此外,作为中国作协副主席的莫言,今年还与另外99位作家一起手抄毛泽东《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迹近自污。记忆力不错的人,还会翻出2009年莫言在...

Read more

脊梁是如何弯曲的?


  美国学者兰德尔·彼特沃克《弯曲的脊梁》的中文译本,历经磨难,终于在中国大陆出版。该书全面研究了纳粹德国与民主德国时期的政党宣传活动,笔法辛辣,见解独到,对中国读者尤富现实意义。

  书名取自纳粹时期一个牧师的话。这位牧师说:在极权社会中,个人将会一步步被推到远处,直至他跨过某个界限,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脊梁正在以无法观察到的速度弯曲了。

  作者开篇即指出,极权主义所建立的不止是一个政治体系,还是一种声称对所有领域都享有垄断权威的世界观。独裁者就像是一个嫉妒心甚强的上帝,决不容忍其他上帝的存在。细微的区别是,在纳粹德国,元首绝对正确;在民主德国,党绝对正确。
...

Read more

古代中国的个人尊严和自由


  自春秋至近代中国,尊严一词多与权力有关。但在现代,尊严一词更多是与权利有关,简言之,尊严就是独立个体的权利被尊重。基于以下几种因素,古代中国人很难保障现代意义上的个人尊严:等级秩序、个人本位缺失、权利意识匮乏、礼法与宗法约束、私有产权不受保护、公私领域没有界分。

  儒家思想与等级秩序

  当说,儒家思想中的仁、义等概念与尊严有交集,儒家崇尚道德,讲究修身,提倡节气,从中也能部分导向人的自由或尊严,但儒家思想决不能导出现代意义的尊严概念。

  首先,儒家并非面对普罗大众的学说,尤其宋代理学,只是面对士大夫精英阶层。直到明中叶以降,王阳明心学行世,才有了变化,更加开放...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