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韩洪锡

研究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及中韩两国经贸关系,为韩国LG集团的中国市场业务提供咨询。

中国的经济发展应该靠什么?(12.8.31)


  先要弄清‘中国奇迹’的原因

  过去几十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之快,高速增长的时间之长堪称为世界经济史上的‘奇迹’。承认这一点只是出于对事实的尊重,并无给中国政府脸上贴金,掩饰改革以后出现的种种问题的意思。陈志武等一些学者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不以为然,好像只要有‘后发优势’就能理所当然地做到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在他们看来没有什么‘中国奇迹’可言。

  但有同样‘后发优势’的发展中国家,可以免费获得发达国家发明的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发展经验,而别的国家做不到的中...

Read more

‘房产税’还是‘房地产税’?(14.4.23)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提出用征收‘房产税’的手段打击房屋投机客,消除‘空置房’来稳定房价。政府也从几年前开始在上海和重庆搞‘房产税’的试点。但据报道那些试点无论在稳定房价或增加地方政府税收方面都没有取得明显的成效。
 
 在另一方面,社会上也有不少人质疑在中国征收‘房产税’的合理性。他们认为在中国商品房价格的主要组成部分是土地租金,房主预付土地使用费却只拥有70年的使用权。所以和国外的房主拥有土地产权的情况不同,中国政府对没有土地产权的房子征收‘房产税...

Read more

再论‘以房养老’仍然大有可为(14.4.2)


 
 最近看到以&lsqu...

Read more

政府应该只考虑如何消除‘毛坯房’(14.3.10)


  中国大城市的房价同普通老百姓的收入相比确实高得离谱,所以很多人感叹一辈子也买不起房,想当‘房奴’也当不成。但另外一些已经买到房子的人们(包括‘房奴’)却在窃笑,庆幸因为当初做了买房的正确决定,所以不费什么力气拥有只靠工资根本攒不起来的一大笔财富。
 
 有的人说他只有一套住房,所以房价涨不涨和自己没有关系,但这是不懂机会费用概念的糊涂想法。拥有产权的房子涨价就意味着自身财富的增长,房价上涨所带来的财富效应是谁都能看得出来的。
 
 本来经济发展和城镇化所引起的正常的房价上涨,我们...

Read more

‘居者有其屋’是乌托邦(14.1.18)


 
 据媒体报道,前些日子中国住建部的仇保兴副部长在一个论坛上发表观点,说‘房地产政策如今有一个鲜明转变,就是房地产要回归“居者有其屋”的基本需求,回归到城市空间的公平分配和使用上来,绝不能成为过度投资的渠道’。
 
 根据他所处的特殊地位和责任,我想这种观点也许代表了当前中国政府对房地产产业政策的基本立场。但是这个猜测如果属实的话,这实在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关于‘居者有其屋’的争论历史悠久,难道政府主管房地产政策的官员和学者们至今还不明白它是在中国永远不可能实现,而...

Read more

城镇户口的‘隐性价值’是影响房价的重要因素(14.2.13)


     很多人主张中国房价存在‘泡沫’,但除了‘房价与家庭年收入之比’,‘房价与租金之比’等以发达国家的经验所算出来的数据之外,确实拿不出衡量房价泡沫的令人信服的标准。但中国不是外国,家庭收入的计算以及对自有房子的钟情程度都和外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大不一样。所以尽管自从我国出现商品房那年起‘房价泡沫’论就从来没有断过,只可惜那些预言‘房价崩盘’的人却缕缕失算,断送了众多‘粉丝’们的买房机会。
...

Read more

政府目前的房价调控政策是缘木求鱼(14.1.8)


    北京等大城市的房价和老百姓的平均收入水平相比就可看出高得离谱,这一点恐怕没有人持异议。而政府迫于舆论的压力,一直想解决高房价问题。但关键问题是要搞清楚用什么样的政策手段去达到什么样的政策目的。这几年尽管政府用限购,限贷,限价等所谓的房价调控政策严厉打压北京等大城市的房价,但是市场就是不吃这一套,大城市的房价照涨不误。‘泡沫论’派从十多年前就开始一直喊‘房价崩盘’,但无奈‘狼’始终没来。
 
 过去也有的年份房价确实曾经下跌过短暂时期,但它其实不是...

Read more

不应该笼统地讲农民利益(13.11.19)


 中国有那么多农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后各地农村的情况又有很大变化。所以要讲只能讲具体的,不能讲笼统的农民利益。有些自称‘三农专家’的人忽视中国农村的多样性,往往把农民看成拥有相同条件,追求相同利益的‘均质的’群体,习惯于笼统地打着‘为农民请命’的口号提出一些政策主张。但是由于我国各地农民的生活环境千差万别,不同地区农民的利益需求也大不相同,甚至不同类型的农民之间发生利益冲突,所以那些笼统地争取农民利益的政策主张有时反而会损害很多农民的利益。
 
    ...

Read more

地方政府的债务有那么可怕吗?(13.10.31)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胡温政府采取所谓的‘四万亿’扩张性财政和金融政策,要求地方政府积极配合中央方针,严防经济下滑。发展地方经济本来就是地方政府的看家本领,正好加上中央政府的引导和鼓励,当时地方政府扩大投资追求速度的热情高涨起来也是理所当然的。
 
由于当时中央下拨的资金远远不够地方政府的投资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得不想方设法筹措大量配套资金来弥补资金不足。在这个过程中各级地方政府的明或暗的债务迅速扩大。总的债务规模究竟有多大,至今还没有令人信服的数据。据长江商学院陈龙教授的估计,2011年末地方政府的债务余额高达11.35万亿元,还不包括养老...

Read more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的应该是实现平等理念(13.10.18)


      
  建立在‘平等’理念基础上的养老保险制度,本质上就是由政府‘点菜’,老百姓自己‘买单’的制度,本来主要靠的是‘劫富济贫’来帮助社会弱者的功能。至今为止各国实行该制度的种种经验教训已经证明,养老保险制度在效率上的代价很大,实行过程中又受到来自各个利益集团的干扰,追求平等的好处往往被打折。
 
 把政府强制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批评为‘庞氏骗局’的声音历来...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