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周秋兰

喜欢历史的人

清代科举制度简读


封建时代的科举多是最高统治阶级收买士人的途径,前人并不避讳这一点。汉高祖十一年下诏道:“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汉书·高帝纪》)。王定宝《唐摭言》记载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知识分子各有仕心,倒不排斥体系中的关系网,虽老死于科场亦无所恨。

当初于你讲过,我爷爷是乡里的秀才。初时,我是颇以为然的。实质上,清朝的秀才与前代的秀才大不相同,从制度高低上讲,不过最次的及第生员罢了。

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录取&ldquo...

Read more

埃及神话、起源:拉和他的孩子们


 

太阳神拉和他的孩子们

世界初始之时,埃及的土地从众水中升起。在这之前,闪耀者——拉 神(Ra)就已存在了。他是全能的君王,而他所有的能力的秘密则隐藏在他的圣名之中,而他的圣名这个世上的人无从知晓。借着他的大能只要他说出什么东西的名字,那被命名的就被造好了。这世上的万物就是这样因着他而造成的。

“早晨我是凯佩拉Khepera),中午我是Ra),晚上我是特恩(Turn)”他如此宣告。当他如此宣告之时,他的形象是从东方升起的太阳,穿越整个天宇,最后栖息于西方。如此便是整个世界的第一天。

当他说出Shu)这个名字时,...

Read more

侠客行·荆轲与盖聂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陶渊明《咏荆轲》

表面看来,荆轲大概是最不成器,刺杀过程性价比最低的一位。弄死一堆义士,搞了很大阵仗,结果连刺杀目标一根毛都没有伤到。

真的是这样吗?古往今来,无数高...

Read more

白起作死,王翦封侯(下)


 继续王翦的故事。

王翦封侯

类似的情形,也曾发生在王翦身上。他的处理方式却比前辈武安君高明不少。

名将王翦,频阳东乡人(陕西蒲城到富平一带)。和白起一样,也是行伍出身,并没有显赫的家世。完全是靠军功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做到大将军。他和两个儿子一起,为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天下的征战大业。除了韩国,其它五国基本全是被王翦父子灭掉的。尤其是亲手灭赵,灭楚,也算是替前辈白起接续了未竞的事业。

秦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始皇帝嬴政计划伐楚。王翦认为,楚国国力强盛,纵深开阔,至少要六十万大军才能取胜。年轻将领李信则认为,楚国已是穷途末路,用兵二十万足够。

当时王翦已是白发苍苍的老将...

Read more

白起作死,王翦封侯(上)


夷陵火焰灭,长平生气低。
将军临老病,赐剑咸阳西。
——唐·曹邺

作死正确姿势:得罪小人;嘲讽老板;可劲儿装逼。

秦国从孝公即位,商君变法以来,招贤纳士,不拘一格,聚集了一大票超一流人才。这里面,既有豪杰,也有奸贼,沽名钓誉之流也不少。白起和王翦自然属于高手之列,《千字文》中更有“起翦颇牧,用军最精”的评价,战国四大名将,秦国两个,赵国两个。而赵国,长平一战直接被白起打残了。

论才能,武安君白起居首,被誉为军神。但是勇武如白起,一心为大秦建功立业,最后却身败名裂被赐自尽。这又是为什么呢?

白起之死

还得从...

Read more

千古一帝(一)——荧惑守心


 秦时明月-荧惑守心

秦时明月-荧惑守心

《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开播。凑热闹写写秦始皇。

千古一帝最初是明代思想家李贽对秦始皇的评价,语自《藏书·世纪列传总目》。无论秦始皇如何残暴如何自大,千古一帝这个称号还是当得起。

秦始皇姓赵氏,名政。十三岁即位,三十九岁称帝,在位三十七年,五十岁崩。

题图那只手正是始皇帝赵政,手中两片竹简,应该是阴阳家呈上的预言:“三六东郡,荧惑守心”。本季动画第一集标题“荧惑守心”就是从这儿来,可它是什么意思呢?

这两句说的,是始皇帝临终前的天降异象。秦始皇三十六年(前211年),连续三件...

Read more

三皇五帝(三):孝敬父母的楷模


 昔瞽瞍有子曰舜,舜之事瞽瞍,欲使之未尝不在于侧,索而杀之,未尝可得,小棰则待过,大杖则逃走,故瞽瞍不犯不父之罪,而舜不失烝烝之孝。——孔子家语

据说过去私塾教授小朋友要认识的第一个字就是“孝”。

中国文化传统非常推崇“孝”。而民间谈到孝顺,最常被提起的典籍便是二十四孝。在这些感天动地的故事中,很有些令人不寒而栗的部分,比如郭巨埋儿奉母。

这个故事有几个不同版本,大意都差不多:晋代的郭巨,本来家里还算有钱,在他父亲死后,他把大多数财产都给了弟弟,家境就逐渐变得贫寒起来。郭家有个不到三岁的幼子(也有说是...

Read more

三皇五帝(二)


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曾国藩

司马迁借史论道,说什么不说什么,其实都很有深意。在五帝本纪一篇中,其他寥寥数笔带过,却对尧舜大书特书,意图其实是很明确的。

不过单就五帝一篇,司马迁自己也说明了在正规的史书中,最早有记载的只从尧开始。再古的就大多只是民间口口相传,有的真伪难辨,有的故事不够“雅驯”,所以这里也许只是因为素材不足而未能详细记载。

作为《尚书》开篇的第一位,尧也充满神话色彩。传说他的出生,就是人妻庆都梦中与赤龙交合感孕,怀胎十四月得尧……有没有很熟悉的感觉?圣人圈特别流行这种酷炫...

Read more

三皇五帝(一)


三皇五帝这个词是个中国人都耳熟能详。可他们都是谁呢?

在具体到人名之前,我们先看看“皇、帝、王、霸”都什么意思。《管子·真法篇》这么定义:“明一者皇,察道者帝,通德者王,谋得兵胜者霸”。虽然近代有观点认为《管子》并非管仲所写,但是这个定义应该基本上描述了当年人们对皇、帝的定位。

而秦王赵政一统天下后,认为自己是开天辟地以来独一无二的君主,王什么的已经无法彰显其伟大,于是把“皇”、“帝”合而为一,造出了一个全新的称号“皇帝”,自封“始皇帝&r...

Read more

中国上古洪荒神话简略


羲和,

你好。

回到住处时,已不算早了。前几日托吴兄带来了朱先生的《华夏上古神系》,还未来得及拜读。只因着近期琐事不断,等稍后精神好些了,再把书中内容细说给你听吧。

得到朱氏新作前,曾于《人物》的采访中窥见其成书缘由的大概,不禁联想到余老师的《论天人之际》。惭愧的是,余老师的书我亦没有时间细读。马上便放假了,届时应该会轻松些,总是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的。

请帮我转告石先生,送来的《诗经译注》已粗粗翻了一遍。我仍偏好程俊英先生的《诗经注析》,周氏的见解太过简略,不合我的胃口。

浪费这些篇幅,其实是不知该说些什么,既然提到了《诗经》,便由此讲起吧。

李维先生在《中国诗史》中曾道:...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