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了达到自己的愿望,用哭的方式,改变了父母的行事方式,影响了对孩子自控能力的培养教育效果。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一问题呢?
首先,要做好的第一件事情是: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意见要一致,做法要统一。否则,不但对孩子的教育起不到效果,还会带来副作用,并造成父母之间的矛盾。
其次,要提前做好姥姥、姥爷、爷爷、奶奶的思想工作,并经常提醒,以求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共同来教育孩子。如果他们不能积极配合的话,对孩子教育的难度就会增加。一般遇到这种情况,正确的做法是:在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面前,尽量不过分制止孩子的行为。因为有爷爷、奶奶、姥姥、姥爷护着,过分制止,不但没有效果,而且还会助长涨孩子的行为,并引起老人不快。但是,过后不要忘记,在与孩子独处时,要给孩子补上这一课,及时指出孩子的不足,并要求孩子以后改正。
最后,要处理好孩子第一次不合理要求的哭。如果处理不好,以后处理的难度必然会增加。方法是:对孩子第一次不合理要求的哭,进行“冷处理”。所谓“冷处理”,即人们常说的不予理睬。一般情况下,孩子第一次不合理要求的哭,是试探性的哭。如果没人理睬,大约哭不到两三分钟,就不再哭了,也放弃了自己的不合理要求,教育的目的也就达到了。如果孩子一哭,父母就立即满足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当孩子下一次有更危险的不合理要求时,父母若不答应,孩子就会哭很长时间。因为孩子在心里想,上次一哭,父母就答应了,这次也哭了,为什么没有答应呢?是不是哭得还不够,要继续哭,大约要哭好几个小时。所以,第一次的引导教育很重要的,做好了,父母以后可以省很多心。
在这里还要特别提醒父母的是:由于孩子的自控能力还没有成型,好奇心又及强。父母不要幻想着,对孩子的不正确行为,通过一次教育引导就能起到作用。而是需要耐心的、反复多次的教育引导才能有效果。这个可以用世界上最著名的一个科学实验的结果来加以证明。这个实验就是人们常说的“跳蚤实验”。即将跳蚤放进一个高桶的玻璃瓶内,玻璃瓶的高度要高于跳蚤跳得高度,这样无论跳蚤怎么跳,也挑不出瓶口;然后,封住瓶口,降低瓶子的高度;虽然瓶子的高度降低了,但是由于瓶口是封着的,跳蚤还是跳不出去;经过多次实验后,即使瓶子高度降到很低,也不封口,跳蚤也不再向外跳。
如果能够遵循上述方法,对孩子的自控能力进行引导教育,相信一定会取得很好成效。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
comment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