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持续赢利给扩张带来底气
之所以能在逆市中出击,与菲亚特近两年打下的基础不无关系,其主打产品小型车更受到消费者欢迎。
4月23日,菲亚特公布了2009年第一季度的业绩,在全球市场整体下滑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同比下降25%至113亿欧元,但是整体营业利润基本持平略有亏损。而且菲亚特在欧洲主要国家的市场占有率却呈增长趋势,在德国市场的占有率从3.3%提高到5.5%,法国从4%到5%,意大利从31.1%到32.2%。而在巴西市场,菲亚特汽车的销售已经呈现复苏迹象,二月份的销量比一月份上升了3.9%,市场占有率依然保持领先地位,高达23.1%。
而事实上,从2005年到2008年,菲亚特就迎来了历史上又一个新的黄金增长期。2006年,集团赢利近12亿欧元,2007年的赢利更是高达21亿欧元,2008年虽然在年底受到金融风暴影响,第4季度的营业收入比2007年下降了17.2%,但全年收入依然实现净利润17亿欧元,更为重要的是,集团流动资金依然保持在39亿欧元的强劲水平,成为2008年少数几家仍可实现年初目标和盈利的汽车厂商。
而这一切,与2003年上任的新CEO马尔乔内大刀阔斧的改革不无关系。正如他上任后所说的,“菲亚特需要一场深刻的文化转变和管理重组,以形成基于责任和快速决策的更加敏捷有效的管理结构。这将带来持续的成本降低和运营上的好处,使资产竞争力得到持续提高。”
接下来,马尔乔内对菲亚特进行了一系列的大变革。先是由于与通用的合作终止,从通用那里获得了20亿美元的赔偿金,让深陷债务泥沼的菲亚特缓了一口气,接下来任用一系列新人,改组僵化的管理层,尤其在产品设计方面新血加入,让菲亚特随后推出的PUNTO和FIAT500大获成功,并且他在缩减产品平台减少成本方面大做文章。这一切,使得菲亚特在经历了2004年的谷底之后,开始复苏。
按照马尔乔内的计划,到2010年将菲亚特汽车的全球销量提高到280万辆,营业利润从目前的1.1%增长到4.5%-5.3%,达16亿欧元。而对于整个集团,马尔乔内表示他的四年计划是在2010年将集团营业利润提高到50亿欧元,净利润达34亿-36亿欧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