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魏晋时期,因为时局动荡和政治诡异而造成的社会氛围,完全是一种低气压的生存状况。社会虽然乱了,但是,维系社会道德的规范并没有倒塌,所以,魏晋的“名士风度”里面,除了形体的潇洒之外,还有内质的纯真。当士子们无法把自己的才学施展在安世济民的仕进之路,或者他们根本不愿意跟当权者合作的时候,他们的许多精力是无处发泄的。在乱世之中,能够活着,是一种幸运;在乱世之中,能够平安地活下去,更是一件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前进无路,后退无门的时候,神仙之道便会大行。想想,春秋战国,百家争鸣、诸子兴盛的时候,老庄之学曾经风光过。春秋战国之后,几千年间,老庄之学风起云涌的社会,大约以魏晋之间可称之为首屈一指吧。嵇康,就是这样的历史背景之下产生在魏晋之间的真名士。后人曾说:“是真名士自风流”,用这句来总括魏晋间的名士,也算是贴切。
关于嵇康的“风流”,后人可以从他遗世的文字中细细品读。今天,单单说说“嵇康打铁”的一段佳话。
嵇康是怎样一号人物,我们先从他的外形说起。要说嵇康的外形,《世说新语》里面的描述最为精炼传神,读者要见文字的简约之美,可以去看《世说新语》容止第十四里面第5条的原文。话说嵇康身高
就是这样的人物,似乎和“铁匠”、“打铁”没有任何关联。但正是这样的人物,就偏偏会“打铁”;也只有这样的人物去“打铁”,才更增加了他的传奇色彩。可惜的是,也是因为“打铁”,断送了他的性命。
嵇康和曹魏算是姻亲关系,他是曹魏宗室的女婿,曹操的曾孙女是他的妻子。曹魏时期,他曾经官居中散大夫。司马氏在魏横行的时候,他就再没有做官。猜想其间的原因,大致不过以下几点:其一,从所谓家国的观念来说,忠贞不二,应该是士大夫阶层的传统理念和信仰,虽然不能在朝代交替的时刻杀身以成仁,但是,坚守自己的理念,以老庄为依托,避世、隐世,不和有心篡权的权贵苟合,也是坚守自我的途径之一。其二,从个人亲情的角度来看,作为曹魏宗室的姻亲,与曹魏政权的那些统治者们多少是有些血亲关系的,这里面的情感是无法割舍的。其三,从可能发生的政权轮替来讲,虽然曹魏取代汉室的手段不会比司马氏拉曹氏下马高明多少,但是,站在嵇康的角度、或者在嵇康的眼里,这种阴谋或者阳谋夺取政权的方式,多少是有些不光彩的、多少会让人不齿的。其四,从当时的政治现实观察,权贵们之间的明争暗斗,权势的瞬间倾覆,政治环境的险恶,也是不能不让人忧虑的。其五,从当时的社会氛围分析,太多的名人异士是散落在民间的,猜想,“魏晋风度”里面的名士的老庄风习,也是以吟啸林泉为髙致的。基于以上的实情,嵇康在司马氏实际当权的现实之下,怎么可能去做官?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