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量化研究
邵阳市统计局 范跃东
“和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和谐社会可以量化吗?和谐社会如何量化?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研究。
一、和谐社会可以量化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和自然和谐相处。根据这六个方面的特征,和谐社会总的目标在民主法治方面,就是要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真正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在公平正义方面,就是要使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其它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在诚信友爱方面,就是要达到全社会互帮互助,人与人之间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在充满活力方面,就是要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在安定有序方面,就是要使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面,就是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我们研究探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统计评估指标体系必须要深入认识和探讨和谐社会的特征,基本要求和目标,以和谐社会的目标和要求作为我们评估和谐社会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
(二)和谐社会的分类评估指标
1、社会和谐关系的目标及评估指标
人与社会的关系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有人的民主权利发挥和保障,有人的生存安全权利的保障,有人的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精神生活的保障,有人的信任方面的内容,有人的创造才能的发挥和认同等。这些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只要进行认真分析研究,也是可以用一些统计指标来分类量化,进行逐项评估监测的。像人的民主权利的保障和发挥,可以用民主选举投票率,法律制定或修改的公民参与率,重大政策法令的公民认同率,居民对人大、政府、政协、法院、检察院工作的满意度等指标来衡量。
对人的生存安全权利的保障可以用社会安全指数、廉政指数、恶性案件发生率、刑事犯罪案件发生率来进行评估。
对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方面要求的保障,可以用居民幸福指数、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纯收入增长率、城镇居民失业率、基本社会保障覆盖率(城镇和农村低保面、医疗保险覆盖面)、农村广播电视覆盖率、农村公路通村率、农村居民自来水普及率来进行评价监测。
对人的才能发挥和肯定方面的支持可以用人口流动率、万人专利申报率、万人注册商标数、万人技术创新项数、工业高新技术产品比重、六岁以上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等指标来衡量。
反映诚信有序方面的指标可以用合同违约率、消费者投诉率、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合同纠纷率、社会信用度等考核。
2、人与人和谐关系的目标及评估指标
反映人与人之间关系主要有诚信关系、友爱关系、收入差异、文化差异、性别差异、民族差异,和谐社会要求人与人诚信友爱、互相关爱、尊老爱幼、男女平等、民族和谐、共同富裕。我们可以用比基尼系数反映社会各阶层之间的收入差异,城乡经济发展差异系数反映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程度,用城乡收入差异系数反映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收入差别;用出生儿童性别比、用中学学生性别比与中学阶段学龄儿童性别比反映男女生存和发展权利;用万人社会福利机构个数、养老院福利院个数、每万人拥有65岁以上老龄人口数、城镇残疾人口就业率,慈善救灾捐款占GDP比,反映尊老帮困扶残状况;用民事纠纷发案率和每10万人民事纠纷次数来反映居民不信任状况;用居民诚信满意度,反映居民对社会诚信的评价。
3、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目标及评估指标
人与自然的关系要求人们在向自然索取过程中的同时要保护自然环境。森林覆盖率和耕地面积指数是综合反映保护自然环境的综合指标;用人均耕地保有量、万元GDP综合能耗,反映向自然索取的程度;用每平方公里国土创造GDP指数来综合反映国土利用状况;用环境质量指数和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面积次数占国土总面积比重来反映自然环境对人类的和谐关系。
二、和谐社会如何量化
(一)评价指标分类评析
1、社会和谐方面共36个指标。其中有主观方面的指标6个,即公民民主权利满意度、重大政策公民认同率、居民对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满意度、社会安全指数、居民幸福指数、社会诚信满意度,都通过对居民的调查,由公民主观判断而决定指数的高低。其余30个指标均为客观指标,即实际发生的客观反映。这样就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评估,社会的和谐状况。因为社会的和谐,是一种主观的认同和感觉。自然也可以通过有充分代表性调查,用公民对民主感、安全感、幸福感、诚信感的认同来总体判断社会和谐指数。
对公民民主权利和社会法治方面的评估,本文用公民自身民主权利满意度、公民对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满意度、法律制定和修改公民参与率、重大政策法令公民认同率、民主选举投票率、社会安全指数、廉政指数、万人恶性案件发生次数,万人刑事犯罪案件发生次数、万人民事纠分发案次数等10个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每项指标都有它的作用。法律制定和修改公民认真参与,民主选举公民认真投票,重大政策法令公民认同,那么公民自身民主权利的满意度就会比较高,社会法治程度也很高,对政府法院、检察院工作就会满意,公民民主权利就会得到较好保障。前7项指标要通过调查得到,都是正面指标,指标值越高越好。
反面设置的指标是3个,万人恶性案件发生次数,万人刑事犯罪案件发生次数,万人民事纠分发案次数。这个指标是逆指标,指标值接近0为最好,特别恶性案件,主要是指的恐怖犯罪、社会暴乱犯罪、流氓杀人等都是对社会造成动乱,对公民人身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无法控制的犯罪最好不要发生。这三项指标通过政法部门的统计年报可以计算取得。
对公民物质文化生活方面指标,设置8个指标,其中有7个可以从各种统计年报中取得,农村住户安全用水覆盖率可以从农村住户调查中收取资料,只有居民生活满意度指标需要调查而来。都为正面指标。
对社会保障方面的指标设置了6个,包含了城乡低保覆盖面和城镇职工的医疗和养老两大保险覆盖面等4大正指标,也涵盖了城镇失业率和重大工伤事故死亡人数等两个逆指标。
对社会诚信方面指标设置5个,社会诚信满意度为正向指标,需要专门调查用专项调查的总人数除调查中回答比较满意以上的人数之比求得。其余4项指标都为逆指标,都可以从部门取得,指标值越少,说明社会诚信程度越高,社会就趋向和谐。
对人的才能和活力方面,指标设置7个,其中初中生辍学率为逆指标,反映九年制义务教育落实情况,其余6项都为正向指标。6岁以上公民平均受教育年限是反映人的潜在才能人数多少。万人专利申报数、万人注册商标数、万人技术创新项数,反映人的创新才能的发挥程度和发展水平。人口流动率反映一个地方的活力,人总是向能够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流动,城市流动人口比重高,说明这个城市有魅力,有活力,有发展潜力。工业高新技术产量比重,反映创新的成果得到应用,同时也反映工业企业的发展潜力。将这7个指标综合起来可以计算一个社会活力指数,反映一个地方一定时期社会创新和潜在活力状况。
2、人与人的和谐关系,主要是从公平、友爱方面来评价,也要承认差异,正确认识和判断差距对和谐关系的影响。
对公平方面,设置6个指标来反映人与人之间是否达到公平,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反映收入阶层的差异是否适应,能否会造成各阶层因收入差异太大而形成对立矛盾,城乡经济差异,城乡收入差异,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差异,也是一样。反映资源收入是否在不同的地区,不同阶层中得到比较和谐的分配,当然如果没有差异或差别太少也不是理想的公平或和谐关系。5岁以下儿童性别比、中学学生性别比,用来反映儿童和学生的男女差别,是否达到男女平等,本来打算设置各级各阶层女性比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女性比重,但考虑到或是对民主选举,或是各级各阶层中对选拔对象具体要求,或是以男女文化素质、身体素质的判别而没有设置指标。
对友爱方面设置3个指标。即万人社会福利机构个数、万人养老院、福利院从业人数,反映社会对老人对弱势残疾群众的关爱。设置人平救灾、慈善捐款数,反映人们对受灾遇患群体的爱心程度。
3、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主要有对自然的保护、对环境的爱护、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而造成自然界对人们的反抗。本文就从这3个方面入手设置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评估指标,共3个方面14个指标。
对自然环境保护指标设置6个指标,即人口自然增长率、城市绿化率、山塘水库维护率——能蓄水50%以上的山塘、水库比重、河流治理率、荒漠荒沙荒石治理率、耕地面积指数。这6项指标除人口自然增长率是逆指标外,其余都是正面指标,综合反映人们对人口有计划的控制,自然资源的山、水、地的保护和治理,实现山青水秀、河随人流、环境优雅的理想心愿。
对自然资源利用方面,设置4个指标。森林覆盖率、人均耕地保有量、国土创造GDP指数为正向指标,每平方公里创造的财富越多越好,万元GDP综合能耗为逆指标,越少越好,占用的耕地过多,能耗过大,说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地利用。
对反自然破坏方面的指标,设置4个,其中污水处理率为正指标,其余3项都为逆指标,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面,是指每平方公里国土中发生重大的自然灾害的面积所占比重,如果一年之间某地发生两次重大自然灾害,则重复计算。荒漠化、石漠化、沙漠化面积率是用荒石、沙漠化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比重,水污染面积率是指水质超过国家规定污染标准的水面占水面的百分率,空气污染天数是指一年内,严重空气污染的天数。一个地区如果重大自然灾害频频发生,水和空气污染严重、物质生活再富有、文化生活再丰富、居民谈不上幸福,社会算不上和谐,设置这些指标的目的,就是要实现消灭或减少重大自然灾害对人们生命、生活的侵袭,消除各种污染,达到环境友好型社会。
(二)和谐社会统计评估指标体系
和谐社会统计评估指标共59个,分三个大类10个中类,每个大类和中类都可以计算出该大类和中类的分类和谐指数。如第一大类,社会和谐指标,分五个中类,36个评估指标,1类10个指标,可以计算民主法治满意指数和安全指数。2类8个指标,可以计算人们的物质生活指数和文化享受指数。3类6个指标,可以计算社会保障指数。4类5个指标, 可以计算社会诚信指数。5类有7个指标, 可以计算社会活力等指数。第二大类人和人之间和谐指标,分两个中类9个指标。6类6个指标,可以计算公平指数。7类3个指标,可以计算关爱指数,将6、7中类加上第一大类的5中类,可以计算出人的和谐指标,第三大类人与自然和谐指标,共3个中类,14个指标,8类6个指标,相互反映自然环境保护指标,9中类4个指标,可以计算自然利用指标,10中类4个指标,可以计算自然损害指数或灾害好转指数。将三大类,十中类综合起来就是和谐社会统计评估指标体系,计算社会和谐总指数。
(三)和谐指标体系的评估方法
59个统计指标综合反映和谐社会的构建状态及构建进程。每个指标应该都有一定的目标值,具体的评估计算办法,鉴于目前这些具体的目标值不完善的情况,我们可以用上年实际值作为标准进行评估。比如邵阳市森林覆盖率2014年实际为60.48%,就是这个数据作为衡量以后年份的标准,又如2015年是61.03%,那么说森林覆盖率指数提高,环境保护状况在好转,若按这个指标通过加权后标准分为1.75分,此项指标2015年比标准值提高了1%,该项指标实际得分1.781分。逐项相加,得出和谐社会总分值。大于或等于100,说明已经达到理想的和谐社会;小于100,则是尚未实现理想的和谐社会,用100减去实际计算出的总指数,说明该计算期与理想的和谐社会的差距。
分项来看也是一样。像人与自然和谐总计分25分,计算出来的分数25.66分,用25.66÷25=1.0264,说明自然和谐状况在好较,构建人与自然的和谐进程较快,自然环境得到显着改善,又如用理想的自然环境作标准计算,自然和谐指数超过100,达到115,说明已经实现了理想的自然和谐标准。其它的人与人的和谐指数也是一样。
(四)和谐统计评估指标体系的数据来源
计算和谐总指数的指标,有一部分指标是我们各级统计年鉴上有现成的,有些指标可以从相关部门的年报中取得,当然有相当一部分指标要进行重新调查,还有极少数指标目前尚难以取得。因此,对构建和谐社会统计监测评估,也只是逐步完善,不要急于求成。可以用现成的指标和从部门取得到的指标,加上少量的调查的指标首先进行粗放型的评估,等时期成熟再进行完全的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