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提档升级打造城市会客厅,初步建成“山上、水上、陆上、楼上、桥上”生态立体交通网
重庆两江四岸核心区提档升级打造城市会客厅,重庆初步建成“山上、水上、陆上、楼上、桥上”生态立体交通网,从南山慈母山隧道、黄桷湾立交、朝天门长江大桥、江北嘴、经千厮门嘉陵江大桥、东水门长江大桥、解放碑、南滨路、长嘉汇总体环线20分钟左右,以“一门、一石、一嘴”(朝天门、弹子石、江北嘴)为突破口,两江四岸核心区提档升级,精心塑造朝天门“山水之门、人文之门、开放之门”,匠心打造弹子石广场至慈云寺滨江地带整体打造为城市会客厅。精心打造弹子石-海棠烟雨公园5.6公里滨江山城步道,合理布局人行道、智轨电车、车行道,优化交通组织,在现状滨江路188米高程处形成7-60米宽的开敞步行空间。精心雕琢“千年江北城,美丽滨水岸”,对标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城市标准,融会贯通城市哲学、城市美学,演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人文之美、产业之美,精打细磨、精耕细作,为两江四岸铸魂赋能、塑形添彩,将两江四岸核心区建设成为“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的现代城市窗口,用心描绘“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精品之作、经典之作,集中展示“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独特魅力。
统筹建设轨道、陆上巴士、水上巴士、山城步道等交通方式,构建“大循环”,畅通“微循环”,建设“慢行道”,同时结合特色交通方式,共同构建“4+N”便捷环游系统。加快推进两江四岸核心区未实施规划路网建设,增强滨江路与城市腹地路网的联系,构建 “两江三桥”约13公里的旅游巴士环线,打造都市人文线路、红色经典线路、热门景点线路。将弹子石、储奇门、海棠溪3个原货运码头转型为客运旅游码头,联通朝天门—弹子石—江北嘴的水上交通内环快线。完善山城步道网络。推进“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为一体的“山城步道”建设,打造30公里渝中母城记忆游线、20公里江北现代都市游线、15公里南岸开埠文化游线,构建11公里“两江三桥”山城步道环线,欣赏城市风景。
丰富滨江特色交通,统筹多种特色交通方式,开行南滨路、长滨路中运量交通系统,贯通两江四岸滨江骑行道,加快朝天门大桥、千厮门大桥等5座跨江大桥垂直升降梯建设,恢复望龙门缆车,新建南山索道,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丰富的出行方式。应用大数据、云计算技术,建设一体化智能交通系统,提升核心区交通智能化水平。加强智慧导视导航服务,研究策划“山城交通旅游体验通票”,进一步完善轨道、公交、码头、山城步道等交通设施的接驳换乘体系。根据夜间经济发展需要,适时延长公交运营时间,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更美好的出行、游览体验。
蔡律2022年12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