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测未来是一件难事,然而,太多的公司把预测当做猜测游戏,它们打着科学的旗号,却在微乎其微的成功可能性上孤注一掷。于是,预测结论频频改变,成了人为操纵的把戏。在此过程中,预测者们执着于自己的个人预测能力,而当未来不如所愿时,就归咎于实施能力不够。但他们忘记了,预测能力未必能保证对未来的预测万无一失。
在这个多变的世界中,人们必须接受不确定性。换句话说,在这个世界中,没有肯定的未来,任何未来都有无限可能。但是,一个精心设计的预测可以帮助管理者了解未来的各种可能,使他们能够制定更全面的计划。那么如何实现一个好的预测?
要有效预测,光考虑未来的各种可能是不够的,还要看到各种可…
作者文章归档:谢祖墀

麻省理工本科、硕士、加州伯克利大学博士。拥有20多年从事管理咨询和公司高层管理的经验。在90年代早期组建并管理中国首家获得政府批准的国际管理咨询公司驻华办事处,被公认为为中国的全球领先商业战略家。
曾为众多的跨国公司和中国本土企业提供过发展战略、组织架构、企业转型、并购与联盟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还为世界银行、国际金融公司、亚洲开发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中国政府提供过有关政策和国有企业改革方面的咨询服务。
谁动了CEO的位子?
据博思艾伦咨询公司近期发布的有关CEO继任情况调查报告显示,2006年全球2500家规模最大的上市公司中,离职的CEO多达357名,其中有近1/3属于被迫离职,而这个数字在1995年仅为1/8。而这样的离职原因之中,业绩不佳、与董事会意见不合是主要因素,董事会内部的权力斗争对其影响亦日渐加剧。那么,CEO离职,究竟是董事会的阴谋,还是其自身定位的错误或责任的缺失?
从1995年到2006年间,CEO更换率上升了59%,其中因业绩问题导致更换的比率更是上涨了318%。由此可以看出:伴随更积极参与决策制定的行为,董事会越来越无法容忍在提升股东价值上表现不佳的CEO,原因在于董事会担…
中国本土企业的领军者
迅速行动、快速学习、敢于承担风险是中国本土企业领军者的三个共同特征,领军企业以此为帮助快速地建立了市场地位和品牌。
很多人认为,中国为跨国企业提供了众多机遇。然而,在中国经营的跨国企业对其他跨国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低,相反,它们正在面临大批新兴本土企业的挑战。消费品行业尤其如此:在运动服装领域,李宁、安踏、361°等对阿迪达斯及耐克构成了威胁;在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领域,恒安与维达则向宝洁及金佰利等提出挑战;在食品及饮料领域,娃哈哈、康师傅、蒙牛和伊利都实力出众……中国本土企业当前的发展速度和雄心让人刮目相看。
这些本土企业的领军者有几…
争夺全球中产阶级市场
世纪20年代,艾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 Sloan Jr.)对通用汽车公司进行了重组,制定了开创性的战略,即“以各类车型满足各阶层的各种用途需求”(a car for every purse andpurpose),旨在满足那些无力购买豪华车的美国中产阶级的需求,以此占领不断发展的新兴中产阶级市场。通用汽车丰富的产品选择与福特公司的单调形成了鲜明对比,通用汽车公司因此赢得了大量中产阶级的青睐,市场地位超越福特,在20世纪一直保持市场领先。如今,在全球中产阶级市场这个更广阔的平台上,跨国企业正面临类似的赢利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积聚了庞大的客户群。2011…
可持续发展靠什么?
在经济低迷时期,创业,既是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财之道,也帮国家缓解了就业压力。政府也曾颁布了相应政策,鼓励民间创业。且坊间时有传闻,创业板市场有可能会在2009年上半年推出,这对于中小企业的融资、发展,更是一个利好消息。届时会有许多中小企业能够借此突破资金瓶颈,获得更广阔的发展,也定会吸引许多人投身于创业中来。如何使企业避免夭折,甚至获得连年的高增长率?企业的创业者、经营者需要关注6大核心要素。
选对市场。选对细分市场和竞争领域是企业迈向成功的首要关键步骤。企业可以通过不同维度将市场细分,或是对行业或产品的生命周期进行分析,选出最具有潜力的市场。尤其应充分利用中国经济向内需驱动转型…
销售市场 抢占中产阶级市场
全球中产阶级市场存在巨大赢利机遇,企业应该把握进入中产阶级市场的最佳机遇,从区域性企业快速成长为拥有国际视野的区域性企业甚至成熟的跨国企业。
今天,在广阔的全球中产阶级市场上,跨国企业正面临赢利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积聚了庞大的客户群:2011年,美国、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已经拥有4亿中产阶级,而新兴市场也拥有了3亿~5亿不等的中产阶级。新兴中产阶级在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大量涌现。
想成为全球中产阶级市场的领军者,企业首先应该把握目标市场的发展节奏。所有进行工业化的国家都会遵循“经济发展曲线”。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经济体…
中国MBA教育恰逢其时
MBA在中国经济驶入快车道之初进入中国,20年来为中国企业的领导者打开了管理思维的另一扇窗,助推了中国企业现代管理制度的建立和成长,加速了中国企业管理创新的步伐
236所获批院校、33.3万学生,这是中国MBA教育用20年时间交出的成绩单。从最初完全不为人所知的洋玩意儿,到慢慢成为受人追捧的“香饽饽”,再到近年来随着质疑声而渐渐开始的思考与沉淀,MBA教育在中国的发展同时,也见证了中国近20年来的经济发展轨迹。
1991年MBA教育落地中国之时,正是中国经济市场化和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那时的MBA对于中国人来说,可能更多地停留在概念的认知上…
“四步走”成就优秀人力资源管理
罗伯特·利弗林(Robert Levering)和米尔顿·莫斯科维茨(Milton Moskowitz)可以被视为最早系统进行最佳雇主排行的先行者。1984年,两人开创性地对美国境内的企业雇主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出版了畅销书《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The 100 Best Companies to Work for in America)。我们可以从后来层出不穷的雇主排行榜中发现,一个优秀雇主的评判标准主要有员工的敬业度、客户的满意度,以及企业的业绩水平,而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在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的质量直接影响着企业整体运…
抢占中产阶级市场
全球中产阶级市场存在巨大赢利机遇,企业应该把握进入中产阶级市场的最佳机遇,从区域性企业快速成长为拥有国际视野的区域性企业甚至成熟的跨国企业。
今天,在广阔的全球中产阶级市场上,跨国企业正面临赢利机遇。全球经济一体化积聚了庞大的客户群:2011年,美国、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已经拥有4亿中产阶级,而新兴市场也拥有了3亿~5亿不等的中产阶级。新兴中产阶级在巴西、中国、印度、印度尼西亚、墨西哥等新兴市场大量涌现。
想成为全球中产阶级市场的领军者,企业首先应该把握目标市场的发展节奏。所有进行工业化的国家都会遵循“经济发展曲线”。处于工业化起步阶段的经济体…
后经济危机时代更需要创新
根据博斯公司日前对全球1000家研发投入最多的上市企业一项分析发现,虽然面临着严峻的全球性经济衰退,与前几年相比,在销售收入仅增长6.5%的情况下,这些企业的研发投入增幅虽然有所降低,但仍达到了5.7%,合计5320亿美元,而研发收入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与2007年持平,保持在3.6%。总体而言,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企业保持或加大了在研发部门的投入力度,只有超过四分之一的企业在2008年减少了研发投入。
那么企业在特殊时期如何对创新投入资金?调查发现,多数公司正在根据变动的客户需求调整其创新战略。近半数的受访者在开展研发项目时比从前更加谨慎,改变了批准新研发项目时的筛选标准。而有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