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水库175米试蓄水启动 “高峡出平湖”美景变成现实


  三峡水库175米试蓄水启动 “高峡出平湖”美景变成现实

建国伊始,百废待兴。毛泽东代表人民的意愿,把“治理长江,解除中下游洪患”列为重要的治国事项。1953年,毛泽东首次视察长江,便提出“集中在三峡卡住,毕其功于一役”的建坝防洪设想。又3年,他以政治家诗人的如椽巨笔,更形象地挥写出三峡工程的惊世宏图。“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这是毛泽东1956年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写下的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光辉诗篇。今天,他老人家当年的畅想终于在三峡建设者的手中化作了美好的现实。

 高峡出平湖,风光美如画。

长江三峡,无限风光。瞿塘峡的雄伟,巫峡的秀丽,西陵峡的险峻,还有三段峡谷中的大宁河、香溪、神农溪的神奇与古朴,使这驰名世界的山水画廊气象万千——这里的群峰,重岩叠嶂,峭壁对峙,烟笼雾锁;这里的江水,汹涌奔腾,惊涛拍岸,百折不回;这里的奇石,嶙峋峥嵘,千姿百态,似人若物;这里的溶洞,奇形怪状,空旷深邃,神秘莫测……三峡的一山 一水,一景一物,无不如诗如画,并伴随着许多美丽的神话和动人的传说,令人心驰神往。

  2009年9月15日凌晨,三峡工程175米试验性蓄水启动,9月底蓄至158米,10月底蓄至正常水位175米。蓄水期间,三峡水库水位上升速率不超过每日3米。这次175米蓄水,是三峡工程建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对三峡工程16年建设成果的一次全面检验,有利于全面尽早地发挥三峡工程的综合效益。三峡库区总面积5.67万平方公里,横跨重庆湖北两地20个县市区。其中重庆辖区内有16个区县,占水库总面积80%。



  三峡水库蓄水到了175米,旅游胜地长江三峡将出现一些新景观。白帝城将成为环水的小岛,石宝寨变成水上浮宫,三峡夔门绝壁将被淹掉四分之一,但神女峰等景观不受影响。届时,三峡将成为一个长达200公里,平均宽1.1公里,江深水阔、波平浪静的狭谷型水库,气势更加磅礴。一代伟人毛泽东曾挥毫预言的“更立西江石璧, 截断巫山云雨, 高峡出平湖。 神女应无恙, 当惊世界殊。”变成了灿烂的现实!

江面变得又平又宽,堪比西湖“平湖秋月”。



万难不屈、自强不息、勇攀高峰的中国人用了近50年的努力,终将海拔185米高程的“西江石壁”,从海拔负11米的基岩上横江托举,催生出大江安澜、泽被华夏的高峡平湖,创造了世界为之赞叹的人间奇迹!

  附:中国水利大事记

  1951年毛泽东发出了“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淮河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第一条全面治理的大河。

  1954年长江洪水,京广铁路中断100天,抗洪中三次启用荆江分洪区。

  1957年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兴建,成为黄河干流上第一座大型水利枢纽。浙江新安江水电站开工,是中国第一座自己勘测、设计、施工和制造设备的大型水电站。

  1958年刘家峡水利枢纽开工建设,是中国自行设计和建设的第一座100万kW以上的大型水电站。

  1960年河南林县引漳入林工程正式动工兴建,1965年建成人造天河——红旗渠。

  1970年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开工,成为长江干流上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

  1979年全国第一次水资源评价工作开始。

  1982年引滦入津工程开工,是中国第一个远距离引水的城市供水工程。

  1985年国务院发布《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实行供水收费,水利工程从无偿供水转变为有偿供水。

  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颁布施行,全文共7章53条,正式提出“依法治水”一词。

  1994年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开工,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开工。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的全流域型大洪水。

  1999年黄河水量实施统一调度并取得显著成效,黄河连续10年不断流。

  2000年浙江省义乌市和东阳市签订有偿转让水权协议,开创了我国水权交易的先河。

  2002年南水北调工程,这一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的调水工程正式开工。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震损水库、水电站无一垮坝,震损堤防无一决口。唐家山堰塞湖成功排险,创造了世界上处理大型堰塞湖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