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硅谷与中关村的人脉网络工作已经启动一周有余,搜集资料、访谈相关人员、出国前的相关准备工作都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再访硅谷也已经进入了倒计时。为此我们于2月10日又先后访谈了中关村管委会的夏颖奇副主任以及清华科技园发展中心主任梅萌这几位硅谷和中关村发展的见证人,与他们的谈话让我对硅谷和中关村的渊源有了更深的思考。
梅萌是清华科技园的负责人,与他的交流更多地集中在了清华系在硅谷的人脉关系。参加访谈的还有启迪创业投资管理公司的董事总经理薛军,他向我们介绍说在硅谷的清华体系中以校友为主,有4000个之多,依据是他的校友录上就有1000多人。而连接这些校友的有两个重要的协会,一个是TEEC(清华企业家协会),也就是原来的TEG,这个协会创建时只有10几个人,主要是给学生做人生指导,后来发展以创业为主,05年这个协会主要成员的事业转移到了中国,机构也就设在了北京清华科技园内。TEEC在风险投资领域的影响很大,是个具有蛇头虎尾发展轨迹的协会。有趣的是,这个协会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会员倾向于本科从清华毕业的学生。另一个协会是AAMA,即亚美商会,04年12月也成立了中国分会,梅萌是核心计划人,05年的时候发起了了创业导师支持计划,在VC行业也很有影响。据他们讲,硅谷精英大部分已经回国发展,做风险投资的居多。我听了很吃惊,这一方面说明中关村的创业环境得到了改善,吸引了很多海外留学人员归国创业;另一方面也预示着中关村发展的脚步将会更快,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第二大高新区为时不远。最后我答应梅萌把《硅谷指数》送给他,并把这次研究的心得与他交流。
夏颖奇主任专管国际交流合作,对硅谷了解的很透彻,与夏主任的访谈也进一步证实了硅谷创业成功的人已回归中关村这个事实。我们还探讨了在9月下旬的中关村论坛上增设硅谷与中关村人的分会场的想法。他说跟硅谷方面是重头戏,会主要面向他们的机制和市场经济要素,不论任何时候都要瞄准硅谷,就算转两身看看别人,也要用眼角的余光看看硅谷,并答应会合硅谷办事处的谈锋联系,让在硅谷之行中给予我们帮助。
2009-02-12 | 破解中华文明在硅谷发展历史中的密码
2009-02-11 | 解读硅谷与中关村的人脉密码
2009-01-22 | 要以“产业主导权”统领新时期的产业规划
2009-01-09 | 区域崛起与区域咨询师的作用
2008-12-19 | 改革开放三个十年:科学、民主与市场经济
2008-12-17 | 科技咨询业发展见证了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
2008-12-15 | 77级大学生用餐制度的变化
2008-12-11 | 绩效评估:电子政务发展的保障
2008-12-03 | 机遇大于挑战---国际金融危机给中关村带来的冲击
2008-12-01 | 中关村与硅谷对话:“硅谷网络”与长城所
2008-12-24 | 创业型就业与创业型大学
2008-11-19 | 知识分子要有自己独立的经济基础
2008-11-08 | 创业是一个促进经济发展的全球性议题
2008-07-01 | 80、20和4——创意的帕累托平方法则
2008-06-23 | 五龙潭游记
2008-06-02 | “2008硅谷指数”带给我们更多的创新启迪
2008-05-29 | 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关村
2009-02-05 | 你是企业家,商人,还是职业经理人?
2009-01-28 |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一万个朋友
2009-01-19 | 轿辰未来愿景
2008-12-29 | 中国企业在金融风暴中更要积极开发企业愿景
2008-12-27 | “慎拘”是中国社会的一大进步
2008-12-23 | “出国创业”应该摆到台面了
2008-12-10 | 公务员考试火爆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倒退
2008-11-26 | 在中国寻找知识天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