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升机能监控公车是否“无车日”私奔?


周明华
22日,全国113个城市同时开展第三个“无车日”活动。综合9月21日《广州日报》消息,广州部分地区无车日那天,乘公交有半价优惠,并划定步行街,响应今年“无车日”的 “健康环保的步行和自行车交通” 的主题;郑州“无车日”当天,90%公车封存,提倡步行、自行车、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警方将出动直升机监控公车封存情况;杭州在无车日当天,增加3万多辆公共自行车数量……
 

当然,这些城市给人的感觉是今年的无车日依然很热闹,各地想出的宣传“无车日”的招式依然很新颖,但或许是当前车改方面的信息太过纷扰,我对百余座城市掀起的第三次“无车日”活动,难感欣慰。即便曾有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推算的“开展无车日活动一天,全国可节省燃油3300万升,减少有害气体排放约3000吨”的硬性数字;即便咱们明白,应心态放正,若我国百余城市不去响应1998年法国倡仪的“世界无车日”的环保活动,那些官车们照样日日私奔。最起码有个“一日行情”的活动来“断喝”公车一下,市民也能多吸几口稍微清新的空气。
 

但我依然心有郁塞。 因为,如果没有法律性、制度性和监督刚性的整治公车私用的措施跟进,那么 “无车日”又能管住多少公车呢?前两个“无车日”不就是“轰轰烈烈一天、冷冷清清”一年吗?没有法制之手去动态监管,靠扯眼指数甚高的天上打着旋旋的直升机,在“无车日”这天去监管公车是否封存,实在有点像小孩玩家家。我这里有一份权威数字为证。全国政协委员冯培恩和刘光复在去年两会上称,每年各级政府官员公车私用费用达2000多亿元,几乎和2006年的国防开支相近。据测算,许多公车用于公务的时间仅占三分之一,其余时间被用于领导的私事上。
 

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公车私用的刹车系统已经失灵。但大修这个“系统”的法制步子却依旧蹒跚。究其根源,恐怕还是一种特权意识在作祟,解决之难源于靠自己去解决的制度性痼疾。这好比外科医生,他不可能亲自操刀去刮骨疗伤一样,同样,向公车私用挥刀者,自己屁股底下就有一幢楼般的座骑。因为这种特权体系现实存在,使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服务空间无法得以延展。因而有了一些地方在牵涉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改革时,管它成与不成说改就改,说涨价就涨;而涉及到执掌公权者自身利益的改革时却总是难以迈步。
 

要治公车私用就应紧紧扭住“公”字不放,从剔除那些沿已袭已久的特权意识和特权利益构架开始。公车私用只是腐败现象的一种外表形式,当前要务是要铲除官场阶梯与官车“豪华度”同级递进的存在土壤,让公仆摆正服务意识,消除监督盲区。这样,方能将大街上“私奔”的公车统统拽回,方能以身垂范,将节能减排的苍生意识注入民间。这才是百姓眼中的最美最恒久的“无车日 ”。道理太简单不过,真正不怕油价上涨日日上街兜风儿的私车数目毕竟非常有限,一旦管住了从不私人掏腰包的私用的公车,就等于掐住了城市解决减排节能、保通缓堵难题的要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