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信贷扶得起中国汽车么?


    进入3月,少数汽车厂商开始降价促销,个别经销商和大卖场开始有库存,在车价谈判的天平略向车主倾斜的时候,马上就有媒体跳出来说政策层面要出台汽车金融扶持政策,促进汽车消费。

    我此前曾经说过,2010年中国的汽车金融消费相比2009年基本不会有大的改观,80%的主流人群都会采用全款购车,根据品牌不同,大约10%-20%的车主会选择贷款购车。虽然少数汽车品牌目前销量增势不那么喜人,但通过汽车信贷政策恐怕也帮不了什么忙,倒是扶持成本会比较高。考虑到2010年有可能进入加息期,汽车信贷扶持政策的空间并不大,类似住房公积金购车这样的扶持政策在某些地区已经有所尝试,但考虑到目前银行审批汽车信贷的复杂程度,最终能够惠及多数车主的政策可能还得靠汽车金融公司、汽车消费金融公司、担保公司等非主流信贷方式来实现,而如何扶持这些非银行金融公司可能才有助于车主更便捷地获得购车信贷。

    但问题是车主是否有足够的信贷需求呢?与超过50%的人最终都需要购房不同,目前全国有购车需求的家庭不足总家庭数量的15%,按照美国等发达国际的规律,大约要到汽车家庭普及率达到50%的时候汽车信贷才会起到很好的推波助澜的作用,在此之前,相对富裕的车主不大会采用信贷方式来实现购车,即使采用信贷的车主很可能也属于精于理财一族,除非你让信贷购车比全款购车的车价更低,否则很难增加现有信贷购车的人群数量。原因就在于多数信贷购车的车主不是没有钱,只是他们可以用现金赚取更多的钱而已。而少数年轻的车主,购买车型价格不足10万元,通常他们确实有贷款需求,但对金融机构而言,他们的违约风险也更大,除非不在乎违约,否则你推出的汽车金融扶持政策根本不可能起到扩大汽车消费的作用。

    如果扶持政策是给了汽车金融公司,很可能这些扶持政策是用来帮助经销商降低了融资成本,提高了销售利润。从这个角度来说,如果经销商拥有更大的利润空间了,它确实可能给车主更大的优惠,这样一个去曲线救国的方式确实有可能促进销售,但其实现的成本就过高了,所以,我认为,汽车信贷的帮扶政策根本无助于促进目前的汽车消费。经过去年一年的消费透支,我认为汽车消费市场到了一个平稳发展的阶段,这个时候油价高企、房价不稳定导致的财富效应降低以及股市徘徊不前,都可能导致车市在低增长的水平上向前发展,但这正是这种常态才更有利于厂商稳定产品和服务质量,市场略微产品过剩对消费者而言是利好,对厂商而言也未必是坏事,没有过剩就会缺乏竞争,这不利于中国汽车产业整体向更高水平发展。如果说车展上大家都抢着买走展车,那种市场其实没有什么可玩的。所以,别再指望靠政策来救市了,现在市场的内生需求就不少,关键是厂商经销商别再挑肥拣瘦——赚钱慢一点,这对所有人都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