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经理何以成了高危职业


         
     又一位基金经理倒下了。1月10日,银华道琼斯88基金经理杨长青因患白血病在北京协和医院辞世,享年37岁。

    据统计,杨长青是近年来第5位倒下的基金经理或基金高级管理人员了。2009年2月,工银瑞信基金公司原固定收益总监文鸣因身体原因离世。2009年6月,私募界元老级人物晓扬投资董事长、原君安证券总裁杨骏因肝癌去世。2009年7月上投摩根前投资总监孙延群因“消化道出血、失血性休克”而辞世。2009年9月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原总经理助理缪建兴因突发性脑溢血抢救无效在北京病逝。这些基金经理或基金高经管理人员的英年早逝,令人扼腕痛惜。

    杨长青的病世进一步证明了基金经理已成高危职业。而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基金排名压力似乎成了千夫所指,舆论普遍认为,正是基金排名的压力严重摧残了基金经理们的身心健康。

    笔者无意否认基金排名带给基金经理们的压力。实际上,在当今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里,每个人的生活都不轻松,都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压力。所以,尽管基金排名给基金经理们带来了压力,但我们却不能把基金经理成高危职业的原因完全归结到基金排名上。以杨长青为例,同样是基金经理,同样管理着银华道琼斯88基金,为什么倒下的是杨长青,而另一位基金经理路志刚却平安无事呢?所以,当基金经理成为高危职业的时候,人们不能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应该看到背后实质性的东西。

    首先,中国股市是一个“重融资、轻回报”的市场,股市总体缺少投资价值,是一个“圈钱市”。在这样的市场里,投资者注定是亏钱的,“七二一”定律因此而诞生。而投资基金要在这样一个缺少投资价值、缺少投资回报的市场里成为优胜者,基金经理无疑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要承担更多的投资压力。实际上,如果中国股市具有投资价值的话,上市公司能给投资者以回报,基金经理所面临的压力就要小得多。所以,“圈钱市”是基金经理的第一杀手。

    其次,基金管理费提取办法的不合理是基金经理的又一杀手。目前的基金管理费提取是与基金规模挂钩的。为了追求更多的管理费,基金公司盲目追求基金规模,尤其是追求新基金的发行。以至新基金纷纷成立,而基金管理人才尤其是基金经理的培养却跟不上。于是基金经理“一拖多”,一人管理两家、三家甚至四家投资基金,这大大地增加了基金经理的工作负荷。还有的新人在根本就没有能力管理好投资基金的情况下,被拔苗助长地提到了基金经理的岗位上,使他们承受着超过自身承受力的压力。

    其三,生命意识淡薄也是导致基金经理成为高危职业的重要原因。都知道生命是最宝贵的,但生活中真正珍惜生命的人却不多。面对基金经理的光环,有的人尽管能力有限,也希望到基金经理的位子上“享受”一番,这无形中增加了自己的工作压力。而更多的基金经理因为自己年轻,只顾事业与人来客往,对于自己的身体状况却一无所知,更不会经常性地抽出时间到医院去检查自己的身体,以至身体状况越拖越差,最后危及到生命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