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如何构建基础工场环境


 基础工场环境

电容触摸屏基础工场环境包括标准的洁净厂房、配套的生产设备与组织架构。

对于一个初创企业来说,基础的工场生产环境,应该以能最经济的生产单批次产品规模来规划。所谓的单批次产品规模,就是你的客户一条生产线的单日产能。也就是,你需要为你的客户每条生产线进行合理的配套。然后按照这个配套规模做为标准生产单位进行复制。即使工厂或企业成长起来以后,你的这种标准生产单位,也可以变换成单个的加工中心。这样,在需要大批量生产的时候,可以全部为生产某一单一的产品运行,为整个系统服务;而在需要个性化生产的时候,也能彼此互不干扰,各自独立运作,按不同的工艺参数生产不同的产品,给客户、股东、员工提供不同的差异化服务。所以,基础的工场生产环境,在总的工厂或企业架构下,应该是一个可以装卸的模块。

很多初创的电容触摸屏生产企业,在筹建的时候,有些是一开始上就犯大而全的毛病,把所有想做的东西整合在一起,结果真正运营起来的时候,往往企业内部互相内耗争夺资源,在管理上左支右屈,本来想共享公共资源,节省营运开支,结果出现的是,每个单位都不能积极主动的工作,耗在那里等资源分配,空耗真正的运营成本。

而另外一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则过份相信精简干练是最有效的运营,连基本的职能单位都失缺,造成整个系统运转失控或者当机。在考察一些经营不善的小厂的时候,有些连品质保证部门都没有,就不奇怪了。

一个企业就是一部汽车,企业主体平台是车架,管理部门是导航员,生产部门是发动机,品质部门是转向传动系统,工程部门是驾驶员,市场部门是导航地图,行政设备部门是加油、维修、保养站。它们中间,缺少任何一个环节,你这部汽车,都跑不动或跑不远。至于这部汽车你期望获得它的价格是高或是低,则取决于你对它的要求是多豪华或多实用,或是商务接待用,还是日常代步用。

很多人认为职能部门的职责,一定是要配备很多的人来完成,而不是按工序的时效性来设置。一个快餐店里,除了店长和员工,很少人会设专职的质检员清洁工或业务员,问题是这些职责在生产过程发生时,有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去做,而这个人,不一定只做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