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张刚

1997年毕业于山东大学法学院。毕业即“转行”,进入《济南时报》,自此开始传媒生涯;期间,作品曾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晚报类)、全国消息大赛二等奖。4年后北上,辗转于《中国新闻周刊》、《财经时报》、《经济观察报》等媒体;后供职于商业类媒体《中国新时代》任执行主编,之后在《中国企业家》任总编室主任 。较早提出“职业传媒人”的概念及理念;崇尚经济报道的通俗化;偶尔文字,未敢著书。深信“一个机构是一个人的影响力的延伸”。

危机并非80年的轮回


 

 

对于此次金融危机的全球蔓延,看到比较多的说法,是与1929年的金融危机相提并论。从表征甚至一些细节上,确如此。

比如,诱发全球股灾,金融机构大量倒闭;消费萎靡,信心不振,尤其是美国,据金岩石先生说,在美国中部甚至可以花1美圆买套房子。更有趣的或许在于,在危机持续一段时日后,近日美国大选,民主党——上次为罗斯福、本次为奥巴马——再度获胜,历史何曾相似!

但是,危机及危害或许相似,但当今世界之本质,已有较大变化。

首先,信息已无不对称之可能。与当年相比,经济晴雨表之股指,甚至可以做到全球同步。而不必通过一些初级的通讯手段来共享信息。尽管不能盲目夸大信息之...

Read more

马化腾,何必跟弟兄们较真呢?


 

最近,腾讯因15名员工集体跳槽至另一家公司而对其提起诉讼。腾讯公司认为,与这些员工签有竞业禁止协议、保密协议,且对其进行过培训等。

相关报道亦显示,离职员工承认与腾讯所签劳动合同中确有此类条款,简言之,即2年内不得从事与腾讯有竞争关系的行业。不过,该员工同时指:因腾讯所涉互联网领域过多,这意味着他们将不得继续留在互联网领域。

由此来看,腾讯的做法,在法律上或无可指摘,起诉自然也属情理之中。

但是,问题的另一面在于,由于时下全球金融危机的蔓延,大量企业裁员导致就业形势堪忧,如果腾讯赢得了官司,那么,这15名员工的出路岂非令人担忧?——他们中的大多数,可能唯一的工作经验...

Read more

商界不应“退后”


 

商界不应“退后”

 

正如80年前那场席卷全球的危机一样,信心丧失殆尽再度令世界经济前路难测,——那些乐观而积极的“V”型反弹判断,已经吸引不了几个听众,萧条、崎岖、艰难……这样的字眼似乎更容易使人产生共鸣。

1月28日开幕的世界经济论坛(达沃斯论坛)2009年年会,在这个“经济往来犹如邻里”的年代,也充分印证了这是一个悲观氛围何其浓重的世界。

此间,普华永道针对1100多位CEO的调查发现,仅有21%的受调查者表示对自己企业未来12个月的营收将有所增长抱有强烈自信,这一比例明显低于一年前的50%。而已参加过9次达沃斯论坛的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主持人芮成钢...

Read more

什么比“零年薪”更重要?


 

 

什么比“零年薪”更重要?

 

在全球金融危机深不见底之际,高管们卷了铺盖,或者腰包大幅缩水,总是让人有点儿解恨。

当然,政府也乐得“顺水推舟”。中国财政部最近在就国有金融企业负责人的最高年薪征求意见,据说,在征求意见稿中,标准为税前280万元人民币。美国的做法看起来更严厉些,2月4日,美国政府宣布,凡接受政府救市资金的银行或者其他华尔街机构,其高管年薪不能突破50万美元。

与此同时,人们也看到了一些企业家主动采取限薪举措。譬如,三一集团董事长梁稳根今年将只领1元年薪。2月24日,又爆出了中国平安董事长马明哲将“分文不取”的消息。

针对马...

Read more

危机周年:危机让我们讨论昨晚新闻


 

危机周年:危机让我们讨论昨晚新闻

 

今天“扫街”(借用摄影术语,指走马观花看新闻),发现“金融危机一周年”及“次贷危机两周年”的新闻。

真快。

不过,国人感受到冲击,不过大半年的时间而已。去年7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说要“过冬”时,相信很多人还觉得诧异。我也一样,不过假装信了。

即便到了9月,依然有朋友MSN上问,“你说危机真那么严重吗?”可能是不敢相信吧。

今天,在英国首都伦敦以南约50公里的霍舍姆开幕的G20,主题就是探讨应对金融危机的长期及短期举措,据说,将要筹集1.3万亿美金增量救市基金。

确实,危机时期,人们更关注与之有关的新闻。

...

Read more

平安上演“股市版突围”?


 

4月9日,平安发布2008年报,其投资富通的谜底揭晓,主营业务寿险增长29.12%,达到1023.69亿元,计提投资富通减值准备227.9亿元后,公司全年收入951.92 亿元,并未伤筋动骨。

2008年,平安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健康增长态势。其中,寿险和产险累计原保费收入分别同比增长29.12%和24.68%。业内人士认为,平安较国寿、太保更为稳健的保费收入增长有利于其业务的稳定性,并减轻中短期的经营压力,降低盈利能力下降的风险。“而且,在车险业务为主要增长点的带动下,产险业务增长尤快,取得了明显优于同业的保费收入增长。”

申银万国分析师余斌则指出,2008年中期平安公...

Read more

红色贵族为何令人唏嘘?


 

红色贵族为何令人唏嘘?

 

自荣智健退位以来,已看过无数文章,字里行间,几多惋惜,几多唏嘘。

何以唏嘘?试想,半生商海生涯——31年前荣赴港打拼时年已36岁,以灰色帷幕落之,已是可悲;更何况,荣已67岁,东山再起的可能性,或也渺茫。

当然,这种景况的,非止荣氏一人。但是,如果置于荣氏家族的大背景中,则更令人感慨无限。

——想当年,毛曾这样评价称:“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这并非过誉之辞:百余年来,面粉大王、棉纱大王、红色资本家、中国首富……荣氏家族从不缺乏亦不愧对上述称号。而他们在中国商业史上挥...

Read more

“汇源考虑再出售”或违反常识


 

“汇源考虑再出售”或违反常识

 

在可口可乐并购汇源被否后不久,即有消息称,汇源将再度考虑出售。而且,相关报道言之凿凿,称其与几家央企——譬如中粮、华润等均有接触。

这一说法,大致考证后,觉得可信度不是非常高,至少在下半年之前,或许都不太可能。果然,中粮4月14日亦表示“坚决否认”。

其实,此说或明显违背了一些常识。

最为重要的是,汇源不太可能在并购刚被否决后,就匆忙地再找买家。而且,“胃口”一旦被吊起——可口可乐出价为24亿美金,也不可能立即被放低,此间有消息称,潜在买家对汇源的估价为30亿元港币。二者之差价近150亿港币,试想,汇源如何接受这巨大的...

Read more

曹建海,好样的!


 

曹建海,好样的!

 

几年前在国土资源部的一次论坛上见过曹建海,这位年轻的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研究员,留给我的印象是新锐,有想法。

果不其然,这几天,曹建海就对《房地产蓝皮书》——同是社科院推出的——开火了。

说实话,并非所有的“开火”、“放炮”都值得赞扬。我曾多次在一些论坛上见过一些所谓的专家、教授的大嘴面孔。某次,一位教育界的高官甚至当场私下对我抱怨“现在的专家,唉!”

但是,曹先生这次的质疑,在我看来,还是比较中肯的。至少,他说了实话,这一点,也需要澄清:并非大家爱听的就是实话。比如,大家打招呼、发短信说“发大财”,都爱听,但这未必属实...

Read more

也说平安:从收购之外说起


 

也说平安:从收购之外说起

 

平安最近收购深发展,此乃国内A股市场近期焦点,的确闹得纷纷扬扬。在诸多就此的评论中,大多分为如下几类:一种是完全反对,此类观点动辄从历史开始摆起,翻旧账、赋新辞,甚至上升到民族高度,控诉平安之外资背景;一种是支持的,习惯以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知道“摸着石头过河”的硬道理;最后一种是“打酱油的”,怎么说都无所谓,“事不管己、高高挂起”,只有真正关系到自己的,那才是事儿。

其实,不妨从第二种观点来看平安,当然,要“板砖”的朋友,也请看完再做权衡。

一、抓机会,该出手就出手

了解平安的朋友都知道,平安是从1988年开始创立的,当时...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