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文章归档:文荣

文荣,今目标软件创始人兼CEO。多年来系统研读了德鲁克管理系列著作,并在其一手缔造的今目标软件中,将德鲁克管理精髓,尤其是著名的目标管理思想成功融入其中,打造今目标成为目标管理软件第一品牌!在业界被誉为“德鲁克的IT追随者”。微博交流:t.sina.com.cn/goodyao

好战略,坏战略


  很久没有字斟句酌地读一本书了,理查德.鲁梅尔特的《好战略,坏战略》是一本值得仔细揣摩、反复推敲的书。

  自以为是的所谓导师惹人厌,大包大揽的所谓专家讨人嫌。真正带来启迪的好书,既不像导师,也不像专家,而是在平淡平稳之中展现出力量和智慧。

  《好战略,坏战略》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对坏战略的剖析。坏战略长得什么样呢,鲁梅尔特给出了坏战略的四个面部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空话连篇。把永远正确的废话空话,或者谁也搞不清楚的新概念,伪装成企业的战略。书中把最近很流行的“云计算”,也计算在空话之中,这一点个人也非常赞同。看似复杂时尚的“...

Read more

产品人员的封面、脸面与里面


 

  随便逮着一位产品人员,问产品为谁而做,十有八九都会回答:当然是用户啊。这个回答无可挑剔、很经典。什么是经典,经典就是谁都赞同,但谁也没往心里去的东西。好比摆在书架上的名著,最有用的就是封面,可以装点自己的脸面。至于封面的里面有什么,或者什么都没有,其实是无所谓的事情了。

  做产品,最容易模仿的是封面,最容易学会的是套话。见过很多产品人员,说起产品来一套一套的。有福特的“马论”,福特说如果我去问用户要什么,用户肯定不会要汽车,因为他根本没见过汽车,用户只会说,我需要一匹更快的马。有特劳特的“定位”,...

Read more

认清自己才能如鱼得水


  刚刚过去的“双十一”是中国电子商务的一次大事件,几大电商借“光棍节”造势促销,淘宝和天猫两兄弟携手拿下191亿元大单,据说11月11日前后几天,各大电商累计营业额接近300亿。盛宴刚过,有关这次黑色星期五的得失对错,又掀起了新一轮的网络风暴。有金钱、有内幕,少不了媒体的追捧。单从绝对值看,国内电子商务年的营业额,还不到整个市场的5%。但是增长速度惊人、八卦新闻吓人,是又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商业故事。

  前段时间媒体上热烈讨论中国式过马路,路口如果只有孤孤单单的几个人,大家都是好孩子,红灯停绿灯行,规规矩矩过马路。如果...

Read more

“木桶”与“长枪”的较量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必然有自己的短处。有个很有名的“木桶理论”,说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有多长,而是看最短的那块木板有多短。木桶理论的另一个说法是“短板效应”,认为一个企业的整体竞争力,是由企业的劣势水平决定的。更进一步,有人将木桶理论推广到一个企业、一个部门、一个班组,甚至一个员工。

  管理学本身并不是一门科学,而是一种实践,这个看似文绉绉的观点,来自现代管理学的创始人德鲁克。说得直白些,管理学不像数学物理那样严谨,是对于现实中某个企业、某个特殊事件的总结和抽象,并不具备真正的普适性。就拿木桶理论来说,...

Read more

目标管理的胜利


  成功和绯闻是近亲,成功人士很容易和绯闻沾亲带故。近期好几起名人婚姻重组的隐情大白于微博,热辣火爆的泳装秀,活色生香的红烧肉,唤醒了看客们最原始的冲动和欲望,一时间滔滔口水,连绵不绝。把注意力暂时从屏幕上转移开,闭眼思考一下,会发觉这起看似很偶然的微博小事件,背后却隐藏着目标管理的大道理。

  这次事件是微博的胜利。微博的目标很单一,就是勾引用户。抱歉说吐鲁嘴了,应该是吸引用户。吸引用户,必须充分考虑人性的优点和弱点,但是又不能踩过道德和法律的边界。这次事件很难得,首先是原料上佳:成功男人、美女明星、火热私情,三美齐备,确实是天作之合。其次是烹制随心:男人口味重,一定要色香浓郁;...

Read more

完整的目标管理三段俱全


    目标管理,又被称作成果管理,也有人称之为绩效管理。目标、成果、绩效,这几个词意思相近,但又有很微妙的区别。非要辨析其中的不同,多费口舌不说,实际意义并不大。

    目标管理的优点很明显,当企业目标清晰之后,企业内部的责权利也随之清晰,考核和激励也相对容易很多。相信实践过目标管理的企业,对此会有深刻的体会。

    目标管理有缺点吗,当然有,而且不小。对目标管理最大的诟病,是说实施目标管理的企业,很容易陷入绩效主义的泥潭,公司上下唯绩效是图,没人顾及企业的长远利益,更别说种种非物质利益了...

Read more

企业员工,共为利往


  最近网上流传一篇文章,据说是周鸿祎在360新员工入职培训上的讲话,讲话中有这么一段:

  大家一定要明白,你自己来360到底想获得什么。我觉得,第一,你一定得在360学到能力,学到本事才行,因为你将来要行走江湖,要成名立万,靠的就是能力和本事。在座的大多数既不是高干子弟,也不是富二代,跟我一样都是平民子弟。不少是第一代来北京的移民,唯一能依靠的就是自己的双手和头脑…能力是不能混出来的,而是学习出来的,是锻炼出来的。结果,你在企业里只把年龄混大了,能力没有提升,那么你人生道路会越来越窄,也丧失了你最好的学习机会。

  喜欢周鸿祎的人,会说...

Read more

当逛书店成为一种怀旧


十多年前,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去书店逛逛。经常是早上出发,天快黑才回家。有时挤公交,有时骑自行车,有时干脆步行。从大大小小的书店中,淘回几本或新或旧的书籍,那种快乐简单而又持久。现在很少去书店了,甚至都记不起上一次去书店是什么时候,今年、去年,还是前年?

看看书架,购买的书其实一点不少,只不过早就习惯了网上购书。也许是一条短信、一篇短文、一个电话,或者没有任何原因,就会去网上书店转转。遇上心动的书籍,只要动动鼠标,快递人员就会在第二天送书上门。方便、快捷、廉价,还有什么理由非去实体书店不可呢。

近些年国内倒闭了不少很有特色的实体书店,比如风入松、光合作用、学而优、季风书店等等,据工商联书...

Read more

企业真的要培养员工?


  要不要培养员工,本来没什么可讨论的。为了吸引眼球,只好做一回标题党。的确,培养员工几乎成了挂在企业家嘴边的口头禅,成为一个负责任企业头上的花冠。哪个企业敢说不要培养员工,估计会被口水淹死,至少也会被人肉出来示众。

  培养员工,不在言辞在行动。冠冕堂皇的套话,顶不上一点一滴的行动。

  说起培养员工,哪些行为算培养呢,并没有统一的说法。新员工不熟悉操作流程,必须参加技能培训;老员工提拔到管理岗位,需要先读完MBA;外聘瑜伽教练,让大家精神饱满;组织亲子训练营,员工心情舒畅。凡此种种,算不算员工培养呢,往往各执一词。

  德鲁克在《非营利组织的管理》一书中,坦承我们在...

Read more

简单才能极致


  近段时间最火爆的娱乐话题,当属浙江卫视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这个源自荷兰“The Voice of Holland”的音乐真人秀,进入中国后被冠以“大型励志专业音乐评论节目”。一经播出,立即红遍大江南北。节目收视率快速飚升,连续超过4%,在各个电视台惨烈竞争的时代堪称奇迹。节目周末播出,严重影响了影院票房收入,据说院线周末收入平均下降近两成。

  “中国好声音”在众多选秀节目中脱颖而出,叫好又叫座,原因何在呢。据专业人士分析,节目成功是由于好项目、好创意、懂包...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