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改革财税体制”,这一指导意见内含丰富内容,反映科学发展全局的客观需要。
财政是国家政权“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财税问题实质是公共资源配置体系与机制问题,带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联动效应,与公共权力主体的改革息息相关,也和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机制的优化息息相关。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财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一系列成绩,但仍面临未解矛盾的凸显和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我认为当前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重点事项无可回避,必须紧紧抓住:
第一,加快&ldq...
作者文章归档:贾康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要求“加快改革财税体制”,这一指导意见内含丰富内容,反映科学发展全局的客观需要。
财政是国家政权“以政控财、以财行政”的分配体系,财税问题实质是公共资源配置体系与机制问题,带有“牵一发动全身”的联动效应,与公共权力主体的改革息息相关,也和社会整体资源配置机制的优化息息相关。自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我国财税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一系列成绩,但仍面临未解矛盾的凸显和深化改革的重大任务。我认为当前至少有如下三方面的重点事项无可回避,必须紧紧抓住:
第一,加快&ldq...
近日,著名财经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对文化创意产业如何适应“互联网+”这一话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应该以“创新式结合”释放的潜力和活力,为这个问题提供思考框架,创新式结合要做到鼓励创新意识、培育创新机制、防御创新中的风险。
在演讲中,贾康最为核心的观点是“发展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实际上就是要引领越来越成气候的‘移动文化’生活”。而对于“互联网+”和“文化创意产业”应该如何结合的问题,贾康提出这两者的结合应该是一种&ld...
我们今天会议的主题非常重要,是互联网+背景下文创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我作为研究者感觉这个主题明显带有前沿性质,十分需要我们掌握好创新驱动的要领。所以,我在发言中对于文创产业与互联网的创新式结合,谈一些自己的初步看法,向大家请教。
首先,我想谈一下自己怎么看文化创意产业。若干年前,在整个中国经济、社会要升级发展的讨论中,有关部门已经提炼了“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样的概念,而且给出了相关的规划。最开始的权威文件规定的是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后来我注意到在中央有专门的工作会议以后,实际上文化创意产业是可以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放在一个水平面上的。这个“战略性...
我和同道的研究者们,这些年来致力于推进经济学基础理论层面“新供给经济学”框架下的创新,深知已有的研究成果是初步的、不够成熟的(当然,即使被认为较成熟的理论,也不可能完美,一切都在发展中)。真诚希望得到各方的批评指正,欢迎共同深化研究,展开讨论和学术争鸣。然而近日看到的北京大学晏智杰教授发出的批评文章,却是我极不愿意卷入的一种争论状态,甚至可以直率地说,基于晏教授文章的这种“争鸣”,学术含量实在不高,而且必扯入学者应避免牵涉、纠缠的一些其他因素。晏教授可说是前辈,我也理应退避三舍,本不想做回应,然而,形势比人强,这几天来我感受到日渐加强的...
2016年莫干山中青年改革论坛9月24日在浙江省德清县莫干山举办,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1984年莫干山会议代表贾康做了主旨演讲。凤凰网大学问编发此次演讲。以下是全文:
大家好,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新莫干山会议,我们这次会议的主题是聚焦到金融改革和金融创新,利用这个发言机会,先在这方面框架性的勾画一下自己作为研究者的看法。
如果最概括的说,金融改革创新,我认为可以提出六个势在必行。时间关系我只能点到为止,把它排列一下。
第一,在中国实质性推进金融多样化改革势在必行。这个判断隐含的就是中国现在的金融还存在着多样化的不足,存在着过渡垄断,所以有不同概念上的争...
世界的局,中国的坎:历史考验在即,陷阱必须跨越!
——作者题记
中国的发展正日益逼近历史性的考验关口,“中国奇迹”和“中国崩溃”两个极端的看法可以屡屡同时出现于一个“朋友圈”。有无“中国模式”,两方对立的观点已争论若干年,热度不减。与中国必须“过坎儿”的“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相结合,在此,我愿重申过去曾表达过的看法:在核心概念的提炼上,如想一下子把中国的发展说到某个新的模式上,有明显的问题。作为“...
自己作为研究者,对于“产业政策与供给侧改革”这个问题试做基本看法粗线条的勾画。
第一个层面,从审题和定义的角度看供给侧。
一般写论文要有一个导言,或“问题的提出”。把握“产业政策与供给侧改革”的命题,结合现实,我认为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上,需要突破过去曾经认为比较成熟、但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我们已经明显意识到其局限性的“需求管理”的不足,顺理成章地提出要有供给侧的更深入的分析认识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理探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然要汇入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关...
自己作为研究者,对于“产业政策与供给侧改革”这个问题试做基本看法粗线条的勾画。
第一个层面,从审题和定义的角度看供给侧。
一般写论文要有一个导言,或“问题的提出”。把握“产业政策与供给侧改革”的命题,结合现实,我认为在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的创新上,需要突破过去曾经认为比较成熟、但在世界经济危机之后我们已经明显意识到其局限性的“需求管理”的不足,顺理成章地提出要有供给侧的更深入的分析认识和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理探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也必然要汇入整个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关...
「导读」由中国基金报主办的"2016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暨英华榜颁奖盛典"于2016年8月25日在深圳举行。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院长贾康出席并发表了主题演讲《供给侧改革和未来的投资机会》。
大家好。很荣幸能参加今天的论坛。我知道这个单元还有好几位专家发言,我尽量说得简短一些,争取用二十多分钟把基本观点做粗线条的汇报。涉及的主题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研究者也班门弄斧式地汇报一下我怎么看待在结构性改革引领新常态背景之下的投资机遇。
首先,从第一个主题说起。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已经被表述为我们决策层的战略方针,它的背景是在十八大之后,三中、四中、五中全会...
经济发展大的态势,当然要注意它是在十八大之后中央一系列大政方针逐渐清晰化的背景下展开的:三中全会以顶层规划部署了全面改革,四中全会推进到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提出了系统化的发展新理念,这里面至少有这样一些非常重要的关键词——强调“现代国家治理”、“现代市场体系”和“现代财政制度”,这些在三中全会已经明朗化之后,进一步推进到四中全会全面依法治国,其实是解决现代治理概念下“现代政治文明”制度建设的一个全面覆盖框架,进而到五中全会有了系统化的创新发展为第一动力,带出协调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