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根大通的中国战略


中国对摩根大通而言蕴藏着无限机遇”,摩根大通董事长哈里森说。 11月9日,哈里森展开对中国的访问。惜时如金的他,在一周的时间内拜访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大型企业以及官方研究机构,并得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的接见,这一次,哈里森并不是为了签订商业合同或者进行意向性合作而来。 “为了更长远地参与到中国经济增长中来”,哈里森告诉记者,中国市场对摩根大通来说非常重要。 进军中国 摩根大通在中国市场的悠久历史可追溯至20世纪初。1909年,JP摩根担任湖广铁路债券的承销商。1920年代,大通银行在上海和天津开设了办事处,为当地及外国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摩根大通与新中国的关系始于1973年,当时担任大通银行主席的大卫·洛克菲勒带领第一个美国商业代表团访问了中国。大通银行当年就成为中国银行首家美国代理银行,并于1982年成为首家在北京开设办事处的美资银行之一。 2003年10月,摩根大通得到中国证监会批准,取得了QFII资格。这是摩根大通进军中国金融市场的又一重要步骤。 半年前,摩根大通旗下的基金公司摩根富林明与上海国投签署协议,合资成立基金公司。去年底,摩根大通作为商业银行取得了经营人民币业务和外汇兑换牌照,这为其在中国境内开展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各项业务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哈里森向记者指出,摩根大通这样的国际性金融机构能够利用其宝贵经验,帮助中国建立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创新的金融服务行业。他们掌握这个过程所必需的种种工具,例如风险管理方面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对全球范围资本市场的广泛接触,创造分散风险及促进竞争的新型金融市场的第一手资料等。哈里森表示将与中国分享这些财富并将这些工具中国化。 投行业务进入亚太三甲 一段时间以来,摩根大通在中国并不很受关注,无论是商业银行业务还是投资银行业务,尽管它是美国第二大金融机构,综合性金融服务集团的典范。原因何在? 摩根大通副总裁李艳梅告诉记者,摩根大通的商业银行业务主要是批发银行业务,很少做零售银行业务。因为在其经营哲学中,做批发业务更有利于管理。摩根大通在中国也秉承这个原则,因此并没有受到公众的重视。从投资银行业务来说,2000年9月合并以前的JP摩根和大通曼哈顿都是商业银行,尽管JP摩根已经得到美国证监会的特批,可以从事证券业务。合并后的摩根大通的投资银行业务几乎是从零起步,在中国更是如此。 李艳梅告诉记者,经过3年的努力,摩根大通的投行业务已经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在全球投资银行中,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交易量都取得了前五名的成绩,在亚太地区更是进入三甲,在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已经拔得头筹。 仅仅在10月份,摩根大通就在中国内地市场做成了六项业务: 在中国政府海外发行的合计15亿美元的国债中,摩根大通是全球联席账簿管理人之一; 中国电信在以近800亿人民币从母公司收购六省市网络资产的项目中,摩根大通是独立财务顾问; 中海油签署了收购澳大利亚的Gorgon项目 估计金额3亿美元。摩根大通是财务顾问之一; 中信国际金融发行的1.8亿美元可转债项目,摩根大通是独立账簿管理人及全球联席协调人; 中旅国际投资发行的1.5亿美元可转债项目,摩根大通是独立账簿管理人及独立全球协调人; 在摩托罗拉对中兴通信芯片厂的收购中,摩根大通担任摩托罗拉的财务顾问。 一个月就做了六项,还不算成功?李艳梅反问。 招揽高级人才 摩根大通以中国市场为战略性发展重点,有超过1/3的亚洲员工派驻在大中华地区。 过去的一年中,摩根大通加大了中国区的力量,从其他机构挖来了几位在业内颇有影响的投行人才。 3月3日,摩根大通委任李小加为摩根大通中国区主席及行政总裁。在加盟摩根大通前,李小加从1999年起担任美林中国区的董事总经理兼总裁。李小加将与大中华区营运委员会主席朱德淼及大中华区营运总裁霍康密切合作。摩根大通亚太区主席白瑞甫表示:“李小加将会投入发展投资银行业务;朱德淼将继续发展大中华区的主要客户关系网络、拓展策略性方案及其它业务机遇;而霍康将继续负责中国区的日常运作。” 摩根大通还挖来了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负责中国企业兼并部门的前高级副总裁孟亮、里昂证券前电信研究主管李裕生、东方惠嘉证券公司专门研究中国石化和其它内地股票的前分析师李明。 混业优势 2000年9月,大通曼哈顿与JP摩根合并,组建了美国第二大金融机构摩根大通。 对于两大机构整合的经验,哈里森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指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投资银行盈利的最佳因素和一个商业银行盈利的最佳因素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为客户创造出最高的价值。在先进的金融环境中间,要想成功的话,必须具有巨大的规模,而且在你所从事的各个领域中必须具有重要的领导地位,这两个是成功的关键。作为整合以后的银行,摩根大通在规模方面、在各个重要的产品的领导地位上面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这才是我们成功的保证。经营的规模以及在各个主要产品之间的领导地位是一个成功的基础,然后通过这样一种整合性的平台,一体化及立体化地向我们的客户提供全方位全产品方面的服务,这样才能提供最佳的竞争优势。” 李艳梅告诉记者,摩根大通秉承着全球一盘棋的策略,利用综合性金融控股的优势,在全球每一个地方都全方位地开展业务,在中国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