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期货男人》连载 19


19
 
    魏莱所在的期货公司开会,魏莱被老总特邀参加这个会议。他不明就里,就参加了他们的会议。
  “大家没有什么例外。我们今年的目标是冲击全国前十名,要实现这个目标,公司每一个人都要真刀真枪地干。老总每年开发两千万客户。副总至少要开发五百万元的客户,部门经理至少要开发二百万元。其他工作人员至少要开发三十万元。这是死任务,每个人都要完成的任务。
  “为了落实目标,公司每个人都要签责任书。谁都不能例外。如果完不成,就不要占着一个位子,我看,完不成任务的人,最好是自动离开。”
  “我可以负责地告诉大家,公司的风险管理已经非常成熟,大家不用担心,每个人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好客户开发工作就行了,要做得专业,就要下苦功夫,没有苦功夫是干不成大事的。”
  “另外,我还要宣布一条纪律,从今天起,停止在餐馆的签单。除了我以外,所有的人每天早晨都要打卡。所有的部门经理都要考核业绩,副总经理和总助的业绩也要考核,不能达标的,就下来。让能力更强的人来干。深圳的能人很多。深圳就是这样,没有什么例外。”
  老总讲话,指手划脚,唾沫横飞,下面有几位经理灰头狗脸,气氛有些紧张,场面很不好看。
 
 
  手机响了,魏莱到走道接电话。
  “魏先生,您好!”
  “你好,请问你是?”
  “马龙,我是马龙,保险公司业务员。”
  “马先生,我坦率地告诉你,我可不想买保险,也不想浪费时间。”
  “魏先生,象您这么有成就的专业人士,一定对保险有自己独到的认识,如果您有空,我希望当面向您请教一些金融问题。”
  “不敢,不敢。”
  “您看您最近是否有时间?”
  “最近可能没有时间。”
  “今天您有空吗?我是说今天晚上,对,今天晚上怎么样?”
  这个叫马龙的小伙子已经是第N次打魏莱的手机了,如果不给他一点时间,他还会纠缠不休,魏莱决定快刀斩乱麻,见他一次,免得他以后再来电话骚扰。想到这里,魏莱就答应见一次面。
  “今天晚上,好吧。”
  “今天晚上七点,在彩田南路的上岛咖啡屋。”
  “彩田南路的上岛咖啡屋?”
  “就是社保大厦后面的那间咖啡屋。”
  “知道了,那咱们晚上见。”
 
 
  大约六点半,到了吃晚饭时间。
  “您好,魏先生。”
  “你好,请坐。”
  “我们已经多次电话联系了,您工作很忙的,今天能见到您,真的很高兴。”
  “你们做保险的人可真的是很执着,很专业。”魏莱说。
  “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为客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专业化的服务?怎么个专业法?”魏莱问。
  “魏先生,假定一个人一年赚5万元,在他的一生中,工作时间是35年,那么,他一辈子可以赚175万元。那么,留住这笔财产最好的方法就是购买人寿保险。”
  “真的吗?赚的钱如果全留下来,那他吃什么喝什么?”
  “真的。买保险啊太好了。”
  “看来,保险还真的是很伟大。”
  “魏先生,您看,一个人一生要死两次。”
  “此话怎讲?”
  “一次是退休时在经济上的死亡。”
  “另外一次呢?”
  “另一次是撒手人间时在生理上的死亡。”
  “真羡慕你们,保险公司业务员什么都明白,看来你们真的是很专业。”
  “魏先生过奖了。”
  “不过,我这样一个没有工作,没有职业的人,按照你们的说法,已经死了一次了,我在经济上已经死亡了;现在就等待第二次死亡,也就是生理上的死亡。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我这样的人买保险还有什么意义?”
  “魏先生真的很幽默。”
  “我可不是在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是事实。”
  “您真的没有工作?”
  “我的工作可以说不是工作。”
  “可是,朋友介绍说,您很善于经营,很善于投资。”
  “我就炒点股票、外汇、期货什么的。不是你们心目中的正当职业,属于下九流,下三滥,是不入流的行当。不登大雅之堂,用一句老话说,叫做狗肉上不了正席。”
  “魏先生说话真的很风趣。”
  “你说说,我这门子事算是正当职业吗?”
  “我们的职业分类表里好象没有。”
  “职业表里没有?我建议你们老总把它补上去。”魏莱顿了一下,看着这个叫马龙的年轻人。
  “在我们国家,象您这样专门从事证券、外汇和期货投资的人暂时不多,公司可能列为其他职业了。”
  “看来,你们公司还真的不是特别专业,我可是听说别的公司已经把我们这号人专门列上去了。你要知道,中国有将近八千万股民,三十多万期民,二十多万炒外汇的人。干这一行的人还是不少的。所以,我建议你们也要专门列上去,今后干这一行的人会越来越多。记住,今后干这一行的人会越来越多!这是一个朝阳产业。”
  “哎,魏先生,听您口音好象是北方人?”
  “你比我更幽默,相对广东人,谁敢说自己不是北方人?”
  “您老家在哪里?”
  “山东,新疆,不,上海,重庆,湖北,海南,北京,现在是广东。我基本上算是一个走江湖的人。”
  “这么多地方?”
  “祖籍山东梁山水泊一带,生在内蒙,长山东,在上海上学,曾流浪重庆,河南,湖北,海南,北京,上海等地,现在暂时就落草深圳这旮旯。”
  “魏先生真是经历丰富。”
  “你呢?”
  “我是重庆人,生在重庆,长在重庆,上大学也在重庆,来深圳还不到一年。”
  “大学毕业,从事销售,年轻有为,今后前景一定非常光明,前途无量啊!”魏莱对眼前的这位保险推销员不禁有几分好奇。
  “魏先生过奖了,在保险行业,我一定会好好干。”
 
  “你刚才说只有购买人寿保险才能保住一个人的财富,是吗?”
  “是的。”马龙非常坚定地回答。
  “不过,我要告诉你。什么事情都不是绝对的。”
  “我们的话术是针对一般人而言的。魏先生,一看您就不是一般的人。所以,在您面前,我真的还不知道怎么跟您谈保险。”
  “别客气。你刚才说什么?
  “没说什么,对,话术。”
  “还有‘话术’?听起来总让人觉得怪怪的。”
  “就是保险公司编的一套说法。”
  “有意思。话术。不是骗术吧?”他调侃。
  “您真会开玩笑。”
  “话术,滑稽,我这个人孤陋寡闻,第一次听说还有这么一个词,马上就让我联想到骗术。话术、骗术,骗术、话术。”
  “哈哈哈……”
  “哈哈哈……”
  这两个人笑得前仰后合,在咖啡屋显得与众不同。许多人把眼光都投向他们,这让马龙感到一些尴尬,魏莱倒一点都不觉得。
  “魏先生,在深圳这个地方,新鲜名词还是挺多的。”
  “还有什么新名词?”
  “我说不上,不过,我们经理知道很多。”
  魏莱知道,这马龙显然是一个新手。自己做业务还把经理抬出来,做销售还嫩了一点。
  “按照你们伟大的话术,我这个在经济上没有固定来源的人,还有资格买你们伟大的保险吗?”
  “魏先生真会开玩笑。”
  “不是开玩笑,这是一个严肃的商业问题,也是一个实际问题。一个人在经济上已经被宣告死亡了,他应该是不够资格购买保险的。对吧?”魏莱一脸严肃。
  “魏先生,我知道您是一个成功的投资者。您看,能不能这样?”
  “怎么样?”
  “您就找一家证券公司或者什么公司挂靠一下?然后,按照一般白领或者高级管理人员的标准购买一份保险。”
  “使不得。我这个人比较较真,干什么就是干什么,不想去挂靠谁。我唯一的职业就是自个儿投资期货,记住,是期货,不是证券,期货跟证券是两码事。我就吃这碗饭,对别的东西不感兴趣。也不想没事找事,去挂靠谁,寄人篱下。”
  “那我回去请教一下公司的专家。”
  “外国人连脸蛋、嗓子、牙齿、手、手指、屁股、大腿,小腿,脚,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以上保险,按照你们伟大的职业分类标准,我这个大活人还没有资格参加保险。看来,不是我不愿意买你们伟大的保险,是你们还没有搞清楚什么叫保险。这样吧,等你们搞清楚以后再来找我吧。”
  ……
  “朋友,我不懂你们伟大的话术,对保险,我是外行,但是,我只知道一点,你们伟大的保险行业要发展,应该坚持一条伟大的真理。”说到这里,魏莱停下来,不说了。
  马龙聚精会神听他的下文。
  魏莱喝了一口咖啡,接着说:“我看啦,保险行业要发展,应该坚持一条伟大的真理,那就是:以人为本,与时俱进。”
  手机响了,魏莱接一个电话。
  “我在彩田南路的咖啡屋,你过来吧!”
马龙觉得是结束谈话的时候了,就向服务员招手:“买单!”
  魏莱说:“咱们AA制,谁也不欠谁的情,OK?”
  服务员告诉魏莱:“一共是八十元。”
  魏莱掏出四十元,马龙也掏出四十元。
  买完单,该说再见了。
  魏莱伸出手,与马龙握手告别。
  马龙礼让魏莱,让他先走,魏莱说马上还有一位朋友过来,要在这里再等一会。
  马龙向魏莱招手,然后头也不回地离开了。他一定在骂魏莱,不买保险也就罢了,还他妈的教训挖苦讽刺别人一顿。
  马龙不明白。
 
  魏莱觉得这小子还太嫩。
  看来,马翡翠马黄是对的。马黄比马龙要强百倍,那是一根老油条。马黄说过,大钱已经投在这座城市,它们是冲着高额利润来的。他们已经投钱了,他们必须收回投资,还要有利润。房地产,投了多少亿?几百亿,上千亿。究竟投了多少,只有天知道。你,一个外地人,什么也没有,你就想什么都享受到?这里没有属于你的房子,没有属于你的工作,没有属于你的人脉,也没有属于你的尊严。你必须仰视一切人。他们比你先来,他们有钱。为什么?为什么?因为,因为这里属于他们,因为这里有属于他们的房子,这里有属于他们的工作,这里有属于他们的人脉,这里还有属于他们的尊严。
  其实,魏莱已经为自己买了一种意外险。君安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一共买了一百份,据说,如果乘飞机发生意外,最多可以获得500万元赔付。刚才那个电话就是对方说要给他送保单。至于其他的险种,他会根据需要分别买一些。在马龙走后大约十分钟,那个业务员小刘就把保单送到魏莱的手上。
  回到住地,魏莱把保险合同放进文件夹。
  魏莱深圳契约编号:07
  契约名称:保险合同
 
  然后,开始写日记:
  今天和一位保险业务员交谈。感谢他教给我一个名词,“在经济上的死亡。”这是在一个人还活着的时候发生的。
  对于我来说,这还是一个新名词。可是,我承认,曾经也有过“在经济上死亡的感觉。”在不停地找工作换工作的时候,我就有这种感觉。在这个世界,有多少人正面临着经济上的死亡。
一个伟大的名词,出自一个稚嫩的保险业务员之口,比一流经济学家的研究成果还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