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些日子电视直播超女总决赛的时候,我哥们胡吗个作为评委的代表人模狗样地出现在屏幕上。夹在一群祖国文艺界的镜头油子中间,吗个竭尽全力地让自己一本正经起来,运足了内力让头顶蒸腾出一团名为“严肃”的黑气。但是不管怎样,自成一体的胡吗个始终和他周围的哪些文艺油子们显得格格不入,尤其是当主持人走到他面前,称他“胡老师”的时候,他露出了一种既在场又不在场的怪异表情。听到“胡老师”三个字我乐翻了,立即给他发了一个短信,连呼三声“胡老师”,结果这厮居然在无情的摄像机魔爪的蹂躏之下给我回了短信。他那个既在场又不在场,融惶恐与忽悠、顺从与揶揄为一体的怪异表情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我个人以为,这是对文艺界互称“老师”这股莫名其妙的歪风的最佳破解方案之一。
教师这个职业比较倒霉,“先生”、“师长”、“师傅”等等这些古时候关于老师的称谓现如今都被其他人群打劫了,“老师”这个现代社会以来的称谓也已经保不住自己的地盘了。大概是从我们这茬人上中学的时候开始起,电视上就出现了跟教书这个行当八竿子打不着的一堆主持人互称“老师”的场面,最典型的当属“教”大家如何在中年以后保持“动物世界”里的兽性的“赵老师”。后来“老师”的用法越来越活泛,开始成为非体力劳动领域里“师傅”二字的替代品,甭管他人品如何,只要是个码字的、吊嗓子的、搞设计的、对着镜头耍宝的,都可以称他为“老师”,但凡娱乐圈、传媒圈、广告圈有聚会,就会见到周星驰《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天外飞仙”解剖大会上大家拱手互称“大夫”一样的胜景:所有人都肉麻兮兮地把“老师”两个字和媚眼、唾沫星子和红包一起乱扔,一砸一个准儿。再后来,可了不得了,是个人都“老师”了。
互联网泡沫时期我曾经在中关村的一个网络公司混过,那个公司大概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经济先锋性,公司内部所有人,包括一位看大门的老大爷,都互称“老师”,只有我一个例外,可能是因为我看上去实在是和人模狗样的“老师”这个称谓差得太远了。阴差阳错的是,我从这个公司出来以后,真的去大学做了老师。还有一次更让我犯晕的,我原来认识的一个烂仔小兄弟近年来放下砍刀立志养家糊口,做了某娱乐场所的“爸爸桑”,我去他那里找他的时候,发现他的所有下属和客人都叫他“老师”,他见我诧异,解释说:“这是行业特殊性的需要嘛,把我喊成老师,我的下属们自然就是学生妹了……”我们以前的概念里,老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现在满大街飞舞的“老师”头衔其忽悠的方向大多和“传道、授业、解惑”背道而驰,直奔“传谣、授精、解衣”而去。
“老师”这称呼被文艺界“搞臭”之后,真的老师们,尤其是大学里的教师,被迫顶上了级别被哄抬起来的更沉重的一顶花翎子——“教授”。以前的大学教师也被社会各界直呼为“老师”,没有职称的区分和极度装蛋的“精英意识”,充满随意感和亲和力,现在只要走出大学校门,甭管你在学校里到底是助教、讲师、副教授还是管学工管教务管澡堂子的,所有人都会叫你“教授”。这对于那些真的已经一路PK到了教授头衔的教师来说,虽说谄媚了一点,但多少还能接受,可对于我这样的离“教授”二字还隔着一个不可逾越的“副”字的青年教师来说,每每听到别人叫自己“教授”,都觉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大有被人陷于不义之地的恐慌感。开篇时我提到我给胡吗个恶心吧唧地发了个“胡老师”的短信,这厮回我的就是一个更恶心吧唧的“胡教授”。呜呼,“老师”被人糟蹋了,“教授”太滥竽充数了,我到底该拿什么来让你们称呼我,我的酷爱名不副实的称谓的同胞们?
教师这个职业比较倒霉,“先生”、“师长”、“师傅”等等这些古时候关于老师的称谓现如今都被其他人群打劫了,“老师”这个现代社会以来的称谓也已经保不住自己的地盘了。大概是从我们这茬人上中学的时候开始起,电视上就出现了跟教书这个行当八竿子打不着的一堆主持人互称“老师”的场面,最典型的当属“教”大家如何在中年以后保持“动物世界”里的兽性的“赵老师”。后来“老师”的用法越来越活泛,开始成为非体力劳动领域里“师傅”二字的替代品,甭管他人品如何,只要是个码字的、吊嗓子的、搞设计的、对着镜头耍宝的,都可以称他为“老师”,但凡娱乐圈、传媒圈、广告圈有聚会,就会见到周星驰《大内密探零零发》里“天外飞仙”解剖大会上大家拱手互称“大夫”一样的胜景:所有人都肉麻兮兮地把“老师”两个字和媚眼、唾沫星子和红包一起乱扔,一砸一个准儿。再后来,可了不得了,是个人都“老师”了。
互联网泡沫时期我曾经在中关村的一个网络公司混过,那个公司大概是为了炫耀自己的知识经济先锋性,公司内部所有人,包括一位看大门的老大爷,都互称“老师”,只有我一个例外,可能是因为我看上去实在是和人模狗样的“老师”这个称谓差得太远了。阴差阳错的是,我从这个公司出来以后,真的去大学做了老师。还有一次更让我犯晕的,我原来认识的一个烂仔小兄弟近年来放下砍刀立志养家糊口,做了某娱乐场所的“爸爸桑”,我去他那里找他的时候,发现他的所有下属和客人都叫他“老师”,他见我诧异,解释说:“这是行业特殊性的需要嘛,把我喊成老师,我的下属们自然就是学生妹了……”我们以前的概念里,老师的职能是“传道、授业、解惑”,可现在满大街飞舞的“老师”头衔其忽悠的方向大多和“传道、授业、解惑”背道而驰,直奔“传谣、授精、解衣”而去。
“老师”这称呼被文艺界“搞臭”之后,真的老师们,尤其是大学里的教师,被迫顶上了级别被哄抬起来的更沉重的一顶花翎子——“教授”。以前的大学教师也被社会各界直呼为“老师”,没有职称的区分和极度装蛋的“精英意识”,充满随意感和亲和力,现在只要走出大学校门,甭管你在学校里到底是助教、讲师、副教授还是管学工管教务管澡堂子的,所有人都会叫你“教授”。这对于那些真的已经一路PK到了教授头衔的教师来说,虽说谄媚了一点,但多少还能接受,可对于我这样的离“教授”二字还隔着一个不可逾越的“副”字的青年教师来说,每每听到别人叫自己“教授”,都觉得浑身直起鸡皮疙瘩,大有被人陷于不义之地的恐慌感。开篇时我提到我给胡吗个恶心吧唧地发了个“胡老师”的短信,这厮回我的就是一个更恶心吧唧的“胡教授”。呜呼,“老师”被人糟蹋了,“教授”太滥竽充数了,我到底该拿什么来让你们称呼我,我的酷爱名不副实的称谓的同胞们?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