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伯南克是泡沫杀手吗?


本·伯南克是泡沫杀手吗?

 

    如果参议院举手通过,那么,本·伯南克是侯任美联储主席,到200621日,他就可以坐上FED主席的宝座。但是,美国一些经济金融资深评论员对这个伯南克博士有一些非议。对于远在中国的美联储观察家来说,与其在一旁看热闹,还不如好好研究一下这些有见地的评论。

最近,读Mark Weisbrot的“伯南克的泡沫即将爆破”(Bursting Bernankes BubbleOctober 31, 2005)和美国经济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Economic and Policy Research (CEPR))的“泡沫会妨碍伯南克吗?”(Do Bubbles Bother Bernanke?),以及Bill Fleckenstein的妙文“泡沫先生会(不会)处理住房自动提款机”(Mr. Bubble should (but wont) tackle the housing ATM)。收获非常多。

Mark Weisbrot提出了几个敏感问题:第一,联邦政府的债务总量占GDP的比例已经达到67.5%。第二,格林斯潘曾经怂容美国股市的非理性繁荣(“irrational exuberance”)持续数年,结果,IT行业表面繁荣,在最火暴的时期,美国股市虚增财富接近8万亿美圆,但是,由于股市泡沫失去控制,少数人操纵市场,股市泡沫破灭,导致数以百万计的美国人失去养老金。第三,自2001年以来,格林斯潘又开始通过房地产泡沫来拉动经济复苏,结果,现在的财富又虚增了5万亿美圆,格林斯潘所领导的FED无疑是房地产泡沫的制造者和助推者。但是,最近,格林斯潘快要引退了,他却开始大谈特谈房地产泡沫问题。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旦房地产泡沫破灭,又不知道会有多少美国人失去他们的养老金。第四,美联储认为遏制资产价格泡沫不是它的责任。格林斯潘是这么看的,他巧妙地利用资产泡沫来制造虚假的繁荣。现在,即将上任的伯南克也这么看。他认为美联储对资产市场泡沫的爆破并不承担责任(Ben Bernanke doesn’t see bursting asset-market bubbles as the Fed’s responsibility)。根据美国的相关法律,美联储的确没有这个责任。第五,谁来警告市场参与者。既然法律并没有要求美联储承担资产价格爆破的责任,是不是就意味着美联储可以不管这个问题了呢?完全不是,因为资产价格泡沫会引发恶性通货膨胀,这是中央银行的职责。所以,美联储必须警告市场,让人们对价格泡沫保持清醒的头脑。这件事只有中央银行有条件做,如果中央银行不做,就是失职。但是,目前的情况恰恰相反,中央银行却在利用这种泡沫达到自己的目的。格林斯潘过去是这么干的,新上任的伯南克也准备这么干下去。

 

住房问题专家认为美国的房地产泡沫已经非常严重,接近崩溃的边缘,他们的依据是:第一,住房销售价格与租金之间的比例大扩大,而且已经超过警戒线。如果说住房价格的上升是由基本面引起的,那么,住房价格的上升应该伴随着房租一起上升。但是,自1997年以来,住房价格的上升幅度比房租上升幅度高51%。第二,住房开工率急剧上升。在2002年以来,美国的住房开工率比此前17年高40%,这并不是说美国的人口增长率有这么高。而且美国的“婴儿潮”(baby boom)时期出生的人口组成家庭的高峰期是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初期。第三,储蓄急剧下降,并且,这是由住房的财富效应所引发的。在1997年以前,住房的财富效应对储蓄的影响非常小,但是,在1997年之后,住房的财富效应逐渐增长,住房的财富效应超过通货膨胀率,并对储蓄产生明显的影响,2005年美国储蓄急剧下降。

200510月,格林斯潘已经发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警告,他说:在美国,并不存在一个全国性的住房泡沫,不过,某些地区有泡沫。如果这些地方的泡沫破灭,一些借款人和贷款人将遭受巨大的损失。尤其是那些用可调整利率(ARM)方式取得贷款的购房者,他们将承受巨大的风险,他们会因为加息而无力偿还本息。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住房泡沫已经形成,而且即将破灭,其危害甚于股市泡沫破灭造成的破坏。经济学家Dean Baker 指出:“如果美联储听任房地产泡沫继续膨胀,那么最终将是数百万美国家庭来承担这个代价。”

但是,伯南克并不这么看。他认为,美国住房价格在过去两年上升25%以上,是对经济基本面的反应——经济持续增长,就业增加以及新家庭的增加。

Nell Henderson在“不存在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问题”(Theres No Housing Bubble to Go Bust)一文中写道:伯南克的这个解释是欠客观的。在参议院讨论他的提名时,伯南克很可能受到大多数议员的严厉质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