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乔云华曾作《地狱门前》,像是在用一把锐利的手术刀,精心地剖析着李真这个贪官的死灵魂,提供人们全方位的研究与思考。可以从中领悟到,反贪若要成功,需要政治体制的改革,需要制度的建立健全,需要党内党外的监督,需要官员的自律,需要对贪官强有力的惩处,这方方面面是廉政建设的一个系统工程,是缺一不可的一个整体。但对官员个人来说,自律无疑是第一位的,是抵御贪心的第一道防线。在权力场上,四面诱惑,放养好自己的心实在重要。
心是需要放养的,可称之为“牧心”。“牧心”之说,来自“牧牛”的启发。小时在农村,常常可以看到这样的一幅牧牛图。一个牧童,坐在牛背上,一手牵着牛绳,一手拿着柳条。牛一边走着,一边啃着路边的草。如发现牛伸长脖子,有吃地边青苗的企图,牧童就会牵一下牛绳,或用柳条抽一下牛脖子,或用双脚敲一下牛肚子,以示警告。牛得到警告,就会乖乖地吃草,不谋他图。如果牧童偷玩,悄悄溜下牛背,牛就会被青苗诱惑,到地里偷吃几口。如果没有人咋唬,没有鞭子抽来,就会放胆大嚼起来。可见牛是要靠人来放养的,牛不牧,必吃了庄稼。如果牛能自觉安于吃草,知青苗味美而不贪,何必还要人放牧呢?
将牧牛喻作牧心,真是妙不可言。其妙,在于形象生动,在于道理的深入浅出。牧牛与牧心,事不同而理相近。牧牛为防牛贪吃,牧心为防官贪心。知牧牛之理,就明牧心之道。细究起来,可以更深地悟得三点:其一,贪欲是人性的固有,犹如牛爱吃青苗。因此一个人做了官,就要注意放养好自己的心,如果放任不牧,就会像牛偷吃了青苗。其二,牧心如牧牛,关键在一个“牧”字。牧就是既定,就是限制,就是取之有道,得之应该。牧就是牧着,立足当下,从现在做起,始终如一,不可松懈。这样才能在诱惑面前不乱心志,不开贪戒。何况牛贪吃了可以牵回来,人贪心了往往很难回头。谚语也说,“人心不足蛇呑象”,贪戒一开,如箭脱弓,难以复还。进了地狱之门的贪官李真,何不是始于贪心的细浪,覆没于贪心的狂潮。其三,牧牛靠牛绳牵着,牧心也须靠“绳”牵着。这根绳,就是政德之绳。这政德之绳,由做人的良知和为官的道理搓就的,是现在人们常说的,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有了这根绳,将心系着,好生牧着,就会安分正行,清廉为官,这民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