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花絮
上任后的第二把火,烧出了一份通报批评,使我面子上很过不去。但是,其中也有小小的乐趣。
县委书记看了看他说:又翘尾巴了。
乐趣只能带来淡淡的一笑,决不敢狂笑。因为通过2004年的护林防火,给我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课题: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动群众?
我记得很清楚,10年前任副乡长时,修一条乡村道路,乡党委政府一研究,水泥路面由党委政府负责,路基由各行政村负责。任务一安排,几千名群众在冬季奋斗在第一线。我当时看到这种情景时,感到人民群众真正是历史的创造者。可是,现在的广大农民最讲实惠。你让他干活,首先讲的是要钱。这当然符合市场规律。目前最大的问题是,乡政府没有钱,但事关群众利益的事还需要办,怎么办?在市场条件下,林县的红旗渠能否修起来,还是一个问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弘扬红旗渠精神,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由此又想到小时候看的电影:战士们为了护住一面旗子,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当时从内心发问:值得吗?这些人太傻了。现在我明白了: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面对萌动的农民,我们更应该高高地竖起一面鲜红的旗帜:我们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党组织是为广大农民服务的组织,我们的农民是共和国的主人。有了这样的旗帜,才能很好地教育农民,才能真正地凝聚广大农民,才能有力地号召农民。现在发动广大农民难,不正是因为树立这样的旗帜难吗?树立旗帜最大的难点在于,乡村干部有口号,无措施;台上一个样,台下一个样;言行不一,口心不一。虽然我们苦口婆心地讲了许多,百姓用一句话给否定了:“满口仁义道德,满肚子男盗女娼”。这话是太偏激了,太难听了。但是,我们想,如果像焦裕禄、孔繁森那样去做,百姓还会这样骂我们吗?去私心换公心,去索取换奉献,去独断换民主,去权力换服务,去特权换公平,我们号召农民的旗帜就会高高飘扬在热土之上,蓝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