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6年的公私合营和工资改革
我家旁边有一家私营针织厂在这年公私合营了。这年如果有锣鼓声,那么多半是因为公私合营了。这年的木牌销路很好,大家换成“地方国营某某厂”或者“国营某某厂”。
公私合营是指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分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8岁的我平时只有很少零钱,除了买点心外,主要的消费是看连环画。那时有不少连环画摊,一分钱可以看两本,但是每本连环画都是经过加工的,两头都加了一叠旧报纸,因此原来的一本连环画可以分成若干本。连环画是我那时最好的老师,它给了我许多的知识和营养,其内容包括古今中外的百科全书。
人们的生活没有大的差别,从衣食住行来看,衣着基本是没有分别的,每月的房租在10元以下,人们几乎没有旅游的念头,生活水平的高底体现在吃,工资收入高的人可以经常买熟菜喝酒,抽较好的烟。我家附近有个工人是高工资,每顿必定要“五加皮”、“绿豆烧”相伴。
楼下租住的还有一家户主是海员的家庭,海员是在光华轮上做的,光华轮是因为接当年受印度尼西亚迫害的华侨回国而闻名的,他们家有7个子女。
我从小吃惯了大肠面,因为租借我家楼下后厢房的人家开了面店,他们每天早上会送上来一碗大肠面抵作房租,大肠是红烧的面浇头。由于这个幼年的习惯,现在我有机会吃面时也会优先选择大肠面。
最初的一百元人民币后来改称为一分钱,这一分钱可以买的东西也真不少,在菜场上买菜都是以分计的。因此,看连环画在那时还应是精神生活的高消费了。
1956年6月,国务院通过《关于工资改革的决定》。在此之前的
半个世纪以后,我国生产关系的问题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我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创新是目前“中国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一个木桶再大,容量也是有限的。如果木桶的木板都一样高,那么装水的最大容量也是清楚的。在管理上,我们假设木桶周围的木板不是一样高的,那么木桶的装水量就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就算其他的木板都很高,就是因为有一块短木板的存在,而使其他长木板的意义全部丧失。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看作是“中国木桶”,我们要寻找出“中国木桶”的最短木板,而且要让它长高。我认为最短的木板一定是在最基础、最重要的地方。整个社会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组成的,经济是个基础,它决定上层建筑。当然,上层建筑也是有反作用力的。在经济基础里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再细分一下,有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资料、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分配关系。因为生产力是客观的,看来要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中找问题了,因为它是决定人们在生产中的相互关系和分配关系的基础。
我们再把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看作一个木桶,从而再来寻找其中最短的一快木板。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发展经济取代政治挂帅而被提到首位,使几十年积累的能量释放了出来。现在,进一步的发展又需要推出一个首位问题。放眼全球,现在已经没有纯粹的公有制和纯粹的私有制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正在进行对流,我们需要的是一种创新。我们要避免贫富悬殊,我们要避免急功近利,我们要保护自己的环境,我们要良性而持续的发展。 我认为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创新是目前“中国木桶”最短的一块木板。
我国的性质决定了国有经济实质上是全民所有制经济、国有企业实质上是全民所有制企业、国有股实质上是民有股。生产关系是社会形态的基础,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全民所有制是我国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基础。在条件尚未成熟的时候,我国的全民所有制暂且采取国家资本主义的形式代行。所以,我国的国家所有制其实是代替全民所有制。以上都是我国经济的基本情况,但是,我认为最基本的情况也就是最有可能被忽视的情况。举例说,国有资产的管理其实是全民资产的管理,有关的立法、执法都应该体现这一点。
国有企业是不能随意开展经营者持股的(而且也不符合国外MBO的原意),国有资产的流失就是全民资产的流失。作为全民的资产,还不是国家的资产,更不是国有企业的资产。因此,作为全民载体的企业职工完全应该在股份公司中的国有股中占有一席之地。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的形态是由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构成的,而经济基础是决定上层建筑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经济基础的两大组成部分,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重要反作用力。当前,生产力的变革极其活跃,起着主导地位,但生产关系方面的研究也应重视。 在生产关系方面,主要是产权关系、劳资关系和分配关系,而三者之间是有联系的。在产权方面,当代资本主义在坚持私有制不变的前提下,对财产所有形式进行了调整,出现了所谓资本社会化的趋势。在劳资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不损害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包括容许部分工人参加企业管理等多种形式改善劳资关系,缓和阶级矛盾。在分配关系上,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坚持以剥削为特征的按资分配的前提下对收入分配政策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如美国的管理层和职工持股ESOP即employee stock ownership plan。ESOP的对象包括绝大部分职工,强调职工对公司利益的长期分享,由企业主或公司无偿捐赠送。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关系诸方面的这些调整措施在一定程度上适应和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对维护上层建筑起到了一定作用。
在产权方面看,近年来,我国企业实行了政企分开,清除了行政干预,然而谁代表所有者的问题不够清晰。以前,全民所有制的概念比较模糊;现在,国家所有制如何在企业得到最有效的体现仍然是值得研究的;在股份制改制时,国有资产转为“国有法人股”还是“国家股”也值得商榷;从劳动者的角度看,劳动者既是“全民”的一部分,又在创造价值中起一定作用,他们在所有制上的地位如何体现是很重要的。
从理论上看,劳动价值论和资本价值论都不应偏废,谁投资谁固然拥有产权,然而与劳动结合的资本增值超过没有劳动介入的投资,说明劳动价值论中仍有合理的因素,劳动毕竟能够创造一部分价值,这就应该在产权界定中予以体现;劳动创造价值毕竟在资本出现以前就已存在,这在产权清晰的要求中也应体现。
从劳资方面看,在美国通用公司,从上到下都直呼其名,大家绝无尊卑之分,互相之间关系融洽、亲切。公司最高首脑欢迎职工随时进入他的办公室反映情况,并对职工的来信来访进行妥善处理。公司还每年至少召开一次全员自由讨论会,职工在公司感到生活在大家庭中,心情非常舒畅。
从分配方面看,一些地方已经颁布了职工持股条例,然而,在全局没有系统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在各地和各企业又规定不一甚至互相矛盾,还存在一些问题。有的企业职工持股平均化,和原来的机制没有差别;有的是强制性,引起职工反感;有的处理福利化,起不到应有作用;有的行为短期化,如上市公司原来的职工内部股。在多数企业里,职工股金都作为企业的增量资金,没有涉及存量资产,这就限制了职工股在企业股权结构中的比重。有的企业只对从事复杂劳动的职工给予干股,这些做法都有不妥。
我认为,如果把一部分国有股转为职工股,就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创新,就能够推动生产关系的改革,进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在会上作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
这年的第29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是根据凡尔纳同名小说改编的《80天环游地球》。
麻省理工学院的林肯实验室在1956年研制成功一台并不知名的计算机,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对它已经没有太深的印象了。然而40多年后,它的名字再次回响在人们的耳际,这就是TX-0。TX-0是第一台可程控的通用计算机,它不使用电子管而使用晶体管
(时代录音)1956年的一首歌:“多么好啊,多么好。五年计划,四年就完成了,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