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正题之前,我先把2001年写的一篇“小说”《红色的海水》放在这里,因为内容有点长,而本人舍不得删除,所以您完全可以省略不读这个“小说”:
上 篇
在很远很远的大海边上,住着一户鱼民,男人每天都去出海,女人在家织网,他们有四个孩子,最大的有十岁,最小的只有三四岁。
每天太阳还没有出来,丈夫就早已从女人的身边爬起来,看了看身边还在梦乡里的女人,再给在睡梦里也不老实的孩子们塞紧被子。然后戴上毡笠,拿起了鱼具,就出海了。
这是一个不到四十岁的汉子,然而残酷的大海,却早已给了他一副结实的身骨和沧桑的面孔,黑红的脸堂,健壮的肌肉,裸露着的上身,在太阳的照射下,泛着青紫的光。
他在大海里娴熟的撒下网,然后再收上缆绳来,每当他收上的鱼网是沉重的时候,他的心情就会很轻松,他知道他的每一网下去,都在收获这一家人的温饱,他几个可爱的孩子们的希望。
等到了下午,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他的小船就傍岸了,一群交易的商人早已等在岸边。不用多说什么,一切都是墨守成规的行为,简单地谈价,然后付款,买卖双方欢快地笑着,笑声在飘荡到养育着他们的那辽阔的大海里……等到丈夫推门进来的时候,在昏暗的麻油灯下等待着的妻子,就会麻利地从丈夫的肩上接过一小袋米和菜来。
水早已烧了几个开,米放下去,很快就熟了。早已饥肠轳轳的孩子们,头也不抬地把妈妈给盛的一大碗米饭,几下子拔拉进肚子里去。丈夫通常都会喝几盅劣酒,鱼民是天生的与酒不分家的。他一边喝着,一边满意地看着孩子们吃饭,在他心里有一种快乐的满足。一直看着孩子们吃完了,这才轮到丈夫吃,妻子不断的向丈夫碗里加着饭,丈夫从没有拒绝过。最后妻子把孩子们撒在桌上米粒,和丈夫吃剩的饭收集起来,坐在一边静静地吃着,一边听着丈夫白天在海上的故事。
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了,对他们这一个来说,生活虽然艰苦,然而就如同每天的日出日落一样,总是那么平淡无奇。
有一天,在他们赖以生存的大海边上,出现了机器的轰鸣声,几个月过去了,一片白色的厂房建立起来,人流增加了,一座的厂区在慢慢扩展着,原来绿色的海岸变成了,一片林立的水泥森林。顺着厂区流出来浑浊的污水,夹杂着白色的、黑色的等等各类颜色的赃物漂进了大海。丈夫的鱼网里经常夹杂着很多的塑料、橡胶还有其他的垃圾。有一次甚至网住了一个机器外壳,把鱼网都扯碎了……
中 篇
丈夫还和往常一样出海。只是由于近海的海水里垃圾太多,而且根本打不到鱼,所以丈夫每次都会驾着小船,到力所能及的更远的深海里打鱼。
一日,刚赶到他惯常打鱼的海面上准备辛劳的丈夫,突然吃惊地发现他周围的海水出现了红色。开始他并不在意,再过几天海水的红色越来越深,范围越来越宽,而让丈夫吃惊地是,他打得鱼显著地减少了。其后的某一天,他竟然整整一天也没有打上来一条鱼来。
他们家里整整一天没有开伙做饭。晚上孩子看到他们的爸爸伤心的眼神,没有淘气,一个个都懂事的早点睡去了。妻子陪着丈夫喝了两口劣酒,因为肚里没饭,喝了一点就迷糊糊地靠在丈夫的怀里睡了。这一夜,丈夫就让妻子靠在自己的怀里,自己一夜没睡,他轻轻地摸着妻子的头发,他看到睡梦中,妻子脸上的泪水……
第二天丈夫照样出海,在红色的海水里,小船转了半天,还是一条鱼没打上来……
家里的一点余粮早已吃光了,每当他想到孩子们饥蛾的眼神,这个钢雕一般的黑汉子,也禁不住暗自落泪。他望着无垠的大海,两条粗眉拧成了一个疙瘩,挺拔的腰干此时也已经稍佝下来。他在海上寻觅着,想到了河口一带,那儿是河水和海水的交汇点,那儿或许可能有他的希望,于是他掉转了船头,摇向那里去……
小船摇到了河岔,海水也不见了红色,咸的海水和淡的河水交织着,海水变成了浑沌的色彩。
他撒下了网。
等到他拉上网来时,他知道沉甸甸的鱼网意味着什么,他的心里充满期待。但出乎他的意料,当他把鱼网打开,放在甲板上时他的心里凉了半截,满满的一鱼网河豚!
他没有倒掉河豚,又继续下网了。然而,拉上来的还是河豚。
……
下 篇
等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丈夫又回来了。今天,他第一次回的这样早。妻子还没有烧开水,也可以说没有烧水。因为她没有报什么希望。
当她看到丈夫,背着沉沉的鱼网袋子回来了,她正要习惯地接下来,丈夫却摆了摆手,自己放下了,妻子看到了什么,她抬起头看着丈夫,这个家里的生命支柱,心里一阵的酸,眼里是汪汪的泪,但她没有让孩子们看到她的泪。他明白了丈夫的意思,她没有怨言,她爱孩子和丈夫,就因为爱,所以她听从了丈夫无声的话语……
丈夫背回了整整一袋河豚……
这顿晚餐他们吃的很好,鱼肉留给孩子们吃了,因为毒轻一些,而丈夫和妻子却吃着鱼籽和鱼肉,因为鱼籽毒最多,丈夫和妻子把家里仅剩的一点劣质烈酒,也拿出来喝了。
孩子们几天来头一次吃的这样饱,吃完了,都上了床睡去了。丈夫和妻子,一起给孩子们盖好了被子。丈夫这个铁硬的汉子,此时却底下头对着熟睡的孩子们说,孩子,爸爸对不住你们……
妻子已经麻木了慢慢倒在地上,丈夫支撑着越来越不醒人事的身子,也依靠在妻子身边,把妻子搂住,他们都睡去了……
等到第二天,丈夫和妻子竟被一束温暖的阳光照醒了,在他的耳边同时传来了孩子一阵的打闹声,他知道了,他们并没有死去,他还要出海……
现在的河豚已经是上等的美味了,但是其制作和食用却并不简单。这需要专门的烹调人员正规的培训,才可以做河豚菜。否则人吃了就会有生命危险的,渔民都知道这一常识。不过我在2001年自娱自乐写了此篇“小说”起因,却不是因为看到那些吃了河豚而死的新闻。而是因为我看到一则有关“赤潮”的知识。
赤潮,是因为海水变红而得名。出现赤潮的直接原因是由一种海洋微体生物在海水中短时间快速地恶性繁殖造成的;深层次的原因是由于水体环境污染导致海水富营养化造成的。于是就翻出来这篇“小说”,作为我写此系列的引子。
我的文章轻如鸿毛,而另一部著作则是重如泰山。这就是美国生态学家R.卡逊(Rachel Carson) 所著的《寂静的春天》一书。这部书一问世,就犹如旷野中的一声呐喊,敲响了人类将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大自然惩罚的警世之钟,也揭开了环保时代的大幕。到1992年,即在卡逊逝世后的第28年,也是该书问世的第30年,《寂静的春天》被推选为近50年来最具有影响的书。当时的美国副总统阿尔·戈尔还为此书再版作序,他甚至在序言中评价说,“作为一位被选出来的政府官员,给《寂静的春天》作序有一种自卑的感觉,因为它是一座丰碑,它为思想的力量比政治家的力量更强大提供了无可辩驳的证据。”
关注环保是人类维护自己的家园的需要,而因为环保事业的蓬勃发展,另一项与环保事业并行不悖的“新经济”也同时吹响了她的号角,这就是我要说得“循环经济”!
资料链接:
雷切尔·卡逊,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环境保护的人
历史上最早明确提出环境保护的人,是美国蜚声文坛的女作家、海洋生物学家雷切尔·卡逊,这位被誉为“大自然的贞女,为野生动物献身”的女士,从大学开始,就对森林大海中形形色色的野生动物非常感兴趣,并以自己的全部精力研究这门科学。
她从1958年开始全力投入到广泛的资料收集工作中,1960年在美国波士顿写就了《寂静的春天》一书,这是世界上较早出版的一本环境科学普及读本。该书描述了杀虫剂污染带来严重危害的景象,并通过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描写,阐明了人类同大气、海洋、河流、土壤、动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揭示了污染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该书问世后,轰动了欧美各国。书中明确提出了20世纪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环境污染。该书在世界上很有影响,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中文译本于1980年出版。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