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杂谈(一) ——培养自己的成就感


     一个学期就这样的过去了,心里真的有一种空虚的感觉,我不知道我在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里学了多少东西,但有一点是肯定的,课本里的东西我没有怎么学,我平时的时间总是放在我喜爱的电脑上了。有人说:“兴趣是人生最好的老师”。我觉得很有道理,如果不是兴趣,我不会这样的花大量的时间去学电脑。其实,我量大的爱好是有时在无聊的时候写一些东西,听下音乐,或者是看一下小说,虽然我的文笔不好,但文章是写出来的,文笔不好也不是扼杀一个人写作爱好的理由。
    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余杰的一本书——《火与冰》,在书的开始,就有这样的一句话:世上最令人难以容忍的垃圾——文字垃圾。平时,我看到在价值中国里发表文章的人大多是有水平的人,我不知道我自己的水平怎样,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想我写出的文章应该是垃圾中的垃圾了。也许,我把文章放到价值中国网上,这样的做法会令很多人很气愤,毕竟,这个地球被现在的人类污染、糟蹋成这样,也有很多人很气愤的,包括我在内。而我的文章可能在价值中国里面成了一些污染物,当然也会有人感到气愤的。那也没办法了,我答应过老师,在这个假期里面写一些文章,在网上发表,我想在写作中实践自己,充实自己。如果我的文章对价值中国里的群众有污染的话,请及时留言告知,以免危及无辜。
    我对经济、政治等方面不是很感兴趣,我平时收集的资料也很少,所以我写出来的文章应该也是没有什么水平。但是我现在写文章的的目的就是想在价值中国网站里增多一些股份,看着自己的股份一天天的增加,心里怎么说也是有一种动力。就像我平时有学计算机时,学了一些新知识一样,这种兴奋是很难形容的。记得当年,我的几篇作品被老师拿在在讲台上当范文朗读,我的作家梦就在那时候出来了,但是,我也知道自己在这一辈子也成不了作家,但是我对写作还是很有兴趣,以前是用笔在纸上写,现在是用键盘在电脑上写,方式不同,便结果总是一样,文章写完了,人的心情也好了起来,干什么事情也总是有一种成就感,全身充满了一种神奇的力量。
    说真的,一个人的成功,这一种动力真的很关键。任何一个坚强的人总会有自己软强与自卑的一面,这时,这一种额外的动力就成了他们成功的导火索,当他们在这些动力的支配下有了自信,对某方面产生了兴趣,有了一种实践的动力,那么他们也就成功了一大半,就像清华大学十五食堂厨师张立勇,他在艰难的环境中克服种种困难,坚持自学英语,并通过了大学英语、六级考试他的这些成功就是这样的得来的,他在工作的过程中,坚持十年学习英语,在他的考试生涯中,他的大场考试成绩如下:1999年6月,参加英语四级考试,得了82分;2000年6月,参加英语六级考试,得了84分;2001年1月,参加英语托福考试,得了630分。他是一个高中还没有毕业的学生,正是因为他在英语方面的成就感,使他在英语方面获得了动力,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也铺成了他的成功之路。
    我发觉现在很多人都缺少一种干某事的冲动,他们总是缺乏自信,生怕自己做不好,毕竟自己在这一方面没有什么成就感,即使自己能够做得好,但也没有信心去做,这就成了一个问题。就像我们班的很多同学,我们的班主任要求每三个星期换一届班长,但是换了几届以后,大家的积极性逐渐减退了,因为班中的一些有能力的同学(以前也是当过班干部的)已经当过班长了,而那些以前没有当过班长的,在这方面没有什么成就感的学生(性格内向的,以前没有当过班士部的),他们就是没有上去参加竞选,他们可能有这样的心,但就是没有这样的自信心,如果这样下去,我们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所以说,一种向上的动力对人们真的很重要,就像在价值中国里面,郑老师已经有五万多股份了,他在价值中国网站中排名越来越前了,而且他的文章总会有两篇以上进入本周推荐或者是本月最佳文章。他总是以他的师兄为目标,一心想超越他的师兄刘建江,正是因为这一动力,他日日夜夜不停地写文章,我每次见到他都会问:“郑老师,现在有多少股份了?你在价值中国里面的排名是多少了?……”
    培养人们在各方面的成就感真重要,我们一定要在生活中培养自己的成就感,特别是在自己感兴趣方面,使自己能够在以后的人生中能够找到真正的自己,充分地发挥自己,即使不能改变社会或者影响社会,但能够多为这个社会作出一分贡献也算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了吧,至少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生命过得更有意义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