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名涛
人是必死的动物。因而人也是无助的。我们除了快乐地过一辈子,别无选择。
临终的人渴望天堂。失恋的人渴望解脱。疲惫渴望休憩。寂寞渴望温暖。恐惧渴望安全。
渴望的二律悖反在于:因为不幸我才渴望,因为渴望也许我会更加不幸,因此渴望本身就是结果。渴望什么就变得尤为关键。
安全是快乐的源载体,没有谁在战战兢兢、患得患失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一旦你有了恐惧实际上潘多拉的魔盒就在你心中打开了,你不但远离了快乐,甚至梦想快乐的能力也会被耗尽。实际上的、目标明确的恐惧总会有解决的办法,受到歹徒的敲诈威胁,一旦歹徒被绳之以法,那种担惊受怕就会随之消失。最要命的恐惧恰恰是莫名其妙的恐惧,是不存在的恐惧,是你臆想中的恐惧,它象一条河流潜匿你生命的深处,没有源头也没有方向,却随时能奔腾咆哮,折磨得你死去活来。荣格说,人类最大的敌人不在于饥荒、地震、病菌、癌症等,而在于人类自身。
但是,我们也不要过于悲观,在希腊神话中,人并不是神── 宙斯创造的,而是反抗宙斯的普罗米修斯。这比基督教的创世说更耐人寻味,对今天的我们有更多的启示。不要害怕,你总会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的一天,你的基因、染色体、血型不可改变,但是你的性格是可以塑造的,你对事物的态度是可以改变的。第一个上太空的苏联英雄加加宁在返回地球时受到赫鲁晓夫隆重接见,当时他问加加宁:你不害怕吗?加加宁回答说:如果我害怕,我在大街上也是不安全的。
于是我问你:你究竟害怕什么?
男人明晰而抽象,女人迷漫而细致,因而女人更容易遭遇那种成为一种状态的“恐惧”,战胜这种状态有两种途径,首先要检查一下“恐惧”的温床,就象阳光对应灿烂,夜色对应黑暗,你的心情是不是为“恐惧”提供了肥沃滋润的土壤?伴人一生的是心情,好心情胜过当上美国总统,坏心情却让你羡慕路边乞丐,如果暂时克服不了恐惧状态,你就迂回地一点一滴地驱逐恐惧,用明媚的、新生的东西占领固有的东西;另一方法就是把问题推至底线:假如我失去了这份工作,我会成为乞丐吗?假如我不在意别人对我的伤害,那么这种“伤害”的份量和一片落叶的份量究竟谁重?
请记住:举重若轻的唯一办法就是换一个角度,换一个角度杀人都会有理由,何况你的那一点不存在的恐惧?换一个角度,你会感到快乐其实是不期而遇的,而这时候拉开窗帘,窗外早已是一片辽阔无垠的灿烂世界。
这就是我写《北京往事》的原因。当然这是多年前写的文章,和我现在的信仰还是不同的,我以此回答一位网友的问题,就是我写北京往事的最初动因。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