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部年前出台了《2006年工作要点》,工作要点里面谈到,在新的一年里,将继续贯彻落实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控制房地产投资规模,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促进合理的住房消费,切实稳定住房价格。这份工作要点收到了好的反响,有媒体称,建设部的工作要点明确了要稳定住房价格,这将令民众俱欢颜。
民众是否俱欢颜,我觉得还有待推敲,不能光从字面意义出发,来一次未来无限美好的描绘。当前的房地产现状实在没法让人简单将“稳定价格”理解成是一件好事情。
在过去的若干年间,中国商品房价格以成倍数的形式上翻,为了控制投资规模和开发热度,国家出台了调控政策,并且不断地施加压力。稳定房价的基调一直被强化,但是调控的收效不能说理想。眼见调控已达两年之久了,房价虽然有回落,但是还在涨势中。
大多数人认为这是积极的,房价回落是可以让人高兴的,但事实是回落并没有让人买得起房,相反却让人感沮丧,回落不过是上涨前的征兆,并没有人相信这种回落可以刺激消费动力。
国家发改委的月度数据已很能说明问题,大部份城市的房价月月有上浮,回落得很少。在这种情况下,坚持两年的“稳定房价”是否管用尚不清楚,而且房价能否被稳定的疑问也越来越重。
有人认为,房价在市场中是无法被稳定的,更多时候只是流于一种形式和口号。我则以为,在我们的政策中,一开始就没有明确稳定房价的实质目的,这是至今房价没有质的变动的重要原因。
稳定房价到底是稳定房价的上涨速度还是下滑速度?是维持房价上涨的规律和空间还是使其趋缓放慢?是让房价稳定在一个水平线一层不变还是稳定房价逐步走高的基础?这都是太需要明析的地方。如果这些东西不逐一进行解析和明确,调控在民众心里只能是一团疑狐,不会有太多喜悦。
通过两年的观察,中国房地产的内需消费是很吃力的,而在市场内部一直存在的分歧和谩骂所折射出来的不满情绪更使整个市场发生摇摆。如果高房价不能得到有效的扼制,崩盘的危险性会很大。其实说白了,民众的要求并不高,只希望能买得起一套房子,他们所欢迎的恐怕未必是“稳定房价”这样一个模棱两可的口号,如果政策从一开始就在后面注明,要让民众买得起房,在房地产市场里能够消费得起,相信没有人会不高兴。
现在的情况是,买房成了人生第一难事,有钱的没钱的都感觉痛苦,这在社会层面形成了一轮集体阵痛。而且通过两年间的政策实践,许多人正在失去信心,不再相信稳定房价会是一件好事情。从各项统计数据来看,一些地方房价尽管有所回落,但涨势仍然强劲,这表明,稳定房价只是减缓了房价上涨的速度,并没有达到人们理想中的那种可以放心消费的状态。
因此我们看到,新一年里再强调稳定房价所能引起的反应是微弱的,消费观念呈疲软被动的消极状态已成为一个严峻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