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开放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对外开放必须有一定的限度

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经过近30年的实践,我们对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开始了理性反思,04年、05年两年时间内人民群众好像突然清醒了一样,对改革的反思已经达到这样的状态——以往的改革正在偏离社会主义道路。相比之下,人们对开放的关注相对较弱,批评的声音也较低缓,给人的印象是开放搞得比改革要成功。

我国的改革与开放是同时启动的,提的口号是“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目前看对内改革有很多方面是不成功和有问题的。比如医疗改革国家认为是不成功的,房改、教改、车改、金融改革、农村改革都存在着很严重的问题,腐败现象迟迟得不到有效控制,两极分化已经很严重,部分人富起来了,但看不到有帮助其他人、带动其他人致富的的意图,对内改革正面临着全面转型。

改革出现的这些问题与对外开放是密不可分的。1、文化开放带来社会的思想混乱和道德沦丧。我们开放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学习世界先进的科技和管理技术。但实际上最先冲击国内的是西方的生活文化,这些文化生存的条件是西方世界高度发达的物质生活条件,它在西方存在是有着物质的根基的,而我国很多人尤其是文化圈里的人没有看到这一点,他们只看到了这些文化的自由性、开放性,没有看到这些自由性、开放性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条件之上的,是要受到物质条件的制约的。他们只管一股脑地把那些文化拿过来推广,名誉上开放了,但实际上这些文化成为对国内主文化的否定者,国内主流文化被逐渐边缘化,代之而起的不适应国情的西方文化,由于得不到物质基础的支持,其自由特性并不能发挥出来,所以很快扭曲,成为在贫乏的物质基础上建立人的自由性的运动,这种自由性只能向道德伸手开刀了,除此之外,没有了其他追求自由的门路。这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文革,是导致中国道德沦丧,人人私欲膨胀,声色享乐成为文化主流,那还有什么集体致富,帮助他人致富的心思。

2、经济开放导致国家面临着被国外资本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危险。为了学习国外管理经验和技术,追求所谓的生产效率,只是在体制上打转转,认准了私有化效率高,不惜把国有企业都卖了,搞得目前在很多县除了那几家国家垄断的银行、电力、通讯外,已经没有一家生产性的国有企业了。外资企业大量进入我国,据统计已经达到5万家左右。为引进外资,各地政府纷纷招商引资,花了大量的土地搞开发区,以很低的价格卖给外商,搞了很多名目繁多的优惠政策,谁引进的外资多谁的政绩就高,也不管是何手段引进的,也不管是否有后遗症,只要是外商看中的就给人家,这与卖国有什么差别呢。可以说是文化的开放引进的所谓“自由”文化,为这样的卖国奠定了文化基础,道德都没有了,要追求新的自由就只有靠出卖自己的老本了。

在这种招商引资鼓励下,西方各国公司乘机加紧并购我国各地的很多企业,有的还是很优秀的企业,他们凭借自己的优势和我国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出现的失误,大量廉价收购并购我国骨干企业的优质资产、独有品牌、核心技术,将其纳入合资企业、独资企业,力图控制企业经营管理权。目前已经有很多合资企业出现一个很不好的势头,就是外资在逐步排挤国资,通过种种手段逐步迫使中方退出企业。这种情况意图是很明显的,这是在逐步消除竞争对手,试图控制我国技术进步,垄断我国经济命脉。

出现这种危险是由于我国政府盲目对外开放导致的,把吸引外资的数额作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国企改革的主要途径,谁吸引的外资多,谁就优先提拔重用。目前这种情况还在继续着,也就是说国家经济命脉还在一步步被推向由外资控制之中,由此将导致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恶化,改革的道路将更不平坦。

对外开放必须有一定的限度,目前我国提出建立自主创新型国家,这就是说发展还是要靠自己创新,不能全部靠外国。这也意味着那种盲目引进外资,那种类似卖国的招商引资是错误的。各级政府在贯彻自主创新精神时是否意识到了这一点呢。

对外开放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这种限度不仅在经济领域,也在政治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我国是很明确的,反对全盘西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政治限度。但在经济文化方面到底该如何限制,这个并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外资还是要有的,有的地方不妨多一些,但全国不能变成外资的天下,要保证民族资产控制国家经济命脉。在文化方面现在已经找不到民族的东西了,到处都有西方文化的烙印,无止境地追求人性自由还在成为时尚,大学生性泛滥成灾,为了追求物质金钱根本没有任何道德底线了。国家的民族文化需要重新树立啊,新文化已经是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了。

对外开放必须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需要人民群众在实践中逐步明确,需要改革转型认真考虑,需要国家认真对待。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都要考虑,小平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江泽民提出的“三个代表”,目前的科学发展观,都可以成为这个限度的判断标准。自主创新是国策,自主创新要求着对外开放是有限度的,对外开放不过是自主创新的有效补充而已,是为了更有利于自主创新。我看小平同志的三个有利于还应当加上有利于自主创新,也就是说要变成“四个有利于”——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自主创新,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