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的变奏曲
陈岩锋
一
晨曦的河边,杨柳依依。霏霏细雨,这是晌午感觉的。在清晨,却发现成排的杨柳已经绽露出嫩黄的鲜芽。在河边蜿蜒着。青青河边草,也坚强地钻透了坚硬的障碍。清澈的河水泛着漪沦,对岸,无论是蜷曲的杨柳,还是挺直的楼群均被折磨着;那些拘挛着身子的老人,被折磨得更不成规则的形状。锻炼身体的还是老年人见多。本应富有活力的中青年,不是在昏昏欲睡,便是匆忙为稻粮而谋。我也是其中一族。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锻炼,大部分情况下,恐怕,只有切合老骥伏枥的老人,或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了;与已经坐稳了,抑或将要坐稳的中青年是不相干的。
二
春天里,北方是,蓝天,白云,羊群,绿草荫荫。那时节,背着书包,和我一样淘气的伙伴在满山遍野的野杏堆里吃翻了天。下山的时候,也没忘记装满衣兜和书包,捎回去给别的同学吃。或者拔下青嫩的甜丝丝的草尖咀嚼着。春天里,南方是,小桥,流水,人家,山峦巍峨。尤其在山顶,更容易欣赏到“千里澄江如练”(谢玄辉)。“解道澄江静如练,使人长忆谢玄辉”(李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喑世情的我又算什么之流?楼房如同静止的积木,汽车恰似蠕动的昆虫。“无限风光在险峰”,惟有在山顶才有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的感触。那时节,竹笋像火炬刺破雾霭;那时节,蕨菜不但卖不到钱,只是村民喂养畜生的饲料。而今,偏偏一斤十多元,买得人却是络绎不绝。也正是“物以稀为贵”了。
三
黄河的冰凌在冰雪融化的时候很容易造成用壅堵,多次冰水漫上了堤岸。也许黄河的融化如同春心萌动了,很多年少轻狂、感情泛滥的少男少女来此招摇。现代人那么多忌讳,与几千年前在春季自由寻找喜爱的伴侣,然后交媾相比,可算是倒退了: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国风·郑风》)。《周礼》也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无夫家者”。
不知道你们看过盛况空前的冰凌冲击堤岸或者桥梁的气势没有,看到了才觉察到人类是多么渺小,多么不堪一击。初时,冰凌像食人的猛兽,根本无法遏止它四处乱蹿。不过,还是可以达到默契的:也只有屏弃鲧治水壅堵的方式,采取大禹疏导的方法了。飞机撂下的炸弹劈开了愤怒的冰凌,咆哮着,泡漩着,逐渐平静了。止水一般。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
他咆哮着,我们的脑袋难免眩晕,因为,好象世界已经没有了秩序,我们自然不好找到方向:站在桥上,冰凌激荡着,挤压着,冰水在涌动着,然而他们却只是在原地踏步;地面和大桥向西面急速奔跑着,桥柱冲撞着静止的巨大的冰块,像破冰船。
四
那是什么季节?还可以耳闻《一剪梅》,《八月桂花香》,目睹《小不点儿》。熟悉的面孔随着我的长大已经被岁月销蚀得模糊了。残存的记忆依旧充盈着返朴归真的味道。春游,和同学们。野餐。跳舞。唱歌······山里的天气阴阳脸般变幻莫测。浇得落汤鸡。还有暗恋等等。无论这个年龄还是这个季节都是那么值得多情。
在清晨,跑了几圈,踢踢足球,大汗淋漓也是非常快慰的。回想起因输赢而争吵,斗殴。不值一哂。而那时却把这,给个棒槌当作了针(真)。正因为曾经有如此的心境,此时此刻,所有的质疑,漫骂,毁谤,赞誉,夸奖等,也就不值一哂。即便别人是,给个棒槌当作了针(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生活,不就是很荒诞的剧目么?抑或,这本是一种乐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可以观察世情百态,人们在这个舞台或丑陋或善良的表演。
五
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这不是描绘自然的景况?生机盎然的春,万物复苏的春,春潮涌动的春。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人欲睡,日高人渴慢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家门口有几棵枣树。金黄的枣花非常琐细,偌大的枣花落得多了,本身不大的院落铺上了华贵的地毯。小小的脚丫走在上面软簌簌的。往往没到成熟的季节,还是青疙瘩的枣子,它就成了贪婪的我们的牙祭。夜晚,几乎成熟得差不多,稍微大一些的孩子便开始偷窃。枣子全部成熟时已经寥寥无几了。
低矮的院墙外,就是黄河大堤,不但有核桃树,还有桃树,杏树;听妈妈说,原来还有葡萄树,樱桃等。曾经享受过它的恩惠。如今,大堤加高加厚,这些幼稚的时光和可以满足我们贪婪的树木却不在了。春天好象被冷漠的水泥掩埋了。
好像在这里还想欺骗“敲门人”,虽然最后没有实施:一外地人找桃树叶治病,却不认得。问我,伙伴却不叫说。原来是这人不懂得礼貌。只是叫了我一声小孩。不过我最后还是善意地告诉了他。有次没有欺骗人:大人打架,一个人逃跑了,结果不叫告诉逃逸地,我却按事实说了。结果,还是说了吧:被漫骂一顿。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父亲是售票员,我趁没人的时候拿了五块钱,就是一个工人戴着墨镜的那种钞票。那时父亲的工资也才几十,急得找了很久,因为外人没有机会接近,还是从我的衣兜翻了出来。
北方的春天风沙特别大,稍微有点风,沙就飞滚起来。虽然上学的时候也曾雀跃,但还是畏惧北方的干燥空气造成的皮肤皴裂。这也是我喜欢山清水秀,湿润的南方的根本原因。何况那里还有水灵灵的江南美女。
六
春天的气息吹响了喇叭花,此时,我也正徜徉在春天的海洋里,想记录下这个场面,却不知如何下手。而今,可以记录下来,却再也见不到那朵喇叭花。姹紫嫣红后,感伤实属难免:“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这种伤感:“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这种伤感:“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春天急速地走了,不像慢慢地来,抓也抓不住。春天能停滞吗?“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可,时间之矢已经脱离了弓弦。
七
毕竟春天去了,落红已经化作春泥,无论如何也罢: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八
似乎有人多次这样说(四季如同人类的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不过我要问:春天过去了,冬天还会远吗?疑惑着,探求着,等待着,周而复始?凤凰涅槃?还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2003.5.31
陈岩锋
一
晨曦的河边,杨柳依依。霏霏细雨,这是晌午感觉的。在清晨,却发现成排的杨柳已经绽露出嫩黄的鲜芽。在河边蜿蜒着。青青河边草,也坚强地钻透了坚硬的障碍。清澈的河水泛着漪沦,对岸,无论是蜷曲的杨柳,还是挺直的楼群均被折磨着;那些拘挛着身子的老人,被折磨得更不成规则的形状。锻炼身体的还是老年人见多。本应富有活力的中青年,不是在昏昏欲睡,便是匆忙为稻粮而谋。我也是其中一族。一年之季在于春,一天之季在于晨。锻炼,大部分情况下,恐怕,只有切合老骥伏枥的老人,或者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少年了;与已经坐稳了,抑或将要坐稳的中青年是不相干的。
二
春天里,北方是,蓝天,白云,羊群,绿草荫荫。那时节,背着书包,和我一样淘气的伙伴在满山遍野的野杏堆里吃翻了天。下山的时候,也没忘记装满衣兜和书包,捎回去给别的同学吃。或者拔下青嫩的甜丝丝的草尖咀嚼着。春天里,南方是,小桥,流水,人家,山峦巍峨。尤其在山顶,更容易欣赏到“千里澄江如练”(谢玄辉)。“解道澄江静如练,使人长忆谢玄辉”(李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不喑世情的我又算什么之流?楼房如同静止的积木,汽车恰似蠕动的昆虫。“无限风光在险峰”,惟有在山顶才有这“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苏轼)的感触。那时节,竹笋像火炬刺破雾霭;那时节,蕨菜不但卖不到钱,只是村民喂养畜生的饲料。而今,偏偏一斤十多元,买得人却是络绎不绝。也正是“物以稀为贵”了。
三
黄河的冰凌在冰雪融化的时候很容易造成用壅堵,多次冰水漫上了堤岸。也许黄河的融化如同春心萌动了,很多年少轻狂、感情泛滥的少男少女来此招摇。现代人那么多忌讳,与几千年前在春季自由寻找喜爱的伴侣,然后交媾相比,可算是倒退了: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国风·郑风》)。《周礼》也讲“仲春之月,令会男女之无夫家者”。
不知道你们看过盛况空前的冰凌冲击堤岸或者桥梁的气势没有,看到了才觉察到人类是多么渺小,多么不堪一击。初时,冰凌像食人的猛兽,根本无法遏止它四处乱蹿。不过,还是可以达到默契的:也只有屏弃鲧治水壅堵的方式,采取大禹疏导的方法了。飞机撂下的炸弹劈开了愤怒的冰凌,咆哮着,泡漩着,逐渐平静了。止水一般。好象什么都没发生过。
他咆哮着,我们的脑袋难免眩晕,因为,好象世界已经没有了秩序,我们自然不好找到方向:站在桥上,冰凌激荡着,挤压着,冰水在涌动着,然而他们却只是在原地踏步;地面和大桥向西面急速奔跑着,桥柱冲撞着静止的巨大的冰块,像破冰船。
四
那是什么季节?还可以耳闻《一剪梅》,《八月桂花香》,目睹《小不点儿》。熟悉的面孔随着我的长大已经被岁月销蚀得模糊了。残存的记忆依旧充盈着返朴归真的味道。春游,和同学们。野餐。跳舞。唱歌······山里的天气阴阳脸般变幻莫测。浇得落汤鸡。还有暗恋等等。无论这个年龄还是这个季节都是那么值得多情。
在清晨,跑了几圈,踢踢足球,大汗淋漓也是非常快慰的。回想起因输赢而争吵,斗殴。不值一哂。而那时却把这,给个棒槌当作了针(真)。正因为曾经有如此的心境,此时此刻,所有的质疑,漫骂,毁谤,赞誉,夸奖等,也就不值一哂。即便别人是,给个棒槌当作了针(真)。“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杨慎《临江仙》)
生活,不就是很荒诞的剧目么?抑或,这本是一种乐趣。“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可以观察世情百态,人们在这个舞台或丑陋或善良的表演。
五
约翰·施特劳斯的《春之声》,这不是描绘自然的景况?生机盎然的春,万物复苏的春,春潮涌动的春。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酒困路长人欲睡,日高人渴慢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苏轼《浣溪沙》)家门口有几棵枣树。金黄的枣花非常琐细,偌大的枣花落得多了,本身不大的院落铺上了华贵的地毯。小小的脚丫走在上面软簌簌的。往往没到成熟的季节,还是青疙瘩的枣子,它就成了贪婪的我们的牙祭。夜晚,几乎成熟得差不多,稍微大一些的孩子便开始偷窃。枣子全部成熟时已经寥寥无几了。
低矮的院墙外,就是黄河大堤,不但有核桃树,还有桃树,杏树;听妈妈说,原来还有葡萄树,樱桃等。曾经享受过它的恩惠。如今,大堤加高加厚,这些幼稚的时光和可以满足我们贪婪的树木却不在了。春天好象被冷漠的水泥掩埋了。
好像在这里还想欺骗“敲门人”,虽然最后没有实施:一外地人找桃树叶治病,却不认得。问我,伙伴却不叫说。原来是这人不懂得礼貌。只是叫了我一声小孩。不过我最后还是善意地告诉了他。有次没有欺骗人:大人打架,一个人逃跑了,结果不叫告诉逃逸地,我却按事实说了。结果,还是说了吧:被漫骂一顿。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父亲是售票员,我趁没人的时候拿了五块钱,就是一个工人戴着墨镜的那种钞票。那时父亲的工资也才几十,急得找了很久,因为外人没有机会接近,还是从我的衣兜翻了出来。
北方的春天风沙特别大,稍微有点风,沙就飞滚起来。虽然上学的时候也曾雀跃,但还是畏惧北方的干燥空气造成的皮肤皴裂。这也是我喜欢山清水秀,湿润的南方的根本原因。何况那里还有水灵灵的江南美女。
六
春天的气息吹响了喇叭花,此时,我也正徜徉在春天的海洋里,想记录下这个场面,却不知如何下手。而今,可以记录下来,却再也见不到那朵喇叭花。姹紫嫣红后,感伤实属难免:“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须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杜秋娘《金缕衣》)这种伤感:“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这种伤感:“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
春天急速地走了,不像慢慢地来,抓也抓不住。春天能停滞吗?“惜春长怕花开早,更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辛弃疾《摸鱼儿》)可,时间之矢已经脱离了弓弦。
七
毕竟春天去了,落红已经化作春泥,无论如何也罢: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光禄池台开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八
似乎有人多次这样说(四季如同人类的童年、青年、中年和老年):冬天过去了,春天还会远吗?不过我要问:春天过去了,冬天还会远吗?疑惑着,探求着,等待着,周而复始?凤凰涅槃?还是“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2003.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