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忠研究员简历
张文忠
(1966-),男,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人,留日博士、博士后,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区域经济研究室研究员,中国青年科技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留日同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科学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城市规划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居住环境研究、商业研究、区域经济、区域政策、区域规划与企业战略。近年来,主持参与规划类课题 30 余项,发表论文近 50 篇,专著及参编著作近 10 部。
一、著作
1 、经济区位论 (张文忠) ,科学出版社, 2000 年。
2 、挑战 WTO ——中国产业竞争力再造 (张文忠、杨荫凯) ,科学出版社, 2001 年。
3 、崛起中的半岛制造业基地 (陈伟、张文忠)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4 年。
4 、首都圈——结构、分工与营建战略 (李国平、孙铁山、张文忠、卢明华) ,中国城市出版社, 2004 。
5 、经济地理学 (李小健、李国平、曾刚、覃成林、林炳耀、张文忠)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年。
6 、 A Rising Manufacturing Base in Shandong Penninsula ( Chenwei, Zhangwenzhong ) China Intercontinental Press(2004).
7 、交通经济带 (第三章、第十二和第十三章撰写) ,科学出版社, 2002 年。
8 、中国可持续发展新论 (第一副主编) 陕西出版社, 1999 年。
9 、现代日本工商管理案例 (第一副主编)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二、学术论文
1 、珠江三角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耦合关系研究, 地理学报, 2003 年 5 期。
2 、珠江三角洲城镇用地扩张的城市化背景研究, 自然资源学报 , 2003 年 5 期。
3 、跨国企业投资的区位行为与企业空间组织联系特征, 地理科学 , 2000 年 1 期。
4 、交通通道对住宅空间扩展和居民住宅区位选择的作用, 地理科学 , 2003 年 6 期。
5 、三峡库区搬迁企业空间联系与企业发展模式研究, 地理科学 , 2001 年第 6 期。
6 、大城市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 地理研究 , 1999 年 3 期。
7 、重庆市区企业的扩散及库区企业空间整合模式, 地理研究 , 2002 年第 1 期
8 、北京城市内部居住空间分布与居民居住区位偏好, 地理研究 , 2003 年 6 期。
9 、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大城市的发展, 地理研究 , 2004 年 3 期。
10 、区位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地理科学进展 , 1998 年第 1 期。
11 、区位论与地理学和经济学发展, 地理科学进展 , 1999 年 1 期。
12 、从日本国土整治看中国的西部大开发, 地理科学进展 , 2000 年 3 期。
13 、城市居民居住区位选择的因子分析, 地理科学进展 , 2001 年第 3 期。
14 、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析, 地理科学进展 , 2003 年第 5 期。
15 、西方城市居住区位决策与再选择模型的评述 , 地理科学进展 , 2004 年第 1 期。
16 、铜川市产业结构重塑的思路与政策建议, 资源科学 , 2002 年第 3 期。
17 、北京住宅空间分异特征研究, 城市规划 , 2002 年第 12 期。
18 、区域创新环境与企业发展研究, 软科学 , 2003 年 6 期。
19 、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产业结构和区位特征, 世界经济 , 1999 年 5 期。
20 、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投资的区位行为和模式研究, 经济地理 , 1999 年 5 期。
21 、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土地资源减少的几个问题, 人口资源与环境 , 1999 年 1 期。
22 、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直接投资区位选择比较, 国际贸易 , 1999 年 10 期。
23 、三峡库区淹没工矿企业迁建重组模式的实证研究, 改革, 2000 年 6 期。
24 、日本交通经济带形成和演化机制研究, 世界地理研究, 2001 年 1 期。
25 、中国地区发展政策取向和发展重点研究, 经济研究参考 , 2001 年第 44 期。
26 、铜川市产业结构调整与政策建议, 中国矿业, 1999 年 8 期。
27 、 Study Land Resourc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REGIONAL VIEWS , 2001(14).
28 、中国における日本企业の立地特征と中国经济への影响, 驹泽地理 , 1998 年(日文)。
非第一作者完成的论文
1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地理学报 , 2001 第 6 。
2 、台湾海峡两岸地缘经济整合的驱动机制与途径, 地理学报 , 2003 年第 3 期。
3 、中国农村工业发展:一个综合区位分析框架, 地理研究 , 2002 年第 1 期。
4 、基于面源模型的城市居民居住环境评价空间分异研究, 地理研究 , 2002 年第 6 期。
5 、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机制和规律探讨, 资源科学 , 1999 年 4 期。
6 、河北省海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利用探讨, 资源科学 , 2000 年 6 期。
7 、三峡库区农村工业发展模式研究, 地理科学进展 , 2002 年 3 期。
8 、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海洋渔业资源的持续有效利用, 经济地理 , 1999 年 5 期。
9 、德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特征, 世界地理研究 , 1999 年 2 期。
10 、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地理学与国土整治 , 1999 年 4 期。
11 、论西部地区矿业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 西北大学学报, 2001 年第 1 期。
12 、对构建旅游资源产权制度的探讨, 旅游学刊 , 2002 年第 4 期。
13 、北京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评价及对居住建设的启示 , 华中建筑 , 2004 年第 1 期。
论文集
1 、中国在引进外商投资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经济科学出版社, 1998 年。
2 、日资和韩资企业在华投资区位特征和区位行为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 1999 年。
3 、三峡库区淹没企业迁建重组模式与途径,华文出版社, 2000 年。
4 、西部发展思路与政策建议,华文出版社, 2000 年。
三、主持与参与的研究课题
1 、“半城市化地区空间结构重组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中国科学院创新方向项目,专题负责人)。
2 、“烟台市城市发展战略研究” (地方委托,组长)。
3 、“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地方委托,副组长)。
4 、“山东省济宁市都市圈规划”(地方委托,副组长)。
5 、“银川市现代区域中心城市发展战略研究”(世界银行项目,产业组组长)
6 、“城市居民住宅区位选择与城市住宅用地空间分异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人)。
7 、“重点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资源环境效应及反馈机理”(中国科学院创新重点项目,专题负责人)。
8 、“中国西部‘两带一区'规划前期研究”(国务院西部办委托项目,专题负责人)。
9 、“北京市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聚集区管理的规范化研究”(北京市软科学基金,组长)。
10 、“城市规划的参数体系研究”(中国科学院专项资助,课题负责人)。
11 、“中国区域发展格局演变及其产业空间结构理论”(中国科学院创新项目,主要成员)。
12 、“衡阳市城市体系规划”(地方委托,副组长)。
13 、“内蒙古旅游总体规划”(地方委托,专题负责人)。
14 、“首都空间发展新战略——关于营建首都圈的理论与规划实践研究”(国家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
15 、“北京若干高新技术重点领域产业链研究”(北京市软科学重点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
16 、“北京市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分工研究”(北京市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
17 、“三峡库区工矿企业迁建与库区工业可持续发展”(国家三峡移民局资助,副组长)。
18 、“台湾海峡两岸地缘经济整合与对策”(中国科学院地区,主要成员)。
19 、“大都市商业区位形成和演化与消费行为研究”(人事部回国人员基金,课题负责人)。
20 、“跨国企业在华投资区位特征及投资行为研究”(教育部回国人员和中国科学院回国人员基金资助,课题负责人)。
21 、“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年度报告( 2001 )”(北京市软科学研究项目,课题负责人之一)。
22 、“唐山市地区发展战略”(地方委托,主要成员)。
23 、“唐山京唐港开发区发展规划”(地方委托,主要成员)。
24 、“黄骅港开发区发展规划”(地方委托,主要成员)。
25 、“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区的基本发展思路”(国家人事部专业人员技术司,课题负责人)
26 、“蚌埠市城市体系规划”(地方委托,副组长)。
“七”乐无穷,尽在新浪新版博客,快来体验啊~~~请点击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