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3月6日报道,教育部发言人王旭明对两会人士反映的“上学贵”问题回复说:“人们对学费问题应当转变观念。在计划经济时代,孩子从小学上到大学花的钱很少,因为国家都给包了,但是在市场经济时代,形势已经发生变化。非义务教育阶段(编者注:即高中、大学、幼儿园)的教育已经成了家庭的一种消费,既然是消费,就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智力、实力来选择。北大、清华这些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自然比较贵,不是所有人都消费得起的。就好比逛市场买东西,如果有钱,可以去买1万元一套的衣服;如果没钱,就只能去小店,买100元一套的衣服穿。现在很多人不考虑自己实力如何,都想让孩子往好学校里挤,这是非理性的,也是形成‘上学贵’观念重要来由之一。”
作为中国教育主管部门发言人的王旭明,面对公众的提问竟然如此的回答,真是让人愤慨,难怪有网友略带偏激地总结说:此话有四条主要信息:1.好大学属于富人,老百姓别问津;2.大学教育是高消费,腰包没钱别进来;3.老百姓不懂教育,整天瞎嚷嚷;4.人们的观念有问题,需要转变。
在国外,哈佛等名校也不是以钱多钱少来衡量的,而是以学习成绩是否优异为标准的,只要你是学习成绩优异的,你穷也没有关系,不是有全额奖学金嘛,靠它一样能够完成学业。中国的教育在学人家,但又没学会,在搞什么产业化,弄得平民百姓上不起学,还一味地辩解,是该好好反思反思的时候啦。北大、清华怎么啦,还不是靠纳税人的钱在办学,如果招的都是有钱的弱智学生,北大也就不是北大,清华也就难为清华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