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故事:李家图的比较优势贸易


  话说李家图自从专事经济学理论问题之后,思如泉涌,硕果累累。有一天对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突发怀疑,经过一个时期的苦思冥想,终于找到了突破口,自己称为“比较优势”理论,就是说在不存在斯密的绝对优势的时候,只要比较优势存在,就依然可以进行贸易。
     这个结果的发现,使得李家图兴奋不已,他认识到这不仅仅是经济学理论的突破,而且是对大英帝国非同小可之事。于是乎,就整理出一篇报告送交女王,极力推进英国从事比较优势贸易。报告中这样写道:
    “大英帝国目前在许多方面不如邻国,但是这并非意味着我大英帝国没有贸易的可能和机会,我们依然可以从事贸易从中获利,而且这种贸易是对对方互利的因此对方也是容易接受的。
     比如,我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的水平都不如葡萄牙,我们每年(生产100吨葡萄酒)要120个工人,而葡萄牙不愧为葡萄牙,生产同样多的酒只需要80个人。
     我们生产毛呢的技术也不行,每年(生产的100匹毛呢)用到100个人,而人家葡萄牙才用到90个人。
     但是,就内部比较而言,我们生产毛呢的劳动生产率好过我们生产葡萄酒的劳动生产率,而葡萄牙生产葡萄酒的劳动生产率高过他们生产毛呢的劳动生产率,因此贸易可以进行,即我们用毛呢换葡萄牙的酒,这要比自己造酒合算得多。对葡国来说,这比他们自己造毛呢合算得多”。
     这个报告没有讲具体怎么个贸易法儿,比如究竟该按照什么样的比例交换?一吨酒换多少匹毛呢?但是,凭借李家图的鼎鼎大名和自己经商的超级成功,女王丝毫不会怀疑这位经济学泰斗的话,李家图说对英国有利,肯定没错,准!

     李家图在女王面前轻易过关,但是这事对葡国却不能简单从事。国与国之间总是防范多过合作,必须详细地向葡国解释这个互惠互利的计划,才能够使得他们从绝对优势贸易的思想套路下解放思想。于是乎,李家图毛遂自荐率领贸易使团到葡萄牙去说服葡王,要求葡王准许两国进行毛呢和酒之间的贸易。
     李家图又将上面的例子向葡王说了一遍,同时补充到:如果进行贸易,对葡萄牙来说,原来自己生产毛呢需要90个工人,现在用80个工人生产的酒就可以换到所需毛呢。可以节约10个工人的劳动。
     葡王看到李家图对本国的各项生产都了如指掌,不仅心中惧怕又暗暗佩服,听他一席有理有据的分析,也觉得有点道理,挑不出什么毛病,于是就原则上准许,要求手下贸易大臣具体弄个可行性报告给他最后定夺。

     大臣就不能只谈原则不谈细节了。英葡两个的代表一坐到谈判桌上,葡国大臣就提出了具体的问题:我们该如何交易呢?按照什么比例进行交换?在什么地方交换?关税怎么确定?
     李家图对此问题思考已久,想来个伺机而动。就问葡方大臣:贵国希望以什么比例交换呢?葡国大臣也不是吃干饭的,对李家图讲出的那些个数据已经记在心中,并派人进行了出步核实。葡国大臣道:既然贵国生产酒要120人,生产毛呢要100人,那么酒和毛呢的交换比例就按照120吨/100匹吧!
     李家图心中大吃一惊:这个老儿真不是饭桶呢!李家图在家里已经算过了,如果按照这个比例交换,英国就白忙活了,什么都得不到,还不如自己生产酒呢。他悄悄地拿出自己计算的草稿看了看,上面是这么计算的:
     如果英国不造酒,120人也来造毛呢,就可以造(120+100)×100/100=220匹,如果国人还保持消费原来的100匹不变,就多余120匹毛呢。将此120匹毛呢全部按照120/100的比例交换葡国的酒,就可以换回100吨酒。和原来一模一样。除非交换比例超过120/100,比如1:1,就能换回120吨酒,比自己制造多了20吨。

     李家图不愧是经商能手,立刻说道,贵国生产葡萄酒要80人,生产毛呢要90个人。何不按照80/90的比例交换,即8吨酒换9匹毛呢?
     李家图说罢两国大臣都哈哈大笑,因为大家都对数据了解太清楚了,按照李家图的比例交换对葡国来说是没有任何利益的。看来不必要拐弯抹角了,大家很快达成一致,交换价格定位为两个极端取平均值:(120/100+80/90)/2=47吨酒:45匹呢。
     按照这个价格交易,英国用多余的120匹毛呢就可以换回120×47/45=116.44吨,比自己造酒多出16.44吨。
     而对应葡萄牙来说,如果造毛呢的90人去生产葡萄酒,就可以生产出(90+80)/80*100=212.5吨酒,如果自己国内依然消费100吨酒,就多出112.5吨,可以用于同英国贸易。而按照协议价格,可以从英国换回毛呢112.5*45/47=107.71匹,比自己国内原先的产量高7.71匹。
     价格问题解决之后,交易地点定在两国边界,互相免除关税。一份《大英帝国和葡萄牙王国毛呢换酒贸易法案》出台。此法案明确规定:葡萄牙从此不再造毛呢,英国从此不在酿酒,有效期n年。

     但是,谈判桌上的纸上谈兵容易,到了该实施时问题来了。
     首先是英国,英女王下令今后不准国内再造酒,所有造酒的人都去造毛呢,国内的酒一律从葡萄牙进口,商人从事以毛呢进口酒的生意可以免税。
     殊不知造酒容易造毛呢难。这酒业个人原来都是比较愚钝的,除了收摘葡萄、搬运酒桶等等,没有什么技术(技术都在农场主老板那里)。加上毛呢工厂都在城里,酒厂都在农场里,这些工人绝大多数都没有进过城,没有见过机器是什么样子。
     为了造更多的毛呢,李家图鼓动女王令大英帝国银行贷款给毛呢厂商扩建工厂。工厂倒是在国家扶持下很快建立起来,可是,那120个从农村来的造酒工人却无法使得新工厂立刻运转起来,经过两年的培训总算有100个人可以熟练地上岗生产毛呢了,但是还有20个实在是愚钝的没法,只好作罢。可怜这20个农民,现在是什么都没有了,回家造酒吧,女皇不准,葡萄圆也荒芜了,最后10个流落街头沦为乞丐,10个回家种葡萄当作水果来卖。

     葡萄牙的问题似乎简单一点,但是问题处在别的原来没有想到的地方。毛呢厂也被国王下令关闭了设备也拆除了,造毛呢的90个人改行去造酒。可是等到葡萄收获的季节,酒厂开始一年一度的生产期时才发现,原来酒厂根本就用不了这么多人!原来用80个人造酒,是因为葡萄圆就那么多,葡萄产量就那么大,酒的销量也多年都是那么多,要不然早就扩大葡萄种植面积和酒厂规模了。
     到了这时,葡国贸易大臣才大吃一惊,急奏国王。国王令90人回去再造毛呢,大臣回答说:一来两国定下的贸易法案不准,恐怕引起战争;二来毛呢厂设备已经无法使用全成废铁了。这下子一多半的产业工人失业,举国慌乱了,最后想出一个办法:90个人全部改去放羊,国王从国库贷款给予扶持。原来90个人中只有20个人是放羊剪羊毛的,现在一下子多出这么多人放羊生产羊毛,国内又不再使用羊毛造毛呢,羊毛也只好卖给英国了。

     这李家图就是李家图,看到这种情况心中大喜,本来自己新上毛呢厂正需要羊毛,却不动声色,乘人之危压低羊毛价格。葡国人别无它法,只好自认倒霉。葡国原来技术世界一流的毛呢产业工人就此沦为放羊一族,成为英国毛呢产业的一个补充。

     这种状况持续了几年之后,葡王忍无可忍,下令取消葡萄酒毛呢法案,并放出话来说甘愿和英国兵戎相见,下令再度发展毛呢产业。
     大英帝国虽然经历了起初两年的折腾和投下许多本钱,但是毛呢业从此成为世界老大,付出的代价就是区区10个乞丐而已。葡萄牙没有多余的酒供双方贸易,英国也不愁从别国弄不到葡萄酒。几年下来,靠现代化的毛呢产业的带动,过去各个方面都不如葡萄牙的英国已经将葡萄牙远远抛在后边。
     英国女王见到如此结局,直夸李家图英明,再次加官进爵予以表彰,至于葡萄牙投诉李家图欺骗他们、李家图的比较贸易理论到底行不行,女王是懒得理睬了,并毫不客气对葡国大使说:你们私自毁约,也没有将酒卖给我大不列颠,我国没有讨伐就不错了,休得再羞辱我李家图爱卿。

 【本故事纯属虚构。来源http://www.dqjj.com/bbs/dispbbs.asp?boardID=13&replyID=46620&ID=9430&skin=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