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清平
前言:目前中国男装的著名品牌,大部分都是民营家族企业,从来没有外聘过像总经理类的高层管理人员,张海良出任富绅集团总经理,是富绅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国服装企业的第一次“权力外交”。
是什么原因促使富绅走出了这一步?
就在几年前,提起中国男装品牌,谁都无法否认“富绅”是一面高山仰止的旗帜。十五年来,富绅服装集团有限公司有着让无数同行“眼热”的辉煌与荣光:
1992年,富绅衬衫仅上市两年,销售额突破亿元大关;连续五年成为全国最畅销国产商品金桥奖得主;连续三年蝉联全国衬衫销量第一桂冠,先后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衬衫,中国十大著名男装品牌,2001年被评为全国“质量过硬十佳品牌”,2004年,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
似乎一夜间,习惯将“质量是做出来的”挂在嘴边的董事长陈成才突然发现,往日的行业兄弟雅戈尔、杉杉等大步赶上,已经远远走在富绅前头,市场有关“富绅”的声音越来越少。在“传播就是生产力”、“品牌是行业竞争的终极武器”的现实环境下,陈成才感受到危机的压力迫人而来。
陈成才:找把快刀斩乱麻
回想起15年前企业从无到有,筚路蓝缕的日子,陈成才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
“霸主”之路:15年来,企业一直稳健、健康地持续发展,富绅似乎忘记了当初创业的艰辛,习惯了舒服的日子。集团规模的不断扩大,服饰、地产、医药、电力的多元化运营,陈成才渐渐觉出了自己的力不从心。以服饰起家,并一度坐上国内同行“第一把交椅”的富绅,十五年来,从来没有请有关权威机构对“富绅”进行品牌价值评估。“富绅”,在行业竞争异常激烈,产品同质化程度极端严重的今天,品牌价值正在严重老化缩水,甚至有被同行挤出一线的危险。
“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在讲求“传播制胜”的事实面前,憨厚的陈成才真正意识到:做产品,抓质量,抓服务,自己是专家;但做传播,做现代市场环境下的营销,实现企业和产品品牌价值的货币化体现,自己还有些“短板”。
创业十五年,陈成才见过的各式营销、管理专家如过江之鲫,不可胜数。出于对亲手创建“富绅”品牌近乎偏执的钟爱和珍惜,以及谋求行业“绝对话语权”的霸图策略,陈成才不愿将这样重大的责任和荣誉轻易假手靠不住的人。他一直在寻找一个既有理论高度,又有足够的实操经验,将理论真正转变为生产力的“专家”。
2005年5月28日,在惠州市“中国第六届营销创新论坛上”,张海良走进他的视野。
中国服装界的第一次“权力外交”
张海良何许人?居然让眼高于顶的陈成才有了“惊艳”感觉?
张海良,貌不其扬,名头却很大,现任中华品牌园管委会主任、中国营销学术研究院院长等职。市场核动力、4S产品创新法则、特赢终端论、12345之简单品牌法则、6T良性通路运作法则等理论创始者。进入营销、策划届11年来,以新、奇、特的定位手段和经典的创意手法为为健力宝第五季、红塔人为峰、中国邮政、利君药业、荣事达、交通银行、等数十家企业近百项产品或服务推出成功的策划,先后在国内诸多大学和论坛上作过精彩报告,被笑称中国营销第一快刀。
在国内营销界有这么一种说法:南派的专家和企业接触频繁,有丰富的一线操作经验,但缺乏深厚的理论基础,难以实现企业战略思想的升华和拔高;北派的营销专家专于理论研究,但缺乏实操经验,理论难以落地。张海良恰恰综合了南、北两派的长处,正是陈成才心目中“将理论变为生产力”的专家。
张海良也在两天的会议中注意到了陈成才“低调做人,高调做事”的“儒商”气质和实干家的务实态度。寒暄之下,彼此都有惺惺相惜之感。
一段时间的频繁电话沟通后,陈、张二人惊奇地发现彼此在如何成功打造一个品牌持久生命力等问题上,有着很多共鸣。6月上旬,张海良应邀来到富绅,在对厂房、工业园、写字楼等硬件设施进行为期一周的考察后,张海良给了富绅一份诊断书:品牌老化严重,没有实现品牌价值的货币化,品牌等无形资产正在急剧流失,急需激活。
“英雄所见略同”,这份诊断书,和陈成才给富绅把脉的结论完全吻合。
15年来的健康发展,富绅集团在员工凝聚力、团队忠诚度、设备设施的先进性等方面沉淀了比较优越的品牌基础,却因缺乏现代营销技术,企业变革思想、力度的不足,管理团队建设跟不上企业发展速度的原因步入困境。在迷惘的富绅面前,张海良心中的责任感、使命感油然而生。
当陈成才力邀张海良出任富绅集团总经理时,出于彼此的充分了解和信任,以及做大做强富绅服饰的共同愿望,张海良爽快地答应了。2005年8月10日下午3点,在惠州,富绅集团总部,陈成才在大会上宣布了对张海良的任命。
实际上,目前中国男装的著名品牌,大部分都是民营家族企业,从来没有外聘过像总经理类的高层管理人员,张海良出任富绅集团总经理,是富绅发展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中国服装企业的第一次“权力外交”。
权力外交——规避风险,更优发展
稍稍回顾一下那些曾经辉煌,现在却销声匿迹或早已被历史抛弃和遗忘的企业,我们就不难明白: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如果高度集权,甚至失去了应有的监督和约束,企业的命运就会很危险。
当年珠海巨人集团的史玉柱、广州太阳神集团的怀汉新、中山爱多的胡志标,到新近的三水健力宝集团的李经伟和张海,这几位集团企业的“一哥”个个大权独揽。他们曾经把所控制的企业带到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同样是他们,将企业带到破产或被收购的境地。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在企业由盛而衰的全过程中,他们的权力既没有适度分享,也没有有效约束和监督。他们有的擅长资本运营,有的对技术、生产烂熟于心,但个人精力有限,又不是全才,于是,一旦发生重大决策失误时,企业很快就垮掉了。
为什么不将权力适度外交(分权)呢?不少企业老板,他们的普遍心态是:企业是我的,因此企业的大权就一定是我的,分享就意味着要分“身家”。事实上,绝大多数企业家是绝不愿意与属下高管分享权力的。
其实这是一个思维模式和价值观的问题。分权不一定要分“身家”,分权是为了更好地创造机会和财富,更好地解放老板和高管们,这有什么不好?
如何才能使权力有效分享呢?只要将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区分清楚就可以了。企业的所有权是企业的命根,不可轻易分享,而经营权则是企业发展所运用的工具,是可以充分分享的。
权力分享的目的是什么?通过权力分享,在企业的内部管理和外部市场上进行某种程度上的创新,同时在重大决策上形成多人决策机制、规避低级失误带来的风险,从而获得更大的收益。
张海良:磨刀霍霍,庖丁解牛
权力和责任并重,在不少行内人士担忧不已时,张海良的信心我们不难看到,他在与会的发言其中如是:“非常荣幸接受富绅的委托,我将以认真务实的态度把工作做好。富绅的基础很好,富绅感动了我,富绅有良好的硬件,作为专业的品牌与营销的研究者、实践者,我们会在短时间去找到发展的制约,再创富绅的辉煌是不难的!”
日前,今年中国衣着类消费品零售额预计占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百分之十三左右,与上年增长幅度基本持平。此外,今年服装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带来的变化将继续通过市场显现出来,服装需求将出现追求高品质的倾向,消费者受品牌理念和流行趋势的影响将进一步增强。 为此富绅的品牌营销之路已是非走不可了。
为了在国内服饰行业中尽快将一度丧失的“话语权”重新夺过来,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实现富绅品牌价值货币化,在经营层面重新进入一线品牌。张海良提出了“15字方针”作为整个团队“试用期”的工作重点:
品牌激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公司发展的瓶颈因素,制定市场和公众认可的品牌核心价值观,通过专家论证后,及时做好品牌推广、传播和营销管
理。同时,做好配套的产品结构调整,解决当前富绅品牌标志性、符号型的品牌老化问题
渠道变革:改变当前终端的现状,启动“百家办,千家店”工程。在企业中发扬“铁军”的作风,实现“铁渠工程”,建立稳固的市场渠道。
铁军作风:品牌和营销手段需要良好的执行力和责任感、使命感。要求所有员工要敢于打硬仗、打大仗,敢于负责任。
国际化:国际化包括资本的国际化、终端市场国际化和人才的国际化,这是企业走向世界,实现快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其中,人才国际化主打设计师品牌,外聘意大利、法国等“时尚之都”的一流国际设计大师,确保富绅服饰在消费潮流的领导地位。
“15字方针”提出三天后,张海良亲率的全国市场调查小分队已经出发了,江南江北的烈日中暴雨下,如同现实服装行业的竞争,异常白热化,相信他们将直面市场最为惨烈的比拼,我们愿意报以最良好的祝福给这些争创中国品牌的勇士们!
同时,我们也看到,企业家的信任是珍贵的,职业经理人的勇气是可嘉的。从高标准严要求去审视,中国服装业呼唤更多元化的专业人才,吸取其它成熟行业的营销战略是大势所趋,富绅的第一次权力外交也可谓是这个行业的又一大进步!
后记(一点题外话)
作为权力的拥有者,是否具备了分享权力的心胸和管理技能,这又是一个问题。不少经营者,一旦分权成功,就立即推翻一切,另起炉灶,好象非如此不能体现他比前任的厉害。且将其美其名曰为“创新”。
但作为一名负责任的经营者,有必要明白:创新的前提是,先要翻新。先把现有的东西清理好、整理好、疏通好、管理好,一切搞清楚弄明白了,再谈创新也不迟。
上面两个问题,是悬挂在中国任何一个权力外交企业头顶的两把斧头,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得随时小心。但愿,这只是杞人忧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