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去年6月份央行出台121号文件,7月开始对开发区进行整治,再到9月份国务院的18号文件的出台,加上实施的土地招投标政策,都在一步步地规范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那种以前“拿到土地就赚钱”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了。对未来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上海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有他们自己的看法。这些房地产企业的发展模式对房地产企业的未来给出预见。
第一、综合性、跨领域开发模式,寻求行业内上下游的资源组合。 近年来,房地产开发已呈现出行业边界突破的特征。从开发土地、建设住宅,到经营酒店物业和商业物业,乃至房地产服务业的全流程、多组合赢利模式,将使得企业可以取得综合性、跨领域复合效益。最近也有专家认为,房地产开发的全部流程,从买地、建造、卖房、管理都由一家开发商独立完成,这种地产界的“香港模式”已不符合祖国大陆今日国情,万通、万科等一批房地产商正准备或已经着手转型。 第二,产业链投资延长型开发模式,寻求行业外左右邻的组合。 它的投资触角自一开始就伸到了与房地产开发相关的上下游,行业边界突破特征尤其明显,通吃产业链、取得利润最大化是它们的终极目标。同时,相关产品还可以进入到其他行业中去,由此可以平衡房地产行业可能到来的波动。中小型地产商可以在动作方式上对传统经营模式进行转变,单纯地以房地产来经营房地产的前景是暗淡的,房地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联系越来越明显。 第三、专业化、跨地域房地产开发模式,类似于“美国模式”。 美国房地产业奉行一种高度专业化和产品单一化作业,加上发达的不动产金融服务,在细分市场上的逞强的商业模式,强调房地产开发的所有环节应由不同的专业公司来共同操作。比如房地产投资公司只负责融资投资项目,项目开发则交给专业开发公司,其他销售和物业等环节也由不同公司完成。不同公司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分别生产住宅、写字楼、公寓等不同的产品。比较接近这一模式,目前将专业化不仅理解为将主业集中到房地产,更在实践中将所有产品简化为城乡结合部面向新兴白领的成片居住社区。 第四、从开发商转向房地产服务类的“地产定制”模式。 万通房地产定制服务可以说是一种有益尝试。随着二手房市场全面起动,房地产细分市场架构进一步凸现,房地产开发企业创新将面临非常好的市场环境和机遇。万通未来草图是只专注投资房地产领域,提供独立住宅个性化定制和服务。房地产开发的一个完整流程被分解成很多小的流程以后,每个小流程完成的时间大为缩短,万通不同的事业部分别只用在短时间内经营不同的业务,大大缩短了资金周转的时间,促进资金变现的速度和降低各环节的风险。 第五、地产联盟、结伴开发模式。 由于土地、信贷政策变化影响到了中小房企的拿地、融资问题,杭州、温州、南京一带新近出现中小房地产开始企业联合体,它们根据各自不同的开发状况和市场节奏,在资金、土地、项目、服务上形成共享。福卡经济预测研究所预计,10年后中国的房地产公司不会超过2000家。以杭州为例,仅此一地就盘踞着四五百家房地产开发企业,这就意味着绝大多数房产企业将来要被淘汰出局。杭州房地产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更现实的压力或动机,还是由于自有资金的不足和对异地市场环境的难以把握。房地产是一个资金密集型产业,在国际市场上一些著名的地产公司资本都在10亿美元以上,可国内地产公司的平均资本只有3000万人民币。因此,大多数房地产公司在新的政策环境下要继续发展,特别是进行较大项目的开发势必要走联合之路。 第六、辛迪加模式。 相对目前国内普遍的“联合开发”形式,国际地产市场中通常采用的“syndicate”动作方式可以说是一种更高层次、更为规范的联合,也是一种比较适合中小地产商走的道路。地产辛迪加通常由一个发起人作为组织者,组织多家企业(包括地产公司和非地产公司),联合竞买或收购或投资合适的地产,在约定的期限内共同对地产进行经营(包括购地、融资、开发、租售),其管理模式是集合操作加专业顾问。地产辛迪加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组织紧密性与独立性、组织机构的专业化操作、争议解决的中立性、联合体系的稳定性、广泛性及国际性方面,值得国内欲走联合之路的房地产开发企业采纳和借鉴。由此延伸,未来很可能还将出现专业房地产金融和房地产基金服务型企业,以及房地产与金融兼营型房地产开发企业。 |
房地产企业将走向联盟化
评论
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