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屏蔽的真相揭开房价辩论中房价评估方法


被屏蔽的真相 揭开房价辩论中房价评估方法
 
  敢说,是中国房地产业的一大特点。不仅某些研究房地产的学者们敢于大胆预测,不少房地产老板也经常妙语惊人。新闻媒体自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动不动请几位房地产老板和学者来PK一顿。可惜,往往是各说各话,看起来很热闹,却没有一个明确的结论。究其原因,除了他们使用的术语在定义上存在歧义之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们采用了不同的房价评估方法,各取所需。

  房地产商偏爱市场比较法。对于老百姓来说,房价的不确定性非常高,可是对房地产商来说,由于在不少地方大房地产商形成了具有寡头垄断性质的价格联盟,当地的房价早已被他们操纵于股掌之中。在房地产市场信息严重不对称的情况下,使用市场比较法绝对有利于房地产商。如果听到房地产商大谈市场需求是如何旺盛,他的楼盘是如何经济实惠,千万不要轻信。请他们解释一下房地产市场竞争是否充分,他们提供的信息是否可靠,同时,不妨请他们用其他方法来评估一下房价,看看是否能够得出同样的结论。

  收益还原法倾向于购房者的利益,站在购房者的角度来考虑未来的纯收益。可是,购房者在房地产市场上永远是弱小一方。购房者人数虽多,却高度分散,每一个购房者的经济实力有限,不可能收集足够的信息来分析未来各期的收益,对未来收益的预测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老百姓在判断买房还是租房的时候,很少有人能够根据未来收益的折算值来做出比较准确的判断。收益还原法在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除非房地产研究机构按照这个方法替老百姓做些研究,否则,收益还原法帮不了一般购房者的忙。

  假设开发法最适合房地产商的地产开发业务。房地产商先估计出房价,然后倒扣各项费用和预期的利润,如果剩余的空间超过地价则投资开发这个项目,否则放弃。假设开发法已经很清楚地揭示了房价和地价之间的关系:是房价推动了地价,而不是地价决定房价。在有关房价的辩论中房地产商不愿意涉及假设开发法,因为他们绝对不愿意让别人知道他们预期的利润到底有多少。

  成本估价法也许是最客观的房价评估方法。成本估价法是税务局征税,国土管理部门、工商管理局收费的依据。会计师最喜欢成本估价法,这是他们的用武之地;恐怕房地产商最不喜欢的也是成本估价法,倘若一笔一笔账都算个清楚,哪里还有暴利空间?可是,要算清楚账绝非易事,不仅需要专业训练还要耗费时间和金钱。一般老百姓既没有自己算账的能力又没有钱来聘请会计事务所,所以成本估价法再好也帮不上平民百姓的忙。

  如果有哪位学者要同房地产商辩论房价问题,是不是先下点工夫,抓住几个房地产项目,按照成本估价法的要求解剖麻雀,看看房地产商在这些项目上到底获得了多少利润、是否合理、是否纳税?倘若做好了这些功课,恐怕没有几个房地产商还敢来PK了。目前,人们常常批评学风浮燥,房价问题的辩论大概再次证明了这一点。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要采用成本估价法来研究房价,不仅需要政府的参与,需要费用上的支持,还需要很大的勇气。如果通过成本估价法只是纠正了一些偏差,那么还好说。但如果算出来的缺口很大,那么只有两个可能:一是房地产商为逃税隐瞒高额利润,是要请老板去坐牢的;另一个可能则是地方某些官员的贪污腐败,也是要坐牢的。可以想见,使用成本估价法剖析房价的阻挠力量还是很大的。

  在房价辩论中如果不弄清楚参与各方究竟依据哪一种房价评估方法就急于发言,肯定抓不住要害,最后稀里糊涂打一场乱仗,给别有用心的人制造浑水摸鱼的机会。

  要当心啊,在房价评估方法的背后隐藏着非常复杂的利益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