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居民因何遭遇买不起房的尴尬?


七成居民因何遭遇买不起房的尴尬?
●  王民官

    房地产市场在2006年春天上演了“热火朝天”的一幕。但在热闹景象的背后,几个“冷”数字值得玩味。房价一路飙升的同时,居民的购房意愿却在接连下降,商品房空置率也在不断扩大,而近七成的居民面临着买不起房的尴尬。
    据央行2006年1季度全国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显示,居民购买住房的意愿创了历史新低。从调查的7个城市看,居民购买住房的欲望,除重庆和西安外,均低于平均水平,北京、天津和上海的居民购房意愿明显下降。这一调查表明,随着房价的节节攀升,普通市民购买房子的梦想正在变得越来越遥远,越来越可望不可及。按照市场价值规律,买方市场意愿下降,应该带来卖方市场走低。但事实恰恰相反,根据国家权威部门的统计,今年1季度,12省、区房地产投资增幅超过了30%,而全国房地产企业的景气指数也比上季提高了5.4,与此相应的是房价的上涨。统计显示,一季度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5%,其中,大连、呼和浩特、深圳涨幅超过10%。有专家认为,这种现象一方面表明房价的居高不下,使很多居民望而却步,但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居民的消费意愿正在受到漠视,市场越来越不以居民的消费意志为价格涨落的核心。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底,全国商品房空置面积为1.23亿平方米,同比增长23.8%。这1.2亿平方米的商品房空置,给人的感觉则是房盖得越多,房价越高,而买不起的人也在增多,这似乎是步入了一个怪圈。一方面是全国的房价都在上涨,而且空置率上涨也很快。按常理,房价上涨快是供不应求的表现,而空置率上涨是房子卖不出去的信号,但这两个指标得出的结论恰恰相反,这就不能不让人深思,从中窥探出一些端倪。即房子盖得多了,相对应的本来是买房子的也应当增加,现在反而是空置房却在增多,房地产市场即将陷入泡沫危机的征候已经显露。从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看,一季度,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为2793亿元,同比增长20.2%。其中经济适用房投资62亿元,增长2.6%。由此看来,目前楼市所出现的“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怪现象,反映了住房供应的结构性矛盾。一方面是广大中低收入百姓有庞大的市场需求;另一方面是开发商追逐高利润,大多钟情高档房。据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最新数据表明,在24个大中城市里,每套12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商品房面积的比重还不到50%。由此可见,在一个时期内,“短缺与过剩”并存的怪现象还一时难以缓解。
    尽管住房原本具有生活必需品和投资产品的双重属性,但今年以来全国楼市在观望中等来“涨声一片”的事实,让一些地区普通百姓明显感觉商品房价格已越来越难以接受。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中国房地产金融安全评估报告》分析认为,2005年如果购买一套70平方米的新房,可能房价与收入之比达到13倍。新华社记者调查显示,目前在杭州、宁波和温州的市区,一套80平方米的住房价格是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7.54倍。现在,北京、大连、呼和浩特、深圳等城市不断飞涨的房价显然已经超过了其中大多数居民的承受范围。以北京为例,根据北京市建委公布的数据,2005年北京商品住宅期房售价同比提高了19.2%,而今年一二月份同比又上涨了17.3%。从目前各地的情况看,房价以两位数上涨的城市不在少数。说到个人购买住房,我们还是以北京为例,北京目前期房价格为6776元/平方米,按100平方米计算,每套住宅近70万元。而北京市去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1500元,按一家三口人计算则一年全家收入不足5.4万元,购买这套住宅全家人不吃不喝大约需要13年,如果其中一半收入用于支付住房,则需要26年的时间。为了支付每月的贷款和利息,居民不得不压缩其它开支。面对新建商品住房价格出现的强劲增长态势,老百姓难以掩饰自己失望的心情,因为过高的住宅价格已成为广大居民的沉重负担。
    可见,目前房地产市场过高的空置率及价格快速上涨,既说明了房地产市场人为地对价格操纵严重,也说明了国内房地产市场投资者过多,而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住房条件改善及降低了居民的住房福利水平,而且使房地产市场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如果政府不对该问题引起足够的注意并采取政策进行调整,房地产市场将陷入更深的危机!专家是这样分析的,咱普通老百姓也对翻着斤头上涨的房价充满了疑惑。
    有专家建议,面对房价上涨过快的势头,政府有关部门应压缩房地产的交易收益,打击交易欺诈,提高市场透明度;如果在短期内不能完全放开资本项目,政府应严格监控国外资本投资中国房地产;拍卖国家土地价格应相对稳定,特别是一般住宅用地要维持一个合理价位;中央政府可以考虑将大中城市的储备国有土地做成综合的地产指数债券出售,以合理抑制房地产价格过度波动。据来自发展改革委的消息,2006年我国将继续下大力气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价格问题,强化房地产价格管理。其中包括,改善征地、协议出让土地最低价等土地价格管理工作;规范住房销售、房地产中介与物业收费行为;规范经济适用房价格和廉租住房租金;探索开展住房成本调查工作的有效途径,努力稳定住房价格。
    我们相信,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及时有效地采取相关政策和措施,一定会使涨幅过快的房价回归到理性的轨道,使广大的居民不再遭遇买不起房的尴尬,从而有效地化解因空置房猛增将引发的房产市场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