袋鼠与物流


物流故事(一)

 

  有一天动物园管理员们发现袋鼠从笼子里跑出来了,于是开会讨论,一致认为是笼子的高度过低。所以它们决定将笼子的高度由原來的十公尺加高到二十公尺。结果第二天他们发现袋鼠还是跑到外面来,所以他们又决定再将高度加高到三十公尺。

 

  沒想到隔天居然又看到袋鼠全跑到外面,于是管理员们大为紧张,决定一不做二不休,将笼子的高度加高到一百公尺。

 

  一天长颈鹿和几只袋鼠们在闲聊,“你们看,这些人会不会再继续加高你们的笼子?”长颈鹿问。

 

  “很难说。”袋鼠说∶“如果他们再继续忘记关门的话!”

 

  这个故事听了很多遍了,它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也很简单,就是解决问题要抓住问题的核心。现实中,有些时候不是我们不想解决,而是太想解决了反而被自己的情绪或心态所束缚,而更多的时候是因为客观的因素遮住了我们前进的方向。

 

  有段时间,快速食品销售部门总在抱怨物流部门发货不及时,客户的单总是不能按时实现,总是货物避免不了“迟到”的现象。物流部反映人手不够,订单的临时变动更是显得雪中加霜,申请增加人手,公司管理层同意了,增加了几个人,但问题却不见改善。

 

  不得已,请了一位物流行内的“医生”。这位医生望闻问切从仓库拣货检查起,收货、上架、库存、拣货,整个流程似乎没有任何问题,可货物不按时送达的现象还是存在。初步得出结论:确实人手不够,过去业务量不大,单人拣货法尚可满足,现在业务做大了,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得改!后来自然就改为了分区拣货法。

 

  虽然拣货效率有了较大的提升,但客户所订货物仍存在“迟到”现象。

 

  因此,公司请来了第二位“医生”,诊断的结果是问题是在区域划分上,存储区和分拣区,开的“处方”是将仓库分成存储区和分拣区,工人只需在分拣区工作,而存储区和分拣区的补货用机械来完成。

 

  据说后来还请了第三位“医生”,给他们开的处方是上信息管理系统。

 

  但上信息系统是否就能药到病除呢?又适合这个企业当前的发展阶段呢?单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换个角度,试着把问题看简单一点,不外乎就是希望货物在仓库待的时间越短越好,这样货物送到客户手上的时间就有足够保障了。如何让货物在仓库待的时间越短越好呢?除了在存货管理、货位设计、储位控制、拣选流程上做好工作,还要抓住“信息”问题。操作上销售部门应该主动配合物流部门,将商品的销量、品种、规格、销售辖区进行准确的预测,并将预测的结果告知物流部门。

 

  企业内部也是一个小“供应链”,物流—商流—资金流是实现顺利销售的保障,既要抓住每个链上的核心问题,又要抓住链与链之间的核心问题,套用一句政治口号就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