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旅游报》采访彭琰


合作,才有发展的机会

    作为律师,努力为自己的委托人打赢官司,争回应有的利益,这恐怕是每一位从业律师所追求的目标。

    彭琰律师尽管完全具有实现这一目标所应有的素质-勤奋好学、思维敏锐、语言精炼、应变从容,但她还不仅仅满足于此。她有自己做人做事的理念,用她的话说"尽量各方面让别人感觉好一些"。也就是说在一件具体的案子中,律师应努力赢得该案涉及的方方面面的人,包括双方当事人、法庭、社会等的认可。一场官司的结束决不仅仅停留在一纸判决书上。曾引起媒体关注的中锐文化传播公司诉零点调查公司侵犯商业秘密一案,使得彭律师有机会将她的理念得到一次具体展现。

    彭琰读大学和研究生时学的是经济学,拿到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研究所的硕士学位。毕业后,一下子跳进海里,曾先后在国家进出口公司、实业投资公司和信托投资公司工作,一直做到副总经理。几年商海沉浮后,找到了律师这个自己热爱的职业,便又毅然全身心地投入了律师事业。几年来,在接手几十个经济纠纷案和参与投资项目外,还编辑出版了几百万字的有关法律书籍,使她逐步成为学者型的律师。

    去年底"中锐"诉"零点"一案经过法庭一审判决"中锐"胜诉。彭琰就是"中锐"一方的委托代理律师。

    面对败诉,"零点"要坚持上诉是情理之中的事,再则一审判决书似乎也留有上诉的余地。但是彭琰在与"中锐"老总事先达成共识后,认为和"零点"沟通是有价值的,试图做出一种新的尝试。之后彭琰主动通过电话、面谈与"零点"一方接触,向他们提出一些积极建议。

    今年元月8日,"中锐"和"零点"两公司老总微笑着坐在一起,联合举办了"新闻发布会"。会议的主题是双方的相互理解和今后的新合作。无论是从双方提供给记者的联合声明,还是分别回答记者的提问,双方都在共同努力淡化那场官司所造成的彼此不愉快,并希望记者能够跳出官司,站得高一点去评说。
毫无疑问,一场剑拔弩张的官司演化成最终的和风细雨,这与双方当事人在一些基本观点上能够达成共识是直接相关的,但这与难得有这样一位律师以及背后所做的种种努力是分不开的。

    在会上,作为主持人的彭琰这样评价:本案最后的解决方式是独特的。这种解决方式本身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在法律制度完善的市场经济社会,通过法律手段解决问题和矛盾日益成为可能。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战场上的你死我活。诉讼双方在很多情况下是利益的共同体,这就是为什么在法制十分健全的美国有近80%的诉讼是通过调解解决的原因。法律本身不是目的,它只是推动实现和谐的社会关系的一种极端方式,法律也支持人们采用更能为双方感情所接受的方式去达成这种和谐的社会关系,从而降低磨合成本,增加社会合作的效率。我想这既符合经济关系的双方当事人的最大利益,也是律师作为从事法律咨询与服务的专业人员追求的最高境界。
 

   近日,笔者再次采访了彭琰。话题又回到"中锐"与"零点"的官司上。她进一步解释说:作为服务性的机构、企业,要想在市场上做大,都会十分珍惜自己的声誉,是靠声誉来维持与客户的长期合作关系,就会在合作中细心体会客户的感受。如果引起客户不满,甚至诉讼,那是非常不利的。另外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许多市场规则是边干边探索,合作双方因种种原因发生矛盾,即使最后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那么参与其中的律师就应运用法律手段,努力使双方的合作之门不要关闭,而要彼此更理解。因为只有合作,才有进一步发展的机会,才对社会更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