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管理者巡访系列:造物之前,必先造人


 

       执笔:80后创业者管理者巡访组记者李明珠(主航道派出)

      采访对象:环球映画制作部经理王藜

王藜的办公室非常与众不同,它宽敞但不明亮,柔和的灯光让整个办公室变得很温馨,宽大的办公桌上面整齐的摆放着他的办公用品以及电脑。高大的绿色植物盆栽让办公室更加有生气。这样的环境,也让采访变得更加轻松和随意。

问:作为“80后”这个群体中的一员,对于大众给这个群体冠以这样的称谓,您是怎样理解的?

王藜答:其实我觉得大众之所以会给这个群体冠以这样的称谓,原因就是这一代的孩子目前已经成熟,并且在社会发展中开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了,并且由于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快速发展,造就了我们这一代身上有着引人注目的亮点,归于群体我不认为有什么不好,但是也容易片面化,毕竟个体差异还是很存在的。

问:大家对于“80后”的年轻人能够靠自己的能力取得现有的成就都感到惊讶,您作为一名“80后”从毕业到现在也只不过短短的3、4年时间,在这期间,您是如何努力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王藜答:如果说是什么让自己能够找到一块人生舞台,展示自己的才华,我觉得首先归公国家的富强,其次就是个人的努力,其实有好的成绩没有捷径可寻,惟有努力和勤奋,机遇是社会发展创造出的产物,那成绩自然是自身争取的结果。

问:目前,有很多“80后”都是自主创业的,而且有很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功,那您对“80后”大学毕业选择自主创业有什么看法呢?

王藜答: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都没有自主创业的实践和经验。无论是生存型创业,还是机会型创业,创业者常常不知道选择什么项目、怎么创业,于是,一些急于求成的创业者认为,别人怎么创我也怎么创,这是一条捷径。结果,人家创业成功,自己创业却失败。原因在于,创业不是就业,只靠认真对待那是远远不够的。创业就不同了,创业是组合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进行创造性的生产性活动。任何一个创业者,选择任何一种创业项目,首先要有自己的优势。这种“优势”就是组合生产要素的优势。步入自己不懂的行业,创办自己陌生的企业,是很难实现成功创业的。

问:那您刚走出校门时,对自己今后要走的事业道路是如何打算?做出这样的打算,您是出于一个什么样的心理呢?

王藜答:刚走出校门就想先找个工作再说,结果发现所学专业基本没有对口单位,专业不对口的又做不了,心想没工作太丢人,不如继续学习。我学习的习惯不好,兴趣占到百分之八十,不感兴趣的就算在流行,我也不会涉足,但是如果有兴趣,就会想方设法的弄明白,正好那时候对三维动画很感兴趣,完全是因为想知道到底是怎么做出来的,所以就学了,没什么想法。

问:现在您已经处在公司的管理层位置了,已经是一名管理者。您认为,作为一名年轻的管理者,要采用怎样的管理方式才能得到一个优秀的团队?

王藜答:我个人认为首先我要明白的是所面队的团队是一个由什么类型的团队,成员的心态又是什么,需求什么。比如我现在带的团队,基本上全是所谓“80后”大家的都渴望成功,喜欢被别人承认,工作充满斗志,我所要做的就是合理分配工作,详细制定计划,保持公平公正 公开的工作态度,想要创建一个优秀的团队,主要是自己先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一直相信,做事先做人,这是核心部分。

问:任何一个公司中拥有一个好的团队是非常重要的,您认为一个团队是如何形成的?团队中成员的背景有什么不同?更重要的是如何能够组建一个优秀的团队呢?

王藜答:团队当然是由项目内容决定的,成员的背景也都不相同,主要根据实现具体目标的实际要求了,组建好的团队首先是要有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其次是志同道合,加上有效的管理机制,运作体系,资金保障等等。

问:作为一名年轻的管理者,您的下属有比您年龄大的,也有比您年龄小的或是同龄人,您应该以一个什么样的心态或是姿态去进行管理呢?

王藜答:如果是摆姿态,那就会像蹩脚的演员一样,越演越砸,到是说道心态这个问题,刚开始做的时候,困难和阻力大的无法形容,我连续一个月在办公会议上都不能发言,更不要说表态了,只要一张嘴,就有人否定,呵呵,现在想想挺有意思,但是我的心态就是,对事不对人,事实胜与雄辩。坚持下来后,很多当初反对我的人,在生产力明显提高的变化下,也开始慢慢接受我的观点了,正是由于我从不针对个人的态度,也使我有了去改变他们的想法的机会,赢得了他们接受我的时间。

问:您认为在管理方式上您与上一代的管理者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您认为什么样的管理方式更适合用于现在的企业或是公司呢?

王藜答:唯一的区别是我坚持实事求是,至于管理方式,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明白的,同样也没有什么方式可以套用任何企业和公司,只要从事管理工作的人自己不要先放弃,一切皆有可能。

问:大家都是年轻人,现在的年轻人个性都比较突出,而且比较张扬,在处理事情上的想法和做法都不同,您是怎样去协调的?您也可以举个例子来说!

王藜答:这一点到是事实,我深有体会,没有从事管理工作时,我最大的爱好就是给主管找麻烦,我一方面工作能力很强,另一方面,要求(其实多是无理的)也很多,谁也不服,终于有一天,自己做上了主管,心里才明白,这活真不是“人“干的,呵呵。至于现在,我处理事情基本上是征求大家的意见,但是在决策时,基本自己拿主意,说道如何协调,我的法宝就是想一个比大家都好的解决办法,那就OK了!

问:公司目前都是年轻的员工居多,作为一名管理者,您要给员工提供一个怎样的工作氛围或是工作环境,才能使员工们能够在工作时有份好的心情呢?

王藜答:我想着个问题我的回答是,我更想给自己创造一个合适的工作环境,如果每天我都觉得工作环境压抑的没法思考,那员工可能就有自残的了,我个人认为环境是一种感觉,古语说境由心生,我想舒适的办公环境未必能给人内心的满足,最大的支持是内心的目标,所以我会想法创造一个能实现目标的工作环境,也就是有效的运做机制,合理的流程规范,在好的框架下,大家才有斗志,工作才能有成绩,心情自然就会比较好咯

问:目前任何一个行业的竞争都很激烈,我想您所从事的CG动画行业也不例外,那么你们是如何应对市场竞争的?

王藜答:CG动画行业对于中国来说,实数新鲜,但是它的竞争确实很激烈,产品质量决定企业能力,对应激烈的竞争,唯有作出更高质量的影片,吸引更多观众,有了消费群体,才会产生市场需要,同时也就推动该行业有的序发展。行业整体进步了,竞争也就会合理些了。

问: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经常会与哪些组织有过合作呢?进行这样的合作对企业的发展又帮助吗?你们是如何选择合作伙伴的呢?

王藜答:国内外各动画制作公司,电视台,文化传媒机构等,所谓的合作,我相信它本身的出发点就是希望有发展,没有一家企业谈到合作的目的会是搞跨企业,是不是?至于选择合作伙伴,只要本着诚信、公平、互利的原则,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也就变成双相的过程了。

    另外,企业在发展初期就同中国传媒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依托大学的各方面支持,企业的发展才能走向一个健康的道路,在和中国传媒大学合作的两年中,双方优势互补,制作了一部纯三维的动画片《啦啦星球》,并在年底会全国播映,对于这样勇于探索,积极拼搏的企业,我认为相关部门应该给予相映的关注,包括政策的优惠,降低投资风险,这将对于整个行业来说,都会是巨大的帮助的。也是为填补国内没有动漫产业的现状作出扶持的姿态。

问:在公司和团队的管理中,您学要及时掌握市场最新信息和技术的发展情况,那您获得外部信息与技术的途径都有哪些呢?

王藜答:信息的获取是有专门的部门提供,技术的获取大致有两种途径,一是自主研发,二是利用国外合适的技术平台直接生产,但我们最终的目标是不但影片要国产化,相辅助的技术平台也要实现自主知识产权。

问:那你们公司产品或服务方面有何创新呢?这些创新的灵感又是从何而来的呢?

王藜答:艺术作品和后续的附属产品都是针对青少年的心理需要,本着育教娱乐的原则进行开发,而谈到创意的主要来源,那就是要深刻了解针对人群的心理要求,满足最大的快乐,从被动变为主动的宿愿就是更好抓住创意的来源。

问:现在老一辈人都认为我们生在80后的年轻人是最没有责任心的一代。您对于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

王藜答:这样的看法是片面的,虽然80后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优越,但是这并不能代表我们就是没有责任心的一代。我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明白自己对于社会对于家庭应处于什么样的位置。

问:作为年轻的“80后”,您事业的道路还有很长,多于今后您是如何打算的?

王藜答:对于今后没有什么长远打算,如果做的不开心,也许会换个工作,我通常不太愿意设定比较长远的计划,喜欢制造短期计划,难度越大越开心,阶段性的胜利给比较诱人,不断的换着花样积累成功果实是我很喜欢的感觉。

问:“80后”的队伍在一天天的壮大,很多没有毕业或是已经毕业的年轻人在自己事业的道路上还处于迷茫阶段,找不到该努力的方向。对于这种情况,你有什么要鼓励他们的,或是有什么经验要与他们分享的呢?

王藜答:在校的大学生是最幸福的人,有着充分的时间学习自己喜欢的内容,这期间我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是打好基础,掌握充分的理论知识,在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后,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总之,重在参与,得失不能拿眼前的结果来衡量。永远的胜利决不属于你。作好准备吧,既然漫漫人生路还长,就不要指望一夜成名,千古流芳。得失不能拿眼前的结果来衡量。

    谢谢您接受采访!

更多80后好手报名参加访谈,访谈内容将同步发布到多家商业类、财经类、管理类及垂直门户平台,并择取部分发表到合作平面媒体。

报名网站:www.mcb2b.com/80winner

报名参访:[email protected]

MSN:[email protected]

QQ:386759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