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难


男人难

王照伦

    做女人难,已经为社会所公认。实际上,做男人更难。不论社会对男人的要求,还是女人对男人的期望,都使男人只准进不准退,只能赢不能输。因此,男人被逼上了一条荆棘之路。

  社会和男人对女人很宽容,女人进与退的自由度很大。进一步,女人能在社会上争得一席之地,她会成为巾帼英雄,有一顶女强人的帽子可戴,能迎来社会和男人赞许的目光。退一步,女人在家庭中做一个贤妻良母,无可厚非,并与中国传统美德相吻合,会得到社会和男人的认可。累了,女人可以靠在男人坚实的背上喘息,透一透气再去闯。有了委屈,女人能在男人的臂弯里放声大哭一场,以发泄自己的愤懑。

  社会要求男人更多的是责任,女人期望男人顶天立地。男人成功了,社会认为理应如此,女人看作天经地义。翻开历史,通篇都是对杰出男人的赞美,古今史志编者对失败的男人吝啬到一字不书。打开报刊,满纸都是成功男人的奋斗之路,当代文人把失败的男人推向被遗忘的角落。闪光灯、摄象机只对准那些成功的男人,鲜花、掌声和笑脸只钟情于优秀的男人。社会不同情失败的男人,女人对不成功的男人更是不屑一顾。多话的男人被看成唠唠叨叨一副女人相,寡言的男人被说成故作深奥一脸师爷气;不修边幅的男人被看成没有修养的人,注意打扮的男人被看成油头粉面的人;粗犷的男人被指责为有野蛮味,细腻的男人被判定为有脂粉气;热情的男人被看成轻浮,严肃的男人被看成古板;把忧愁带回家的男人被说成是拿老婆孩子出气,将家事说出来的男人被看成婆婆妈妈;才华横溢的男人容易被看成目空一切的人,一无是处的男人自然被当作窝囊废。社会和女人对男人的苛求,使男人左右为难。

  男人对男人更是毫不客气。出人头地被男人当作生活的目标,建功立业被男人作为人生的目的。到世上走一遭,哪个男人不想在社会上轰轰烈烈地干一场!更有甚者,一批具有高层次追求的男人,还想在历史上占有一角。著书立说,是这类男人的美梦,并希望研究历史的人把自己的作品作为研究对象。男人活着,想得到社会的承认;男人死了,还想在历史上留下永不磨灭的痕迹,成为活着的人生活的榜样。男人对男人的要求,更使男人不敢松一口气。

  然而,成功的男人、有所建树的男人、青史留名的男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男人虽然奋斗过、努力过,但还是平平凡凡地走完了人生之路,既没有留下可歌可泣的事迹,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但是,社会不能没有这些普普通通的男人。男人既要担负起历史和社会赋予的责任,又要成为家庭的脊梁,双重的压力把他们搞得透不过气来。社会应给男人一点同情,女人更应该理解男人。

 

 

山东交通报,1994—04—13(4)。

中国商报、兰陵报,分别全文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