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我国的航天产业之投资------A股投资中的海市蜃楼


  2007年10月11日上午9时,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接受中国政府网专访,就“做强做大航天产业”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孙来燕说:包括发展通信、导航、遥感等卫星及其应用,形成空间、地面以及终端产品制造、运营服务的航天产业链,除了地面必须有接收站,把数据接收起来,把数据变成知识、信息,以及终端产品。”

  A股市场上相关公司立即强烈上涨,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那里面究竟有什么吧:

  首先,我们要把航空和航天区分开,一个是在地球大气圈之内,如客机和战斗机等等业务。而航天产业则为在宇宙空间的产业。如卫星,火箭,载人飞船等等。

  第一,投资的根本目的在于赚钱,也就是利润,但是就目前来看,所有的直接航天产业都是没有任何利润的,完全以科学研究探索,或者作为人类探索宇宙为理想的一系列活动。目前,能够赚钱的也就是航天周边的一些产业,也就是航天技术民用化的一些产业能够赚钱。

  第二,我认为目前的上市公司中没有几家是真正好的,其中最好的我认为是航天电器,其次是火箭股份。但是两者目前都价值有所高估。目前的现状是,绝大部分的优质地产没有上市(是不是有优质资产还是一个问号),也给资本市场炒作代开了想象空间。但实质究竟有多少,我们不得而知。对于一个稳健的投资者而言,参与这种炒作是不明智的。

  第三,我认为虽然欧美不少军用技术就是上市企业研发发展的,但是中国政府不可能把核心军事技术或者产业注入上市公司或者拿来上市,因为目前最新核心技术都没有民用化,而中国又是一个军用科技民用化十分缓慢的国家。所以,即使中国在这方面的确有很大成就,普通投资者也无法享受。

  至于目前国内上市公司也有不少包括军用技术的比如600391生产的零件一样有军用,600590的军用发电机,002046生产了所有航天用精密轴承,但就其在整条军工产业来说,这归根到底也就是一些周边产品而已,是非核心的资产。

  第四,就全球整个航天大产业来说,除了少数项目,都是科学研究为主,如果缺少美国军方的订单或补助,绝大部分没有任何利润的.美国很多东西如火箭和航天飞机等都是由上市大企业做的,这是事实.那都是军方和NASA的定单.但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在可见的时间内都不可能把不能产生利润的核心东西注入.哪怕就嫦娥工程只是一项科学项目和实现人类上月球的梦想而已而已,但不是一个有利润的产业项目。卫星定位和卫星通讯的确是尖端科技,做好了当然可以赚钱,但是中国就目前而言并没有自己的技术。或者说,即便是有的,中国目前的技术只供军方使用,想要民用化我认为没有10年是不可能的,而卫星定位,中欧的伽利略还稍微有前途一点,但是要赚钱,还是要经过非常长时间才行的.

  最后,孙来燕说得的确非常好,但是真正实现的时候恐怕是遥遥无期了,这只能给我们一个想象空间而已。中国在军用技术民用化方面的落后是出了名的。

  总结:目前市场上的航天板块以纯概念性炒作为主。至于炒作的原因,主要有四:

  一,目前股市流动性过剩,容易产生各种纯粹概念性的炒作;

  二,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浓厚,群众的感情容易被挑逗而失去理性的目光,想必其他概念,炒作宇宙航天概念这个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的概念更容易让普通投资者上当。

  三:踏上宇宙的征程不光是我们中国,也是全人类的梦想,所以在板块的概念性方面容易给人以无限的憧憬和遐想,使整个航天板块披上一层面纱,就如海市蜃楼,看起来近在咫尺,那么的真实,但当你向它走去,想要触摸它、感知它的时候,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小孩,笑着和你保持距离。

  四:目前市场上流行的资产注入题材,而目前航天板块的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大多都是有强大实力的央企,这就让人产生一种能够注入资产的预期。但是究竟有没有注入计划,注入的资产收益前景情况究竟如何,以什么方式什么价格注入,就不是那些投机者考虑的范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