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深空,中美之间只有两步之差


走进深空,中美之间只有两步之差

王达水

http://vip.bokee.com/article2.php?id=409727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于2007102418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航天事业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与美俄欧航天大国相比,中国的航天实力还有相当的差距。但是,差距在哪里,究竟多大,这是人们必然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

 

从表面上看,俄罗斯在载人空间站方面,具有最前沿的成熟技术。美国在载人空间站方面不仅与俄罗斯相当,而且在航天飞机、登月、火星探索方面更是走在前面。相比之下,中国的航天事业才刚刚起步,其巨大的差距是显然的。

然而,事实上,“嫦娥一号”探月卫星的成功发射和成功绕月及探索活动,标志着中国的太空步伐,实际上与最强大的美国仅仅只有两步之距。提出这个认识与判断,几乎让所有人都难以置信。但是,只要冷静分析,却无不让人震惊并信心百倍。

 

首先,这里所说的“两步之差”,不是连续性的两个步伐的距离之差,而是两个基本方位上的各自一步之距。

其中的一个一步之差,在于航天飞机技术方面;另一个一步之差在于火星探索方面。显然,人们一定会立即提醒作者:那曾经的七次载人登月难道不是更大的差距吗?在此,笔者就这三个问题逐项分析如下:

 

第一,航天飞机方面的差距。这个差距的真实距离,在于中国仅仅有航天火箭的强大并可靠的基础和队伍,但是,还没有在航天飞机的相关课题上开始具体的起步。这个差距是较大的,其涉及的技术层面、基础学科、资金保障、人才队伍等等方面,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

为什么中国没有及时进行航天飞机的技术性拓展和起步呢?个人认为,这与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指针密切相关。因为,航天飞机意味着是大能量大负荷的空间运载技术,与军事意义更加紧密,而中国不是一个要称霸世界的国家,何况中国现在连航空母舰都还没有。

 

第二,火星探索方面的差距,表面上看是有与无的差别,但本质上说,这个差别的真实距离并不遥远。因为,火星与地球有着相似之处,它绕太阳周期为687天,相当于1.9回归年,而它的自转周期仅比地球长41分,更令人惊讶的是它的自转轴倾角也只比地球的黄赤交角大32分。因此,火星上不仅有类似地球上的季节之分,还可明显的区分出“五带”(热带,南北温、寒带)。此外,h又发现火星上有一定量的大气,有白皑皑的极冠,且随季节变化大小范围有明显的变化。火星的平均温度与地球相差不大,在赤道区的昼夜温度在20度到-80度之间,而最寒冷的极区的温度变化于-70度到-140度。

 

对于火星的空间探测始于六十年代。苏、美的最初6艘飞船都未能抵达目标,直到196411月发射了“水手4号’飞船。1965年,它在离火星9850千米的地方飞过,发回了21张照片,从中首次发现火星上的环行山。对火星最成功的探测是美国的两艘“海盗号”飞船。他们在19767月降落到火星上,原来估计只能工作90天,结果却有一艘连续工作了6年多,因此,现在已经有了详尽的火星表面地形图和地貌图。本文引自〖天文学教程〗(南大)http://dili.cpedu.net/jxckzl/zrdl/diqiu/zrdl_18.htm

 

人类对火星的成功探索主要有三次。一是30年前,美国航天局先后发射了两个“海盗号”火星探测器来寻找未知的火星生命,但是“海盗号”在火星表面的实验没有任何收获。不过近日,有学者提出当初“海盗号”的设计存在严重问题,由于它的敏感性不足,因此很难辨别出潜在的火星生命体。

 

二是200263凌晨,欧洲航天局成功发射了火星快车火星探测器。

 

新华网巴黎2004年2月13日电(记者杨骏)欧洲航天局13日正式宣布,正在环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日前首次与美国“勇气”号火星车取得联系,双方互致了“问候”。据悉,这是人类制造的探测器首次在外星球实现国际联系。

 

新华网巴黎2004年1月23日电(记者杨骏)欧洲航天局23日在这里发布公告称,正在环火星轨道上运行的欧洲“火星快车”探测器在火星表面发现了水的痕迹。据悉,这是人类首次在火星表面发现水。

 

三是20041月,美国的“勇气”号及其孪生兄弟“机遇”号分别于在火星上着陆,它们的主要使命是研究火星上是否有过水。“机遇”在对其着陆的火星“梅里迪亚尼平面”进行探测的过程中,发现了该区域历史上部分被液态咸水覆盖的证据。“勇气”号此前也在“古谢夫环形山”其他地方找到水曾存在过的蛛丝马迹。

 

由于火星与地球自然特征的近似性,特别是有大气层的特性,因此,从技术层面上看,登陆火星则是比较容易。

 

介于中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不仅开启了进入深空的篇章,更拥有实力强大的航天技术基础。因此,当火箭推力再上一个台阶,特别是在巨大的需求或投资前提下,中国的航天事业将一跃而起,随之而来,走近火星就会成为不久的将来。可见,这一步之差,其距离并不很大。

 

第三,关于登月的差距,个人认为,这其实原本就不存在差距问题。因为,面对人类的探月历程,必然涉及美国曾经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尽管那是过去的“辉煌”,但是,世界科技界的质疑之声总是层出不穷。尤其是“阿波罗”登月飞船的运行中共有21项重要程序,而美国国家航天局公布的相关信息,一是恰好提供了不能说明那21项运行程序是全部成立的情况;二是恰好说明了飞船的着陆舱在结构上存在系列低级错误,因而不具有在月球上着陆与起飞的功能;三是那些关于登月飞船于运行中的系列惊险故事,非但不能证明是登月的成功反而暴露出是“计划”未进行的本来面目。(《让“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全文见博客中国http://wds999.vip.bokee.com/

关于“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假,许许多多的人都不会相信,甚至包括航天事业中许许多多的专家。但是,冷静分析,其实就不难看出破绽百出的问题重重。

 

比如,一是脚印之假。理由在于“压痕过于整齐”。

 

图片:在月球上留下的脚印

http://science.ksc.nasa.gov/mirrors/images/images/pao/AS11/10075263.jpg

 

因为,对于没有空气和水分子的月球表面而言,这是及其不可能的事情。请问,有谁在地球的干沙滩上踩踏出过清晰的脚印?没有。如果说月表是一层一英寸厚的月球尘埃的话,那么,当人在提脚起步之际,必然对脚印产生破坏力,以至于难以较好地保持NASA公布的10075263号图片上的那种脚印。另外,NASA公布的其他图片上的宇航员步行后留下的那些脚印,也都保持着较好的形态。可见,“脚印有诈”。 如果没有猜错的话,那些脚印是在生水泥与很少一点比例的细沙混合物铺的地面上踩踏出的。因为那“月表之面”是几乎就是水泥的颜色。因此,在没有水和空气的月球上步行,无论如何,绝对是踩踏不出那些“压痕过于整齐”的脚印的,这是基本常识。然而,NASAS公布的图片却恰好有清晰的脚印,这只能真实地证明人类从来没有真正地踏上过月球。因此,对人类而言,月球依然是神秘的、神圣的、美丽无限的、具有梦幻般吸引力的。

 

二是飞船登陆月球时恰好降落在一根钢缆上。通过NASA公布的登陆图片(编号:10075268),人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在月球上连压痕都不产生的着陆舱支撑架的圆盘形脚掌,其下却恰好压住了一根对月表具有压痕的拉绳(见: http://science.ksc.nasa.gov/mirrors/images/images/pao/AS11/10075268.jpg

NASA Photo ID: AS11-40-5917File Name: 10075268.jpg)。这真是奇怪呀,在月球上着陆的飞船舱体,恰好着陆在人类还没有到达时就已存在于月球上的一根拉绳上,这真是太绝妙了啊…… 

三是关于月球土壤的厚度。月球上有土壤吗,纷尘究竟是多厚?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基本要素。可是欧洲于去年9月发射的智慧者一号,以一度的角度,也就是几乎水平的姿势着陆月球,但却一着即陷,没有实现预计的“打水漂”现象。

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2006931351分消息,欧洲宇航局宣布,格林威治时间9354222(北京时间134222),欧洲探测器SMART-1号成功撞击月球。欧洲航天局估计,撞地的地点在月球的西经46.2度、南纬34.4度。欧洲航天局随后将公布更多的关于这次撞击月球行动的信息。欧洲宇航局官员称,SMART-1号是准时撞击月球表面,激起了大量的月球尘埃,接下来科学家将通过分析尘埃成分来解释月球起源。

 

可见,月球表面难以具有类似地球这样的土壤,可能是上十米的厚厚尘埃。因为月球上没有水,自转周期近30天。所以,其一个白天和黑夜,相当于地球上的15天。也就是说,太阳一照就是十五个地球天,一黑也是十五个地球天。不仅如此,其表面的温度差,白天,在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摄氏度;夜晚,温度可降低到零下183摄氏度。高低温度差额达310度。可见,如此恶烈并无水及大气层的环境,真能形成地球让类似的土壤?

 

进一步地,月球表面的基本硬度难以承重。因此,美国阿波罗飞船曾经的登月活动必然迷雾重重。

 

因此,面对中国今天的“嫦娥一号”探月工程,我们需要实事求是地坚持科学发展观,冷静分析。一方面,决不能轻易被悠久的文化故事而影响基本的科研思路和方法。另一方面,不要轻易被别人曾经的“前沿步伐”所迷惑,更不要轻易树立什么追赶的心态,否则,付出的沉重代价及其宝贵时间,将是追悔莫及的教训。

 

综上所述,中国在航天事业上与最先进的美国之间,仅仅只差航天飞机和火星探索这两步。其中,航天飞机方面的差距,可能将持续的时间会较长,因为涉及到的技术领域更宽、难度及风险更大。明确“两步之差”的实情,目的在于找到准确的方向和树立如何发展的坚定信念。

 

回首中国的航天事业,中国始终在一步一个脚印地探索前进着。历史发展到外汇储备超1.4万亿美元的今天,我们需要在航天事业上大张旗鼓地寻求拓展,随之,进一步推动中国科技的全面创新和深刻发展,促进相关民生经济的快速腾飞。

 

 

二〇〇七年十月三十日  于中国衡阳

[email protected]

 

 

附:

 

美国“阿波罗”登月的虚假

 

中国嫦娥一号探月飞船于200710241805分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由此标志着中国航天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面对人类的探月历程,必然要涉及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尽管那是过去的辉煌,但是,世界科技界的质疑之声总是层出不穷。尤其是阿波罗登月飞船的运行中共有21项重要程序,而美国国家航天局公布的相关信息,一是恰好提供了不能说明那21项运行程序是全部成立的情况;二是恰好说明了飞船的着陆舱在结构上存在系列低级错误,因而不具有在月球上着陆与起飞的功能;三是那些关于登月飞船于运行中的系列惊险故事,非但不能证明是登月的成功反而暴露出是计划未进行的真相。

 

 

《让“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连载于博客中国网:

 

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之一)

http://vip.bokee.com/20061009181620.html  

 

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 (之二)

http://vip.bokee.com/20061009181619.html  

 

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之三)

http://vip.bokee.com/20061008181543.html  

 

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之四)

http://vip.bokee.com/20071026407323.html

 

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之五)

http://vip.bokee.com/20071026407358.html

 

 

《让“阿波罗登月计划”自己说不》全书有word图文版(来自NASA官方网站的相关技术图片百余张),有兴趣者,请电信[email protected]索取。

 

CCTV.com消息(新闻联播): 20071030 18:43  来源:http://news.cctv.com/xwlb/20071030/107792.shtml

我国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今天奠基

我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大推力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今天在天津开工建设。这种新型火箭的运载能力比现有火箭提高一倍多,预计2013年前后将进行首次发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