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凉好个秋


  陈凌

  在民族宫大剧院,我被一部话剧震撼了。大幕徐徐落下,我还沉浸在对剧情的回味与思考中,如同随着剧中人进入了舞台上的另一个时空。这就是大型历史话剧——《立秋》。

  民国初年,时局动荡,国运衰微。富甲天下数百年的晋商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业绩辉煌,汇通天下的丰德票号在劫难逃,客户挤兑、分号被烧、大批国内外借款不能收回,而同时新型的现代银行正跃跃欲试、蓄势待发。话剧《立秋》一开始就向我们交待了一个矛盾重重的故事背景,也使我们的注意力,很快就聚焦在了剧中人面对的命运与抉择上。丰德票号总经理马洪翰恪守祖训,循规蹈矩,独撑危局,誓为丰德护碑守门。而副总经理许凌翔则主张顺应潮流,抓住机遇,将丰德票号融入现代银行的轨道。丰德票号何去何从?一场“银行派”和“票号派”的纷争在情同手足的挚友间开始了。

  纵观整个剧情,大变迁时代中,国家、票号与个人的“变”与“不变”贯穿于故事发展的始终,也引发了我们无尽的思考。

  先说“变”。《立秋》的故事发生在民国初年,那正是一个国家面临内忧外患的时代,新体制、新观念在当时的中国方兴未艾,而老体制、老观念虽然已经没落,但还展示着不屈的生命力。新、老体制下的人们,在不停的斗争和痛苦的思考中,塑造着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要不要变”、“怎么变”成了这个时代人们思考最多的问题。剧中的丰德票号也面临着这个问题。随着客户挤兑、分号被烧、借款不能收回等一系列的危机袭来,原本实力雄厚、分号众多的家族制票号已越来越显得老态龙钟、不堪重负。“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与此同时,前所未有的现代银行体制由西方传入中国,具有更加蓬勃的生命力和充满希望的发展前途。是艰难地固守老票号还是痛下决心投入现代银行体制的洪流,丰德票号面临着一个痛苦的抉择。当然,最终的结局是丰德结束了百年老票号的经营,让位于现代银行。这虽然是无奈之举,但不能不说是个明智的选择,这个选择开始了中国近现代银行业的复兴与发展。

  “变与不变”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来有之,现在又何尝不是如此?当今社会,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顾客对于银行服务的需求不断变化,国内银行原有的服务体系已无法满足顾客日益变化的需求。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的银行业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了国际金融业的大市场、大竞争中。外资银行大举登陆中国、获准开展人民币业务,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法,也把国际金融市场的残酷竞争带到了我们的面前。这一系列来自各方的变化把“变与不变”这个命题抛到了我们国内银行的面前。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我们不断适时而变,推出适应市场变化的服务和产品;外资银行的竞争则要求我们转变观念,不断学习提高,扬长补短,主动投入国际金融业的竞争。

  如果说“变”是丰德票号面对大势不得已的选择,那么在大势中有什么东西是亘古不变的呢?那就是丰德票号勤奋、敬业、谨慎、诚信的思想精髓。“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这段被丰德票号至上而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背诵并谨慎遵循的祖训,正是丰德得以做成百年老号的保证。当时局动荡,客户纷纷上门挤兑之时,也有人提议离店出逃,这样虽然可以使个人利益得以保全,但同时也抛弃了对客户的诚信。纤毫必偿,诚信为本。丰德票号总经理马洪翰断然拒绝了逃跑的提议,不惜动用地下金库甚至倾家荡产也要履行对客户诚信为本的诺言。联想当今,在这个充满太多机会与诱惑的社会里,作为金融从业人员难免会面对诚信与利益的考验。但是不管眼前的利益如何,不变的应该是心中的信念。“勤奋、敬业、谨慎、诚信”,这些金科玉律般的话古来有之,是经过无数次考验而历久弥坚的。

  这出话剧以“立秋”命名,“立秋”是一个节气,是自然气候由热转凉的一个转折点,寓意着剧中丰德票号由繁盛转向没落的历史进程。同时,“立秋”在山西人的风俗中,是个祭祖的日子,传统与现代的历史对话,“变与不变”的永恒命题让我们这些观者为之思考、为之动容。

  走出剧场,迎面吹来的夜风中隐约有一丝凉意。想想离立秋也不远了。天凉好个秋啊!秋天要来了,冬天接踵而至,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