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上个世纪初,著名教育家晏阳初就呼吁,一切人有免于愚昧无知的自由,并把这种自由称之为人的“第五大自由”。但在现今这个知识爆炸、各种各样的消息排山倒海般向你涌来的时代,有人开始畅导免于倾倒垃圾消息的“第六大自由”,认为现在不知情权比知情权更有价值。
这个观点有一定道理。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每天早晨一睁眼,便要开始面对各种各样的消息。我书房里两个书柜,已经堆满了哲学、历史、文学和财经方面的书籍,其中一大半还没得及看。明天,在北京地坛又开始一年一度的秋季书市,我又打算带着小拖车去淘一批好书回来,到时真不知往哪里搁?另外,我原来用的是台式电脑,配有一个电脑桌,后来把台式电脑卖了,换成笔记本电脑了,原来搁台式电脑主机箱的一米多高的搁板,我用来放各种觉得必须马上阅读的书刊,但不到一二个月,一米多的地方已经堆满了,也没来得及看。当然,打开电脑上了网,则更显得生命的短促和精力的有限——网络上那么多的海量消息,根本看不过来。古人真幸福,只要勤奋肯吃苦,尚有皓首穷经的可能。我们哩?哼!知识沧海中一的一条小虾米而已,根本翻不出一点小波澜。
怎么办?后来我给自己立下了三条阅读的原则:第一、正确的消息。现在的消息有大量谬误的地方,你保证自己吸收的是正确的消息上面。当然,如何鉴别正确消息,是一个很有难度的工作,需要你的经验和敏感;第二、有用的消息。世界上正确的消息太多,你不可能都去涉及。如果我是一搞数理研究的,我就没必要非得会拉小提琴,会欣赏就行了;第三、有趣的消息。好多文章,我一看开头,就把它甩在了一边,因为作者的文字简直惨不忍睹;第四、快速的消息。在这个“一键即得”的时代,任何知识,如果你需要用的时候,只要在Google或百度里搜索一下,就全部呈现眼前,关键的是你在用它们的时候是什么样的眼光、角度、组合方式及表达方法?这个时候,快速的泛读是极为重要的,好多的东西没必要去死记硬背了。你只要大概地了解一下,记住它的关键地方和关键词,下次要用的时候能想起它并找到它就行。
我用这四条原则过滤海量消息,让我加快了阅读速度、加大了阅读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