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投资组合(1)


  
  战胜华尔街作者:彼得·林奇2007-08-0202:28

  两年前,美国新英格兰地区一些业绩不佳的投资者,就向我们提出了如何设计投资组合的问题。我在前面说过,我们几个投资专家受一个非盈利机构之邀,帮助他们重新设计过投资组合。和其他非盈利机构差不多,这家机构也是不断需要更多的资金。他们的投资,多年来都是由一位基金经理负责,资金分别投资于债券和股票,和大多数投资者没什么两样。

  在我们向这家机构建议如何调整投资组合的过程中,所必须面对的问题,和一般投资者调整投资组合时所面对的问题完全一样。

  第一个问题,我们需要确定债券和股票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例是否必须改变。这个问题很有趣。在所有的投资决策中,最初对追求增值的股票与追求稳定收入的债券的组合比例分配决策,对于一个家庭未来能够拥有多少财富影响最为深远。

  对我自己的家庭而言,我开始变得比过去稍微加重了债券投资,因为我现在退休后就没有薪水了,所以需要投资更多的债券以保证稳定的收入才行。不过我仍然把大部分资产投资在股票上。然而现在大部分投资者的投资错误在于,在追求稳定收入的债券上投资太多,在追求资本增值的股票上投资太少。现在这个问题变得更加严重。1980年美国共同基金投资者中,选择股票型基金的有69%,可是到1990年时反而下降到只有43%。如今全美共同基金总的资产规模中债券及货币市场基金所占的比例高达75%左右。

  投资者越来越喜欢债券,对政府当然是好事一桩,因为政府需要永不停步地发行国债以筹集资金弥补财政预算赤字。可是债券对投资者的未来财富增长并不是什么好事,他们本来应该去买股票才对!我在引言中早说过了,股票投资收益率比债券高得多,过去70年来股票平均每年投资收益率达10.3%,而长期国债投资收益率只有4.8%。

  股票投资收益率远远高于债券的原因显而易见。随着上市公司规模越来越大,盈利越来越多,作为股东分享到的利润也就越来越多,得到的股息也随之增长。由于股息是决定公司股票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如果拥有一个在10年或者20年股息持续增长的股票组成的一个投资组合,你想不赚钱都很难。

  1991年出版的《穆迪上市公司股利手册》(Moody誷HandbookofDividendAchievers)是我最喜爱的枕边书,上面就罗列出了这种股利持续增长的公司。从这本书中我了解到:有134家上市公司保持了20年股利连续增长的纪录,还有362家公司保持了10年股利连续增长的纪录。因此,一种简单的投资策略就是,从穆迪上市公司股利排行榜中挑选股票,只要这些公司的股利持续保持增长,就尽可能长期持有。普特南基金管理公司的普特南股利增长基金(PutnamDividendGrowth)就是坚持这种根据股利增长情况进行选股的投资。

  上市公司经常定期提高股利来回报股票持有人,与此相反,即使追溯到文艺复兴时期的美第奇家族(Medicis)时代,历史上从来没有一家公司会主动提高利息来回报债券持有者。债券持有人从来不会得到像股票持有人一样的待遇—被邀请参加年度股东大会;一边吃着点心,一边听着公司高管们汇报过去一年的经营业绩情况;然后提出问题让公司高管们予以回答。当债券发行人的业绩良好时,债券持有人也不会获得任何额外报酬。债券持有人最多能得到的只是归还他借给公司的本金,而本金的实际价值还会由于通货膨胀而缩水。

  债券之所以如此广受欢迎的一个原因是,美国的大部分资产都是老年人持有的,而这些老年人倾向于依靠利息来维持生活。有收入能力的年轻人则被认为会将资金全部投资于股票,到年老时再转而依靠利息收入来维持生活。然而这种“年轻人适合买股票而年老人适合买债券”的投资原则早已经过时了,因为现代人的平均预期寿命比过去明显提高了。

  如今,一个身体健康的62岁老人,预期寿命是82岁,他还能再活20年,因此他得准备未来20年的生活费用支出,而且还得再忍受20年的通货膨胀,眼看着他的积蓄的购买力由于通货膨胀而持续下降。那些本来指望靠债券和大额定期存单过上幸福晚年的老人,现在会发现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他们退休后还要承担未来20年的生活费用,要想维持原来的生活水平,他们必须投资一些成长股,使自己的资产组合保持一定的增值速度。否则,利率这么低,即使是拥有巨额资产组合的老年人也难以完全依靠利息来维持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