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胜华尔街作者:彼得·林奇2007-08-0202:48
为了提高投资胜算,确保我们的资金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投资到合适的对象上,我们最后为这家非盈利机构挑选了13家不同的基金和基金经理,其中包括:1位价值型基金经理、2位绩优成长型基金经理;2家特殊情况基金、3家资本增值型基金、1家小盘成长型基金、1家专门投资股利持续增长型公司的基金以及3家可转换债券基金(后面详述)。
我们认为,这样挑选不同的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组成一只全明星队,应该每年都能战胜市场。这种全明星队里会出现一些超级明星,其优越表现可以弥补另外一些基金或基金经理的一般表现,从而使我们能够战胜大多数个别基金经理都难以战胜的指数。
一般业余投资者也可以简单模仿这个全明星投资策略。你可以把资金分成6部分,分别买入上述5种类型基金,再加上一只公用事业基金或一只混合型基金(equity-to-incomefund)。后面这两种基金在股市大幅震荡行情中,非常有助于你的整体业绩保持稳定。
1926年到现在,小盘成长型股票一直大幅领先于标准普尔500指数,所以在小盘成长型基金上投资一定比例肯定是个好主意。你可以在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同时投资一些指数基金,其中包括:覆盖了绩优成长型股票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覆盖了小盘成长型股票的罗素2000指数基金以及投资价值型股票的加贝利资产基金(GabelliAsset)、林德纳基金(theLindnerFund)或普赖斯的灯塔基金(MutualBeacon),还有投资资本增值型股票的麦哲伦基金(在这儿顺便给我管理过的基金打个广告)。
最简单的做法是:把资金分为6等份,等额买入6只不同类型的基金,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如果有了新的资金,想再增加投资,重复以上过程即可。比较复杂一些的做法则是:调整各种不同类型基金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把新的资金投入到那些表现已经落后于市场的基金。但这种方法只限于新追加投入的资金。由于个人投资者还要考虑所得税问题(慈善机构免缴所得税),所以最好不要频繁买进卖出、在不同的基金之间频频换来换去。
那么如何判定哪些类型的股票表现已经落后于市场了呢?1990年秋天为那家非盈利机构拟定投资计划时,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那时我认为一部分大盘成长股,例如百时美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雅培制药公司(AbbottLabs)等,股价都已经涨到了让人头晕目眩的新高,股价已经明显高估,将来肯定面临大跌或至少也会出现相当大的回调。在第7章我会进一步解释我是如何判断股价涨跌的。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都是典型的制药或者食品行业大盘股。另一方面,道琼斯指数成分股则绝大多数是周期型公司股票,纳斯达克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的成分股则主要是小盘成长型公司,如连锁餐饮公司和高科技公司等。
回顾过去10年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的表现,就能看出大盘股与小盘股的波动模式有何不同。首先,小盘成长型股票震荡远远要比大盘股激烈得多,小盘股走势如同小麻雀忽上忽下,大盘股走势则如雄鹰平稳翱翔。其次,小盘股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折腾后,最终收益率还是赶上了大盘股。
1986~1990年这5年,小盘成长型股票只上涨了47.65%,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大涨了114.58%,相对而言大幅落后。但是到了1991年,小盘成长型股票却成功反超大盘股,短短一年间罗素2000指数就飙升至62.4%,有些小盘成长型基金表现更出色,涨幅高达70%,甚至80%。
显然,小盘成长型股票已经连续5年表现不佳的1990年,却是加仓投资小盘成长型股票的大好时机。如果当时大家经常阅读《巴伦》周刊、《华尔街日报》等专业报刊,留意到各类指数的相对表现,就可能会抓住这个在低谷时买入小盘成长型基金的良机。
为了提高投资胜算,确保我们的资金能够在合适的时间投资到合适的对象上,我们最后为这家非盈利机构挑选了13家不同的基金和基金经理,其中包括:1位价值型基金经理、2位绩优成长型基金经理;2家特殊情况基金、3家资本增值型基金、1家小盘成长型基金、1家专门投资股利持续增长型公司的基金以及3家可转换债券基金(后面详述)。
我们认为,这样挑选不同的明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组成一只全明星队,应该每年都能战胜市场。这种全明星队里会出现一些超级明星,其优越表现可以弥补另外一些基金或基金经理的一般表现,从而使我们能够战胜大多数个别基金经理都难以战胜的指数。
一般业余投资者也可以简单模仿这个全明星投资策略。你可以把资金分成6部分,分别买入上述5种类型基金,再加上一只公用事业基金或一只混合型基金(equity-to-incomefund)。后面这两种基金在股市大幅震荡行情中,非常有助于你的整体业绩保持稳定。
1926年到现在,小盘成长型股票一直大幅领先于标准普尔500指数,所以在小盘成长型基金上投资一定比例肯定是个好主意。你可以在投资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同时投资一些指数基金,其中包括:覆盖了绩优成长型股票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基金,覆盖了小盘成长型股票的罗素2000指数基金以及投资价值型股票的加贝利资产基金(GabelliAsset)、林德纳基金(theLindnerFund)或普赖斯的灯塔基金(MutualBeacon),还有投资资本增值型股票的麦哲伦基金(在这儿顺便给我管理过的基金打个广告)。
最简单的做法是:把资金分为6等份,等额买入6只不同类型的基金,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如果有了新的资金,想再增加投资,重复以上过程即可。比较复杂一些的做法则是:调整各种不同类型基金在投资组合中所占的比重,把新的资金投入到那些表现已经落后于市场的基金。但这种方法只限于新追加投入的资金。由于个人投资者还要考虑所得税问题(慈善机构免缴所得税),所以最好不要频繁买进卖出、在不同的基金之间频频换来换去。
那么如何判定哪些类型的股票表现已经落后于市场了呢?1990年秋天为那家非盈利机构拟定投资计划时,我们也讨论了这个问题。那时我认为一部分大盘成长股,例如百时美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雅培制药公司(AbbottLabs)等,股价都已经涨到了让人头晕目眩的新高,股价已经明显高估,将来肯定面临大跌或至少也会出现相当大的回调。在第7章我会进一步解释我是如何判断股价涨跌的。
标准普尔500指数的成分股都是典型的制药或者食品行业大盘股。另一方面,道琼斯指数成分股则绝大多数是周期型公司股票,纳斯达克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的成分股则主要是小盘成长型公司,如连锁餐饮公司和高科技公司等。
回顾过去10年期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和罗素2000指数的表现,就能看出大盘股与小盘股的波动模式有何不同。首先,小盘成长型股票震荡远远要比大盘股激烈得多,小盘股走势如同小麻雀忽上忽下,大盘股走势则如雄鹰平稳翱翔。其次,小盘股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折腾后,最终收益率还是赶上了大盘股。
1986~1990年这5年,小盘成长型股票只上涨了47.65%,而同期标准普尔500指数大涨了114.58%,相对而言大幅落后。但是到了1991年,小盘成长型股票却成功反超大盘股,短短一年间罗素2000指数就飙升至62.4%,有些小盘成长型基金表现更出色,涨幅高达70%,甚至80%。
显然,小盘成长型股票已经连续5年表现不佳的1990年,却是加仓投资小盘成长型股票的大好时机。如果当时大家经常阅读《巴伦》周刊、《华尔街日报》等专业报刊,留意到各类指数的相对表现,就可能会抓住这个在低谷时买入小盘成长型基金的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