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证综指收市报5315.54点,跌0.27%,成交821.49亿;深证成指收市报17160.12点,跌1.75%,成交366.11亿。两市共成交1187.6亿,较昨日同比萎缩近8%。此外,中小板指收市报4838.15点,跌1.82%;沪深300收市报5040.52点,跌1.04%;上证50收市报4139.57点,跌0.37%;分析师指数收市报5569.70点,跌1.01%。从上述指数的表现来看,大盘蓝筹表现相对抗跌,但中小盘股、二线蓝筹、基金重仓股等跌势并无收敛迹象。
从政策面来看,两大因素困扰股市。一方面,在CPI高企、人民币不断升至、贸易顺差继续增加等背景下,宏观经济过热风险和通胀压力愈演愈烈,后市的调控压力也愈来愈大。最新预期显示,07年全年通胀可能达到4.5%,经济增速将达到11%以上。如果按每次加息27个基点计算,再介个央行关于要消除负利率影响的表态,未来几个月内可能还会面临3次或以上的加息。如此密集的加息举动预期成为了制约大盘进一步上涨的重要压力。第二方面,出于防止经济全面过热的需要,政府一再出手为资本市场降温。包括港股直通车、外汇投资公司、再三的风险教育,以及不断的利空消息和暗示,给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泼上了一盆“冷水”。
从机构角度来看。由于股指越过6000点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60倍市盈率,不但远远高于欧美、日本、香港等成熟市场,甚至也高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在这样的一种高估环境下,以QFII为首的一批主力机构率先开始减仓,从而为此次调整埋下了伏笔。对于相对理性的QFII以及部分国内主要投资机构来说,当前的估值水平的确缺乏吸引力,在股指期货推出预期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减仓保住上半年的投资成果无疑是上佳选择。正是在这些机构率先减仓和看空的带动下,市场开始了此次大调整。
近期的下跌,并不单单是中石油引发的,而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些原因在短期内可以消除,而其他原因可能继续导致市场的进一步回调。综合来看,导致此次调整的主要原因有四:政府政策调控、机构开始减持、中石油上市以及一、二级市场资金脱节。当然,国际及周边股市的利空走势也对A股市场的下跌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影响。
引发此次市场下调的另一重要原因无疑就是一二级市场资金失调。由于5·30之后市场的财富示范效应减弱,而新股发行后涨幅100%、200%甚至300%的资本神话却不断上演。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二级市场资金流向了一级市场。并且,在一级市场新股密集发行的影响下,这些资金已经不愿在回到风险高、操作难的二级市场去,而是长时间逗留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这种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严重的挤出效应,造成了此番下跌后市场严重缩量,做多能量大幅减少,给市场反弹带来了极大压力。
通过以上这些众多因素的作用,投资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A股市场这一轮调整行情是无法幸免的,对于这一调整行情,分析人士指出,在周围政策面环境尚未有重大变化之前,这一调整趋势难以改观,所以,在新基金未发行等信息出台之前,大盘很难出现再度转身攻击前行的走势特征。
分析了造成此次调整的因素,我们来看看研究机构对后市的看法如何。在当前的市场中,研究机构对股指的短期走势观点比较一致,认为连续大幅下挫之后市场将展开反弹,而且反弹的力度可能较大。不过对于中期走势,研究机构分歧陡增。目前主要分成三类观点,看多看空看平三方势均力敌,没有一方能够得到超过半数机构的认同。
正因如此更增加了投资者对市场的观望心理,在行情不明朗,调整震荡剧烈的情形之下,大多数人只能选择这种方式,被深套的股民,也只能静下心来等待反弹解套的机会。股指从5000点上到6000多点,基本是被大盘股拉上来的,获利的大盘股整体调整放量达到一定量后,大盘将会得到上行的空间,大盘股通过此轮行情的深度调整后,自然也会上行。投资者应相信,不管是中期调整也好,还是短期调整也罢,不好盲目进场是最好的选择,要明白调整也是市场的自身需要,我们为什么不等待调整充分后上行的行情进行操作呢?要耐心等待时机,牛势并没有结束,我国的资本市场也日趋完善,笔者以为,A股通过调整也许在二个月多后,股市又现新一轮上升行情。(仅个人观点)
从政策面来看,两大因素困扰股市。一方面,在CPI高企、人民币不断升至、贸易顺差继续增加等背景下,宏观经济过热风险和通胀压力愈演愈烈,后市的调控压力也愈来愈大。最新预期显示,07年全年通胀可能达到4.5%,经济增速将达到11%以上。如果按每次加息27个基点计算,再介个央行关于要消除负利率影响的表态,未来几个月内可能还会面临3次或以上的加息。如此密集的加息举动预期成为了制约大盘进一步上涨的重要压力。第二方面,出于防止经济全面过热的需要,政府一再出手为资本市场降温。包括港股直通车、外汇投资公司、再三的风险教育,以及不断的利空消息和暗示,给投资者信心和市场预期泼上了一盆“冷水”。
从机构角度来看。由于股指越过6000点后,市场整体估值水平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60倍市盈率,不但远远高于欧美、日本、香港等成熟市场,甚至也高于巴西、印度、俄罗斯等新兴市场。在这样的一种高估环境下,以QFII为首的一批主力机构率先开始减仓,从而为此次调整埋下了伏笔。对于相对理性的QFII以及部分国内主要投资机构来说,当前的估值水平的确缺乏吸引力,在股指期货推出预期仍不明朗的情况下,减仓保住上半年的投资成果无疑是上佳选择。正是在这些机构率先减仓和看空的带动下,市场开始了此次大调整。
近期的下跌,并不单单是中石油引发的,而是多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有些原因在短期内可以消除,而其他原因可能继续导致市场的进一步回调。综合来看,导致此次调整的主要原因有四:政府政策调控、机构开始减持、中石油上市以及一、二级市场资金脱节。当然,国际及周边股市的利空走势也对A股市场的下跌起到推波助澜的消极影响。
引发此次市场下调的另一重要原因无疑就是一二级市场资金失调。由于5·30之后市场的财富示范效应减弱,而新股发行后涨幅100%、200%甚至300%的资本神话却不断上演。在这种情况下,大量二级市场资金流向了一级市场。并且,在一级市场新股密集发行的影响下,这些资金已经不愿在回到风险高、操作难的二级市场去,而是长时间逗留在一级市场申购新股。这种一级市场对二级市场严重的挤出效应,造成了此番下跌后市场严重缩量,做多能量大幅减少,给市场反弹带来了极大压力。
通过以上这些众多因素的作用,投资者应该清醒地意识到,A股市场这一轮调整行情是无法幸免的,对于这一调整行情,分析人士指出,在周围政策面环境尚未有重大变化之前,这一调整趋势难以改观,所以,在新基金未发行等信息出台之前,大盘很难出现再度转身攻击前行的走势特征。
分析了造成此次调整的因素,我们来看看研究机构对后市的看法如何。在当前的市场中,研究机构对股指的短期走势观点比较一致,认为连续大幅下挫之后市场将展开反弹,而且反弹的力度可能较大。不过对于中期走势,研究机构分歧陡增。目前主要分成三类观点,看多看空看平三方势均力敌,没有一方能够得到超过半数机构的认同。
正因如此更增加了投资者对市场的观望心理,在行情不明朗,调整震荡剧烈的情形之下,大多数人只能选择这种方式,被深套的股民,也只能静下心来等待反弹解套的机会。股指从5000点上到6000多点,基本是被大盘股拉上来的,获利的大盘股整体调整放量达到一定量后,大盘将会得到上行的空间,大盘股通过此轮行情的深度调整后,自然也会上行。投资者应相信,不管是中期调整也好,还是短期调整也罢,不好盲目进场是最好的选择,要明白调整也是市场的自身需要,我们为什么不等待调整充分后上行的行情进行操作呢?要耐心等待时机,牛势并没有结束,我国的资本市场也日趋完善,笔者以为,A股通过调整也许在二个月多后,股市又现新一轮上升行情。(仅个人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