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会展旅游概况
国际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出现的,我国的会展业从90年代起步。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的获益,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 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的水平。据英联邦展览业联合会计算,每增
会展旅游内容的界定是会议,奖励,大会和展览。随着会议中心,展览馆在各地的兴建,会展旅游成为新的经济热点。会展旅游是都市旅游、商务旅游的主要部分,是借助举办各种类型的会议、展览而产生的一种专项旅游活动。会展旅游的核心是为会展有关的人员提供服务。会展业的核心是会议、展览的具体内容,而会展旅游的核心则是要针对不同会展旅游者,对会展旅游产品进行组合,为他们创造从住宿、餐饮、交通到游览、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美国丹佛大学旅游管理学院的教授罗伯特-米尔指出:“旅游业中,主要市场就是商务旅游者市场和休闲旅游市场”。全球国际航线50%的旅客是会展旅游者。只有700万人口的瑞士,年均举办国际会议超过2000个,仅会议每年就吸引外国游客3000多万人。根据商务部商改司和商务部研究院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中心针对国内展览业的调查,2001、2002、2003年全国各地举办的经贸领域展览会分别为2387、3075和3298个,范围涉及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和主要部门。2003年全国展览观众近6000万人次,其中专业观众人数达到1751万人次。会展旅游利润率一般在10%以上,普通观光旅游是1%至2%。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会展旅游业以每年20%的速度递增,大大高于我国其他领域经济总量的增长,会展产业位居未来十年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十大产业之列。国际会议协会主席预言,中国将成为21世纪最重要的会议旅游目的地。
1999年我国举办的具有相当规模的展览会总数就已经达到1326个,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每年接待的超过千人的国际会议有十个以上,300人以上的国际会议30多个。上海与会展业务有关的企业已有1920家,其中主营会展业务的企业511家,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近百家。北京地区经外经贸部审批的具有举办国际展览会资格的单位134家,在北京工商部门登记注册的具有经营会展业务的公司1700余家。1998年6月,北京市贸促会发起组建了我国第一家国际会议展览业的协会北京国际会议展览业协会;2002年4月上海成立会展行业协会,2002年2月山东成立国际展览业协会。
1996年至2000年期间我国的展馆迅速增长,全国室内展馆面积2000年前不足80万平米,2001年正式投入使用的室内展馆面积增长了一倍,场馆面积达到516万平米。以后建设的大型展馆中,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总展览面积为室内20万平方米,室外
2000年北京接待了16个大型国际会议,在全世界大城市中排名第17位,比1999年的29位上升了12位;上海2001年举办各种展览278个,会展直接收入18亿元。
2002年5月,我国有14家单位加入ICCA组织,分别是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北京市旅游局、中国国际航空公司、中国民间国际旅游公司、中国会议及奖励旅游组织、浙江中国世贸中心、中国世贸中心、中旅国际会展公司、华亭宾馆、春秋旅行社、山东国际旅行社、上海国际会展中心、锦江会展公司、上海旅游委。此外,中青旅参加了国际航协IATA、美国旅行代理人协会ASTA、亚太旅游协会PATA,国际展览中心参加了国际博览会联盟UFI、国际展览会管理BIF等。
根据ICCA统计,1999年中国(包括香港)举办的国际会议在全球排名15位,接待国际会议占全年全球总会议的1.68%,其中香港地区占0.9%,内地占0.78%。
我国的会展业一直是经贸部门管理和经营的,旅游部门是最近几年才开始介入的,比较早介入的是北京市旅游局,从1995年就开始了会展旅游业的研究 ,目前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在政府主导会展业的发展中将会展业与旅游业密切结合在一起,其中北京市举办了几次大型国际会展业研讨会都有北京市旅游局和首都旅游集团的参与。2003年,北京市大型展览场馆13座,总面积近16万平方米;500座以上的会馆25个以上。南京每年大概有50个以上大型会展,2002年上半年共举办各类键览会60次、会议90次、展览会观众150万人次、总收入22亿元。
我国的大型旅游集团如上海锦江、中青旅、春秋旅行社等已经加入了国际会展组织,开发会展旅游市场;如首都旅游集团、陕西旅游集团等从事了DMC的接待服务工作。展览业的网站就有43家。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会展组织和经营会展的大型公司将大批涌进我国,会展旅游业将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由于目前我国的管理体制还不允许国外公司单独经营会展业务,外国会展公司主要是通过与中方合资的形式进入中国市场。上海的国际会展中心就有德国的汉诺威展览公司、德国杜塞多夫展览公司、德国慕尼黑国际展览有限公司加盟。ICCA2002年在上海开办了会展培训班,通过这种形式介入中国会展旅游市场。今后国际会展公司将从会议、展览,组织、接待等方面全方位地进入中国市场。
我国除广交会等会展有一定的世界性影响外,绝大多数会展都是临时的、国内的。目前我国会展业比较混乱,重复办展、会展内容混乱、受众对象不明确、有的举办会展的中介公司不规范;会展旅游业的市场化程度较低,没有形成会展组织者(PCO)、目的地接待者(DMC)完整的接待服务体系;还没有优秀的专业中介公司;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还没有以法律、法规的形式促进会展旅游业的发展,我国举办会展的法律、法规仅有
我国会展旅游业的发展趋势一是法律将进一步规范,并逐步向国际通行的登记制转化;二是自律性的协会将进一步规范会展行业的行为;三是会展业将向几个大城市集中;四是会展旅游中介组织将大批出现,会展业将形成独立的产业;五是多国语言同声传译系统、技术座谈组织等水平的提高。
二、全球会展旅游概况
国际展览业巨头通过资本运作,寻求低成本扩张,进入展览业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美国卡尔顿通公司以12.6亿美元的高价购下拉丁美洲约40个大型贸易展览会和相关的刊物杂志,德国汉诺威展览公司直接收购了上海一个较有名气的地面装饰展览会。2002年德国汉诺威、意大利米兰、德国法兰克福展览会有限公司三大世界展览业巨头都在上海没立了分支机构,以后上千个会议中40%是国际会议,包括99全球财富论坛、2001年APEC等。
根据ICCA2000年统计,国际会议从专业上划分,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医学类(32%)、科学类(13.6%)、工业类(8%)、技术类(7.4%)、教育(4.7%)农业类(4.%),以后是社会科学、经济教育、商业管理、生态环保等。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会展城市都设有国家会议局和城市会议局,负责会议、展览和奖励旅游的组织、协调与市场开拓。从设置来看,有的使用会议局的名称,以区别于负责休闲旅游的部门;有的同旅游局并在一起,如法国巴黎是“会议与旅游局”;新加坡旅游发展局下设新加坡会议局(SCB);香港会议局设置在香港旅游发展局之下。德、法、意大利、西班牙、日本、新加坡等国展览管理机构主要职能是制订全国性的展览管理法律条例和相关政策;支配使用政府的展览预算;组织国家展,代表政府出席国际展览界的各种活动;规划、投资和管理展览基础设施。德国AUMA每年都要与经济部、农林部、能源部等其他政府各部协调,准备一个国家展览的计划,这些国家展的计划一旦批准,便由AUMA会同有关部门协会选择专业展览公司进行具体运作,1998年在上海举办的德国消费品展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国际上会展业的管理主要依靠行业自律机制和行业自律规范,政府的介入一般体现在基础设施的投入和国际性大型会议的申办支持上。我国会展业目前依然维持计划经济时形成的会展审批制、展览公司资格认定制,尚未与市场接轨,没有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全球范围有较大影响的会议和展览交易会主要是3个,每年5月在瑞士日内瓦举办的欧洲会议、公务、奖励旅游交易会(EIBTM);每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奖励和会议旅游展销会(IT&ME);每年12月在亚洲易地举办的奖励和会议旅游展销会(IT&CMA)。全球会议和展览的协会主要的是国际会议协会(ICCA)、国际专业会议组织者协会(IAPCO)、会议策划者国际联盟(MPI)、国际协会联盟(UIA)、国际展览局(BIE)、国际展览管理协会(IAEM)、贸易展览参展协会(TSEA)、国际展览联盟(UFI)等。目前北京市旅游局和上海市旅委都参加了国际会议协会(ICCA)。目前国际上最具政府官方性的展览组织是国际展览局(BIE),它是以国家为代表的国际性展览机构,协调管理民办博览会事务,各成员代表其国家遵循“国际展览公约”,维持世界博览会的正常秩序,一般各国均由其主管展览的代表出席国际展览局的活动。